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婷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马尔尼菲青霉菌双相转换相关基因AmyR和ctf1β功能的初步研究
- 研究背景: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型条件致病真菌,可感染免疫缺陷人群,区域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南方。近年来,随着HIV患者的增加,导致全球范围内马尔尼菲...
- 陶玉婷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转录因子基因敲除致病真菌
- 利用CRISPR/Cas9筛选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必需基因
- 2020年
-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筛选维持膀胱癌T24细胞正常生长必需基因,为膀胱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人全基因组文库质粒进行扩繁并包装慢病毒,然后感染T24野生型细胞,用嘌呤霉素(puromycin)进行筛选。为了获取T24细胞生长必需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分别收集第1天的活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第14天的细胞作为实验组,分别提取两组细胞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通路分析,并结合TCGA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了解这些基因的主要富集通路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筛选出了971个可能维持膀胱癌细胞正常生长的必需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质代谢、糖代谢、细胞周期和蛋白质合成等通路中,其中部分基因可能影响膀胱癌预后。结论:本研究对于进一步验证这些基因在膀胱癌T24细胞中的功能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韦连心陶玉婷黄浩轩冯超陆钦晨李天宇李天宇
- 关键词:膀胱癌
- 基于质谱流式技术的蛋白组学在肝癌肿瘤异质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利用质谱流式技术建立研究肝细胞癌(HCC)肿瘤异质性的方法。方法:收集肝癌患者样本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质谱流式技术用15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和28种免疫细胞相关的标志物对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进行蛋白组学检测。结果:质谱流式分析有效地分出肝癌干细胞样亚群,并将免疫细胞分为25个细胞亚群。肝癌组织与其癌旁组织在肿瘤干细胞表达及免疫微环境组成方面存在差异。结论:质谱流式技术可实现对肿瘤干细胞样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精细分群,是检测肿瘤异质性的有效方法。
- 胡嘉欣覃朝陶玉婷赖智勇李枝键齐亚鹏林星谷王秋雁
- 关键词:肿瘤异质性肝癌
- 马尔尼菲青霉菌内源启动子驱动的苯菌灵抗性基因盒构建及其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区域性流行于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地区的条件致病性温度依赖性双相型病原真菌,它能对免疫功能低下者造成致命的全身性感染,25℃时呈现菌丝状生长,而在37℃或在宿主体内为酵母相生长。为深入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性和双相转化的分子机制,原有的遗传转化筛选标记基因已不能满足研究需要。为此,我们通过用马尔尼菲青霉菌微管蛋白β亚基基因启动子替换粗脉孢菌苯菌灵抗性基因的启动子,构建了一个苯菌灵抗性基因盒,并成功地将其运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遗传转化研究中。
- 卢姗毛从政陶玉婷黄勇奇贺菽嘉梁莹梁晓乐吴谦何志义蓝秀万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
- 一种抗肝癌药物筛选细胞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肝癌药物筛选细胞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该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1)将EGFP基因融合到Coilin基因的C端,并构建到CMV‑MCS‑EGFP‑PGK‑Puro慢病毒载体上,得到表达Coilin‑EGF...
