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曼曼

李曼曼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ΒHCG
  • 4篇融合蛋白
  • 4篇腺癌
  • 4篇黑色素
  • 4篇黑色素瘤
  • 4篇GNRH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 3篇肿瘤
  • 3篇抗肿瘤
  • 3篇工程菌
  • 3篇MGM-CS...
  • 2篇蛋白疫苗
  • 2篇多西他赛
  • 2篇人绒毛膜
  • 2篇人绒毛膜促性...
  • 2篇绒毛
  • 2篇绒毛膜

机构

  • 15篇中国药科大学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5篇李曼曼
  • 13篇曹荣月
  • 7篇袁玉婷
  • 5篇龙军
  • 5篇金亮
  • 4篇马云菲
  • 2篇叶佳
  • 1篇杨洁
  • 1篇邢芸
  • 1篇程乾
  • 1篇周镇先
  • 1篇常娜
  • 1篇李岩
  • 1篇袁冬平
  • 1篇严明
  • 1篇吴迪
  • 1篇刘淑君
  • 1篇陆峥
  • 1篇王雨婷
  • 1篇王磊

传媒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休克蛋白65与βhCG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的抗黑色素瘤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选取HSP65-X10-βhCGCTP37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观察其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的体内抑制作用,以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并对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制备的HSP65-X10-βhCGCTP37蛋白免疫C57BL/6J小鼠,2 w免疫1次,共4次。第4次免疫后的第2 w,进行肿瘤攻击实验。HSP65-X10-βhCGCTP37激发的免疫应答对于小鼠黑色素瘤的攻击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与PBS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的平均肿瘤重量显著降低(P<0.05);并有效延长了荷瘤鼠的生存期;小鼠的黑色素移植瘤的肿瘤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疫苗对肿瘤细胞的体内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核分裂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增加,有灶性坏死。HSP65-X10-βhCGCTP37蛋白疫苗能有效地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
杨洁程乾陆峥李曼曼袁玉婷曹荣月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5蛋白疫苗黑色素瘤
miR-193a-5p促进人胰腺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微小核酸mi RNA-193a-5p对人胰腺癌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采用miR-193a-5p模拟物及mi R-193a-5p抑制剂分别上调和下调miR-193a-5p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i R-193a-5p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TargetScan 7.1数据库预测miR-193a-5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法验证miR-193a-5p的靶基因;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结果。结果表明, miR-193a-5p可显著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TargetScan 7.1软件预测, Prox1可能为mi R-193a-5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 miR-193a-5p靶向Prox1基因的3′UTR区。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miR-193a-5p下调了Prox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结果揭示,在胰腺癌中高表达的miR-193a-5p通过下调Prox1,从而使胰腺癌细胞获得高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胰腺癌的转移。
李曼曼杨召聪卢洲潘怡金亮
关键词:胰腺癌迁移
抗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抗肿瘤疫苗是一种通过增强或者诱导机体对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应答的免疫治疗方式。利用肿瘤细胞或抗原物质制备抗肿瘤疫苗,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以及细胞因子释放,以期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目的。本文综述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着重介绍细胞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四类抗肿瘤疫苗,旨在探讨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肿瘤免疫在未来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李曼曼柳祖辉袁玉婷苗梓韬王云康曹荣月
关键词:抗肿瘤疫苗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mGM-CSF/βhCG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致敏树突状细胞疫苗抗小鼠RM-1前列腺癌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设计并构建含有βh CG基因和m GM-CSF基因的表达载体p ET-28a-m GM-CSF-X10-βh CGCTP37质粒。乳糖诱导表达该融合蛋白,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和阴离子交换柱DEAE-cellulose进行纯化,并以此融合蛋白致敏从C57BL/6J小鼠体内提取的树突状细胞(DC)从而获得DC疫苗。将DC疫苗回输至接种前列腺癌RM-1的C57BL/6J小鼠体内,分组检测。结果显示,DC组和DC与紫杉醇(Pac)联用(DP)组与Pac组相比抗肿瘤效果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DP组的抗肿瘤效果优于DC组。可见构建的新型DC疫苗可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且与紫杉醇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曹荣月常娜李曼曼王云康吴迪时宝莹袁玉婷龙军
关键词:ΒHCGMGM-CSF前列腺癌融合蛋白树突状细胞
