王美玲 作品数:8 被引量:25 H指数:5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负极性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的压电性 被引量:11 2014年 为比较研究不同表面电位的驻极体对环孢菌素A贴剂内模型药物的极化及其压电性影响,进一步探讨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内药物极化及释放机制,利用药剂学方法制备了空白贴剂和不同药物质量的环孢菌素A贴剂。利用电晕充电技术制备了不同表面电位的双裸面驻极体,将驻极体与环孢菌素A贴剂组合制备成驻极体贴剂。借助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和准静态压电系数测量研究了驻极体对环孢菌素A贴剂压电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的内、外电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驻极体可引起环孢菌素A贴剂内模型药物的极化,药物的极化程度随驻极体表面电位的升高而增强、随驻极体作用时间的延长而衰减并逐步趋于稳定;环孢菌素A药物质量越高,则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的压电活性越低。可得结论:驻极体可引起环孢菌素A的极化,药物的极化与驻极体表面电位、驻极体作用时间、贴剂内模型的药物质量密切相关;驻极体产生的电场力与极化的药物分子相互作用,可实现模型药物在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内的可控释放。 郭鑫 崔黎丽 梁媛媛 黄平 王美玲 江键关键词:驻极体 环孢菌素A 贴剂 极化 静电场 压电性 正极性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的开路热刺激放电 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研究驻极体环保菌素A贴剂的透皮给药机制,利用药剂学技术制备了环孢菌素A贴剂,通过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将聚丙烯(PP)薄膜制备成初始表面电位为500 V和1 000 V的驻极体,并将环孢菌素A贴剂与驻极体复合后得到了驻极体环孢菌素A贴剂。借助于开路热刺激放电(TSD)技术研究了不同初始表面电位的驻极体对环孢菌素A贴剂的热释电特性。结果显示:①环孢菌素A贴剂中基质和模型药物分子处于弱极性和非极性状态,其开路TSD电流谱中出现相应的弱小低温偶极峰群、高温偶极峰群和空间电荷峰;②不同初始表面电位的正极性驻极体能提供稳定的外静电场以作用于环孢菌素A贴剂,500 V驻极体作用时间为10 h时,环孢菌素A贴剂的40-60℃低温偶极电流峰迁移至40-70℃温区,且峰形展宽和峰值相应增加;③随着驻极体作用时间的延长和作用电压的增加,驻极体外电场能使更多的环孢菌素A贴剂内极化分子分子极化程度增加并沿外电场方向排列取向。可得结论:驻极体可引起环孢菌素A的极化,环孢菌素A的极化程度随驻极体外静电场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驻极体可实现对环孢菌素A贴剂中的模型药物的可控释放。 黄平 石岩 郭鑫 梁媛媛 王美玲 江键关键词:聚丙烯薄膜 驻极体 环孢菌素A 贴剂 负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对糖尿病大鼠皮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负极性驻极体作用在糖尿病大鼠皮肤两侧静电场的稳定性及其对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负极性驻极体透皮给药的机制。方法:利用电晕充电技术将聚丙烯薄膜制备成不同表面电位的负极性驻极体,以糖尿病大鼠为模型,借助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和光学显微镜,研究大鼠皮肤两侧电场的稳定性及驻极体对大鼠皮肤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500 V 驻极体作用糖尿病大鼠24 h,透过糖尿病大鼠皮肤的电位是其初始电位的68%,显示糖尿病大鼠皮肤能处于较稳定的外电场中;糖尿病大鼠皮肤的角质层和全皮随-1500 V 驻极体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表皮层和真皮层细胞排列变得逐渐清晰,但排列仍较为松散,皮下脂肪组织萎缩部分恢复。结论:负极性驻极体能为糖尿病大鼠皮肤两侧提供一定大小的静电场;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皮肤的显微结构,使糖尿病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药物透过皮肤。 王美玲 苑旺 梁媛媛 李鹏飞 许佳捷 崔黎丽 江键关键词:驻极体 皮肤结构 糖尿病大鼠 透皮给药 静电场 季铵化壳聚糖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处方优化及其初步药效学实验 2015年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载胰岛素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工艺,并初步考察其降糖效果。方法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用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处方工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表面形态;用粒径/Zeta电位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对糖尿病大鼠皮下注射给药,对其药效学进行初步考察。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63.26±1.88)nm;Zeta电位(33.1±0.3)mV;包封率(37.92±2.11)%;载药量(5.42±0.3)%;24h累计释放率63.83%。皮下注射给药8h,糖尿病大鼠血糖较单纯注射胰岛素组下降平缓,且药效持久。