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梦琦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主题

  • 3篇所罗门之歌
  • 3篇自我
  • 3篇自我探寻
  • 3篇《所罗门之歌...
  • 2篇镜像理论
  • 1篇身份建构
  • 1篇他者
  • 1篇主人
  • 1篇主人公
  • 1篇主题
  • 1篇主题思想
  • 1篇麦肯
  • 1篇美国小说
  • 1篇奶娃
  • 1篇男主人公
  • 1篇黑人
  • 1篇黑人男性

机构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高梦琦
  • 2篇曹颖哲

传媒

  • 2篇兰州教育学院...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拉康镜像理论下《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自我探寻被引量:1
2014年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首部获奖作品《所罗门之歌》讲述了黑人男青年自我探寻的故事。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镜像理论中的"自我"与"他者"观出发,分析主人公奶娃的精神世界。说明只有将自我与他者相结合,接受黑人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才能寻得自己的根、才会真正获得精神和人格的独立与自由、黑人才能在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成功地找到他们的身份。
曹颖哲高梦琦
关键词:奶娃镜像理论自我他者自我探寻
错误的镜像,失败的建构——《所罗门之歌》中两位黑人男性身份建构失败原因探析
2015年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首部获奖作品《所罗门之歌》讲述了黑人男青年自我探寻的故事。本文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镜像理论中的"自我"与"他者"观出发,分析麦肯·戴德和吉他·贝恩斯两位黑人男性的精神世界,说明只有在正确的镜像中寻找自我并将自我与他者相结合,才能成功地找到他们的身份。
曹颖哲高梦琦
关键词:麦肯镜像理论自我自我探寻
拉康镜像理论下《所罗门之歌》中男主人公的自我探寻解读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在当代美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植根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实,反映了黑人的精神世界和命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黑人所面临的迷惘与困境。《所罗门之歌》是莫里森的第三...
高梦琦
关键词:美国小说《所罗门之歌》主题思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