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芳 作品数:4 被引量:7 H指数:2 供职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SYBR Green Ⅰ法体外评价胆碱衍生物的抗恶性疟原虫活性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4种胆碱衍生物对恶性疟原虫3D7株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二甲基亚砜(DMSO)溶解MD(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ED(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乙基溴化铵)、MT(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和ET(N-十四烷基-N-(2-羟乙基)-N,N-二乙基溴化铵)等4种胆碱衍生物,制成10倍浓度梯度(1~10^5μmol/L)的溶液后,分别用RPMI 1640培养基稀释1 000倍。稀释红细胞,使疟原虫感染率为0.3%~0.5%,并用培养基将红细胞压积调至2%。测定板每孔加入20μl含药培养液和80μl恶性疟原虫培养物,用SYBR GreenⅠ法测定胆碱衍生物对疟原虫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以青蒿素为阳性对照,计算其50%抑制浓度(IC50)。结果青蒿素、MD、ED、MT和ET对恶性疟原虫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剂量依赖性。MD浓度〉10^3nmol/L时,对恶性疟原虫的抑制率显著增加。ED和ET在高浓度(〉10^4nmol/L)时抑制显著,抑制率均〉95%。MD、ED、MT和ET的IC50值分别为1 620、33.9、116和68.9 nmol/L,均高于青蒿素(5.7 nmol/L,P〈0.05)。结论 4种胆碱衍生物均有一定的体外抗恶性疟原虫活性,但活性低于青蒿素。4种衍生物中,ED对恶性疟原虫3D7株的抑制作用最强。 程慧芳 赵青 高娟 王锐利 张淑秋关键词:SYBR 用SYBR green Ⅰ法和流式细胞术体外评价3种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活性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用SYBR green Ⅰ法和流式细胞术评价3种青蒿素类药物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抗疟活性. 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青蒿素(arteminisinin,ART)、蒿甲醚(artemether,AM)及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增殖的抑制作用.ART、AM、DHA的抑制浓度依次为6、6×10^-1、6×10^-2、6×10^-3、6×10^-4 μmol/L,4、4×10^-1、4×10^-2、4×10^-3、4× 10^-4 μmol/L及3×10^-1、3×10^-2、3×10^-3、3×10^-4、3×10^-5 μmol/L,设空白组与对照组.体外药物作用72 h后,SYBR green Ⅰ法测得其抑制率,用50%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on,IC50)及95%抑制浓度(95% inhibitory concentraton,IC95)反映其抑制作用,并与流式细胞术所测得的疟原虫DNA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 结果 SYBR green Ⅰ法结果显示其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ART、AM与DHA的IC50值分别为11.29、3.32、0.66 nmol/L,IC95值分别为42.55、17.89、4.02 n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中其DNA含量随药物浓度的降低而增加,与SYBR green Ⅰ法结果一致且更具直观性. 结论 SYBR green Ⅰ法的灵敏性与流式细胞术的直观性可以满足体外测定抗疟药对疟原虫抑制作用的需要,均可适于抗疟药物体外活性评价;ART、AM与DHA的体外抗疟活性由高到低的次序为DHA>AM>ART. 薛丹 程慧芳 毋海兰 赵青 王锐利 张淑秋关键词:SYBR 流式细胞术 青蒿素 蒿甲醚 新型胆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疟活性 2016年 以N,N-二甲基乙醇胺和N,N-二乙基乙醇胺为初始原料,分别与不同碳链长度的溴代烷烃回流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季铵盐型胆碱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UV-Vis,1H NMR和HR-MS表征。初步抗疟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a^3f对恶性疟原虫3D7的增殖均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1-羟基)二乙基正丁基溴化铵(3f)的活性最强[IC50(68.1±6.5)nmol·L-1],但低于青蒿素[IC50(5.7±1.54)nmol·L-1]。 王芳 赵青 程慧芳 张淑秋关键词:乙醇胺 溴代烷 季铵盐 PEG修饰青蒿素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及抗巨噬细胞摄取特性 被引量:3 2015年 研究聚乙二醇硬脂酸酯(PEGn-SA)修饰的青蒿素脂质纳米粒(PEGn-ART-NLC)体外释放及抗巨噬细胞(J774)摄取特性。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PEGn-SA(n=25、40、55)修饰的PEGn-ART-NLC及未修饰的青蒿素脂质纳米粒(ART-NLC),进行体外释放试验、抗吞噬实验、利用Gouy-Chapmann理论计算固定水化层厚度(FALT),并加以比较。在p 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药物的体外释放度随PEGn-SA聚合度的改变而改变;加入血浆后,亦有改变。J774细胞对PEGn-ART-NLC的摄取量随PEGn-SA聚合度及J774细胞与制剂孵育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加入血浆孵育后,亦有改变。ART-NLC及三种PEGn-ART-NLC的固定水化层厚度分别为0.31、1.76、1.86和2.04 nm。结果表明该制剂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及抗J774细胞吞噬性。 栾淑伟 赵青 程慧芳 王锐利 梁桂贤 张淑秋关键词:青蒿素 脂质纳米粒 体外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