结论优化后的载胰岛素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形态较好、粒径较小,为研究胰岛素的新型给药途径奠定了基础。 苑旺 王美玲 石岩 崔黎丽关键词:胰岛素 纳米粒 正交设计 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与胰岛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药效学初探 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研究驻极体对胰岛素溶液中胰岛素的渗透性和聚集态的影响,利用高压真空镀膜法制备了单电极聚丙烯驻极体,借助常温栅控恒压电晕充电法制备了不同初始表面电位、不同极性的单电极和双裸面驻极体。通过等效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和蛋白质电泳技术检测了驻极体透过胰岛素溶液后的等效表面电位衰减规律和驻极体对胰岛素聚集态的影响,并利用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胰岛素药效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驻极体连续作用48 h后,不同极性和初始表面电位的单电极驻极体透过胰岛素溶液后的等效表面电位衰减量均低于相应的双裸面驻极体组,其中±1 000 V单电极驻极体表现出更优异的电荷储存稳定性;经过驻极体连续作用24 h,胰岛素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胰岛素溶液的聚集态并未发生改变,均以单聚体和二聚体为主;-1 000 V驻极体作用后的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可得以下结论:±1 000 V驻极体透过胰岛素溶液后其电荷储存能力较优;驻极体的作用并不改变胰岛素自身的结构;驻极体可望用于制备驻极体胰岛素透皮吸收新剂型,为胰岛素透皮吸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便快捷的给药方式。 梁媛媛 王美玲 崔黎丽 郭鑫 黄平 江键关键词:驻极体 静电场 胰岛素 糖尿病大鼠 血糖水平 驻极体促进胰岛素经皮吸收及其机制的研究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症状的自身代谢紊乱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杀手”。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和非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是当前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最常用的药物,临床上通常采... 王美玲关键词:驻极体 胰岛素 经皮给药 糖尿病 化学促渗剂 文献传递 正极性驻极体对胰岛素降糖效果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为探究不同表面电位的正极性驻极体对胰岛素降糖效果的影响,以糖尿病大鼠为动物模型,以聚丙烯(PP)薄膜为驻极体材料,通过电晕充电系统将聚丙烯制备成表面电位为500 V、1 000 V和1 500 V的驻极体。将经不同表面电位驻极体作用12 h时间后的猪胰岛素经皮下注入糖尿病大鼠体内,观察了正极性驻极体对胰岛素降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正极性驻极体作用后的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无电场处理的胰岛素;正极性驻极体处理过的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依次为,1 000 V驻极体作用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500 V驻极体作用的胰岛素,500 V驻极体作用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1 500 V驻极体作用的胰岛素;正极性驻极体提高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具有"有效电压作用窗"。可得结论:合理使用正极性驻极体具有提高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王美玲 黄平 梁媛媛 苑旺 郭鑫 江键关键词:驻极体 胰岛素 降糖效果 糖尿病大鼠 正极性聚丙烯驻极体对糖尿病大鼠皮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正极性驻极体作用在大鼠皮肤两侧形成静电场的稳定性,以及对糖尿病大鼠皮肤结构的影响,进而明确驻极体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对药物的促渗机制。方法:利用栅控恒压电晕充电系统制备不同表面电位的正极性聚丙烯驻极体。以糖尿病大鼠皮肤为研究对象,正常大鼠皮肤为对照,利用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大鼠皮肤两侧静电场的稳定性,利用光镜研究驻极体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1500 V驻极体作用糖尿病大鼠皮肤24 h,透过大鼠皮肤的等效表面电位可达驻极体初始表面电位的(61.78±2.38)%,且初始表面电位随时间衰减缓慢,表明大鼠皮肤处于较稳定的静电场中;(2)随着驻极体作用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大鼠皮肤角质层逐渐增厚,表皮层和真皮层细胞排列有序性增加,但是与正常大鼠皮肤相比,仍比较松散。结论:(1)正极性驻极体在糖尿病大鼠皮肤两侧形成了一定强度且稳定的静电场;(2)正极性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大鼠皮肤的显微结构,而且角质层和表皮层细胞排列仍然松散,有利于大分子药物的经皮转运。 苑旺 梁媛媛 崔黎丽 江键 王美玲 石岩关键词:驻极体 静电场 糖尿病 经皮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