hVEGF_(121)/βhCG融合蛋白联合化学药物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抑制效应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将融合蛋白hVEGF121-M2-X_(10)-βhCG-CTP37作为免疫原,并分别联合化学药物环磷酰胺(CTX)和多西他赛(DTX),探索其对C57BL/6J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抑制效应。将h VEGF121/βhCG融合蛋白(VC)分别与CTX和DTX联合给药(VCC、VCD),免疫接种B16F10黑色素瘤小鼠,对免疫小鼠皮内肿瘤组织周围毛细血管进行计数、测量各组小鼠瘤块体积和重量、对肿瘤组织进行切片分析、检测免疫小鼠脏器指数、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LDH法检测特异性杀伤活性。皮内肿瘤组织周围血管计数结果显示,与NS组比,DTX组、VC组以及VCD组均能高效抑制黑色素瘤血管生成(P<0.01);皮下肿瘤抑制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DTX组和VCD组抑瘤效果最为显著,抑瘤率分别为60.0%,70.0%,其中VCD组抗肿瘤效果优于VC组或DTX组给药组(P<0.01);肿瘤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显示,VCD组的病变程度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最显著;对小鼠脾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DTX组和VCD组的脾脏指数均显著增高(P<0.05);抗肿瘤免疫实验中:与NS组相比,VCD组提高了脾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毒作用(P<0.05),且VCD组小鼠的脾细胞杀伤率在效靶比为20∶1、40∶1和80∶1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 VEGF121/βhCG融合蛋白与化学药物DTX初步表现出协同抗肿瘤的效果,而与化学药物CTX未表现出协同抗肿瘤作用。
李曼曼井亮亮袁玉婷苗梓韬王雨婷张一唯曹荣月金亮
关键词:黑色素瘤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蛋白疫苗多西他赛
一种表达GnRH/M<Sub>2</Sub>融合多肽的重组工程菌株及其构建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及其构建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大肠杆菌菌株BL21/pEDGM<Sub>2</Sub>,CCTCC?M?2015369。该大肠杆菌工程菌株携带有能表达ansB-C-GnRH<Sub>3</...
曹荣月马云菲李曼曼俞敏霞张昕黎袁玉婷苗梓韬
文献传递
融合蛋白hVEGF121/βhCG与mGM-CSF/βhCG联合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探讨m GM-CSF/βh CG(GC)和h VEGF121/βh CG(VC)两种融合蛋白联用对C57BL/6J小鼠RM-1前列腺癌和B16F10黑色素瘤的抑制效果,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采用含有p ET-28a-m GM-CSF-X10-βh CGCTP37和p ET-28a-VEGF-M2-X10-βh CG-CTP37的两个重组菌进行乳糖诱导表达,分离纯化融合蛋白。将两种蛋白制备抗肿瘤蛋白疫苗(VC蛋白疫苗和GC蛋白疫苗),并将两蛋白混合制备联合蛋白疫苗(VGC蛋白疫苗),免疫C57BL/6J接瘤小鼠,测量瘤块生长状态;检测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以及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ELISA检测小鼠体内细胞因子IFN-γ和抗h VEGF抗体浓度。结果发现,在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小鼠移植瘤模型中,与生理盐水NS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GC组抗肿瘤效果优于GC组和VC组(P<0.01),且对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的抑瘤率分别达到(41.7±0.83)%和(46.4±1.27)%。由此可见,VC和GC两种蛋白联合后,通过发挥抗肿瘤免疫和抗肿瘤血管生成双重作用,高效地抑制了RM-1前列腺癌和B16F10黑色素瘤的生长。
井亮亮苗梓韬李曼曼叶佳金亮曹荣月龙军
关键词:黑色素瘤
一种表达重组VEGF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重组VEGF的大肠杆菌菌株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VG<Sub>6</Sub>,CCTCC?NO:M2015497。该工程菌含有重组质粒pET2...
曹荣月俞敏霞李曼曼马云菲张昕黎袁玉婷苗梓韬
文献传递
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疫苗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移植瘤的抑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制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与M2的融合蛋白(GnRH/M2),研究由该融合蛋白致敏而成的DC疫苗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ET28a-ans B-CGnRH3-hinge-MVP-M2质粒,该质粒转化的工程菌在乳糖的诱导下,融合蛋白ans B-C-GnRH3-hinge-MVP-M2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超声破碎、洗涤和乙醇分级沉淀纯化后,通过酸水解将蛋白多肽GnRH3-hinge-MVP-M2释放出来,并通过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将此融合多肽致敏DC获得DC疫苗。构建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按接种疫苗不同,分为:环磷酰胺组(CTX)、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组(GDC)、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DC组(BDC)、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环磷酰胺组(GDCTX)、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DC+环磷酰胺组(BDCTX)和生理盐水组(NS),观察GnRH/M2疫苗对模型小鼠的移植瘤生长、CTL杀伤能力和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 ET28a-ans B-C-GnRH3-hinge-MVP-M2质粒并高效表达融合蛋白。GDC组移植瘤生长明显慢于NS组(P<0.05),且与BDC组相似(P>0.05);GDCTX组抑瘤效果虽进一步提高,但与CT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对B16F10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对T细胞增殖作用均优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且GDC组与BD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初步证明融合多肽GnRH/M2致敏的DC疫苗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曹荣月马云菲袁玉婷张昕黎李曼曼苗梓韬金亮
关键词:黑色素瘤融合蛋白
一种重组VEGF与GnRH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公开提供了关于一种重组VEGF与GnRH的大肠杆菌菌株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VGD,CCTCC NO:M2016132。该工程菌含有重组质粒pET32a‑V...
曹荣月叶佳井亮亮李岩李曼曼苗梓韬刘淑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