- 王秋雁 陆钦晨陶玉婷 王富博朱广志
- 基于质谱流式技术研究HBV和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利用单细胞质谱流式技术(CyTOF)研究HBV相关肝癌和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42例HCC患者的癌组织样本(28例HBV相关肝癌和14例非HBV相关肝癌)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质谱流式技术用35种免疫细胞相关抗体对肝癌组织进行单细胞组学检测,并分析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免疫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CyTOF成功将HBV相关与非HBV相关肝癌的CD45+免疫细胞分成了21个细胞亚群。HBV相关肝癌组织与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细胞组成存在明显差异,Th细胞在HBV相关HCC中占比最高,而Tc细胞在非HBV相关HCC中的占比最高。结论:成功构建HBV相关肝癌和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图谱,并揭示了HBV相关肝癌与非HBV相关肝癌的免疫微环境存在显著异质性。
- 韦连心潘立鑫胡嘉欣李枝键陆钦晨王玺冯超向邦德王秋雁王秋雁
- 关键词:免疫微环境
-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与鉴定被引量:4
- 2016年
-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型条件致病真菌,可感染免疫缺陷人群,区域流行于东南亚地和我国南方,但其双相转换和致病性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实时荧光定量PCR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双相转换和致病性分子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但仍缺乏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化分析理想的内参基因。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了四个表达最稳定的Pfp、Rp123、FacpA、DigA基因与传统的内参基因18Sr RNA、β-actin(Act1)、β-tubulin(Btu)作为候选内参基因,用Best Keeper和ge Norm软件进行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FacpA和DigA基因在马尔尼菲青霉菌双相转换过程中表达最为稳定,可作为用于马尔尼菲青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化分析的内参基因。
- 陶玉婷卢姗王超王俊杰康雪晴蓝秀万梁晓乐梁莹何志义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内参基因
- 马尔尼菲青霉基于pkuB基因缺失的高效基因打靶系统构建被引量:2
- 2015年
- 马尔尼菲青霉是温度依赖双相性条件性致病真菌,可感染免疫缺陷人群,区域流行于东南亚和我国南方。马尔尼菲青霉已成为研究真菌双相形态转换和病原-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模式系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深入探讨马尔尼菲青霉双相转换和致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大量的候选基因功能需要高通量的基因修饰方法验证。在许多真菌中已建立基于阻断DNA非同源重组修复途径提高基因打靶效率的实验研究模型。本文报道在马尔尼菲青霉中通过缺失马尔尼菲青霉非同源重组修复途径的关键组分PKUB同源基因pkuB构建了一个高效基因打靶系统。结果表明,以pkuB基因缺失菌株(△pkuB)为出发菌株能降低外源DNA片段的非同源末端连接重组的概率而显著提高基因打靶效率,pkuB基因缺失不影响菌落形态和双相转换能力。高效基因打靶分子遗传实验模型的建立为大规模进行马尔尼菲青霉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卢姗蓝秀万陶玉婷王超梁晓乐梁莹黄勇奇黄勇奇何志义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基因打靶同源重组
- 基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缺氧对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缺氧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为HCC患者的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116例HCC患者组织样本及相应的临床病理资料,基于HALLMARK-HYPOXIA基因集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计算HCC患者的缺氧评分,并使用转录组测序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检测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评分结果进行验证。通过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及卡方检验分析缺氧评分与HCC患者预后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利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高、低缺氧评分HCC患者的分子特征和肿瘤微环境异质性。结果根据缺氧评分将116例HCC患者分为高缺氧评分组(n=58)和低缺氧评分组(n=58)。与低缺氧评分组相比,高缺氧评分组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HCC患者的缺氧评分与HIF-1α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72,P<0.001)。高缺氧评分组患者的总生存期(P=0.001)和无复发生存期(P=0.006)均明显低于低缺氧评分组患者,且高缺氧评分与HCC患者更高的巴塞罗那分期(P=0.040)和肿瘤复发率(P=0.020)有关。高缺氧评分是H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HR=2.074,95%CI:1.036~4.153,P=0.040)。高缺氧评分组患者主要富集调控HCC干细胞的信号通路(包括Wnt、Hedgehog、TGF-β等信号通路),且该组患者的肝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包括CD24、CD44、CXCL12、EpCAM、ICAM1、KRT19、PROM1和THY1)表达上调。高缺氧评分组和低缺氧评分组的肿瘤微环境细胞组成存在异质性,且高缺氧评分组患者的CD45-CD326+类肿瘤干细胞亚群和CD45+CD326+恶性双阳性细胞亚群的HCC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包括CD54、CK19、CD34、OV6、CD13、CD133)表达水平较低缺氧评分组更高。结论高缺氧评分患者的生存预后较低缺氧评分患者差且具有更�
- 王冠予潘立鑫王建东王秋雁王秋雁
- 关键词:肝细胞癌缺氧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