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玉兰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儿童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认知
  • 1篇道德同一性
  • 1篇道德叙事
  • 1篇心理理论
  • 1篇叙事能力
  • 1篇眼动
  • 1篇受性
  • 1篇聋生
  • 1篇聋童
  • 1篇接受性词汇
  • 1篇伙伴
  • 1篇假想伙伴
  • 1篇汉族
  • 1篇词汇

机构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江苏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龙玉兰
  • 4篇王娟
  • 3篇刘鑫
  • 2篇李昕
  • 1篇张积家
  • 1篇陈世民
  • 1篇石春

传媒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教育导刊(下...
  • 1篇早期教育(幼...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理论的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考察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对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以及叙事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皮博迪图画词汇测试(PPVT)、无字图画书叙事和标准错误信念测试对110名4-7岁聋童进行测查。结果:1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叙事能力与心理理论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理论的发展,叙事能力在接受性词汇水平和心理理论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聋童的接受性词汇水平通过叙事能力间接影响心理理论的发展。
王娟龙玉兰陈世民
关键词:心理理论
5-6岁儿童的叙事质量与其眼动状况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本研究采用SMI眼动仪记录17名5-6岁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眼动信息,采用录音笔记录幼儿对图画书产生的叙事,并考察幼儿在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上的叙事特征与眼动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5-6岁幼儿在自主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能够抓住故事的关键信息,并将其表述出来;幼儿对关键信息的注视时长、注视次数均与幼儿叙事的宏观结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幼儿对关键信息的注视次数与幼儿叙事的词汇丰富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
王娟刘鑫龙玉兰李昕石春
关于假想伙伴促进儿童社会理解的探讨
2016年
假想伙伴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通常出现在儿童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家庭中。假想伙伴不仅满足了儿童的交往需要,还促进了儿童的社会理解能力,在儿童的心理和发展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假想伙伴是儿童控制和处理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的较好方式,假想伙伴的想象对话、假装经验以及替代和陪伴作用均能显著促进儿童的社会理解能力。成人应正视假想伙伴对儿童的积极作用,并帮助平衡儿童与假想伙伴和与真实同伴之间的互动。
龙玉兰
关键词:假想伙伴儿童
叙事对5~6岁儿童道德认知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道德叙事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与儿童有着天然的适切性。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的道德叙事类型对5-6岁儿童道德认知的影响。57名幼儿被随机分配到叙事产生组、复述组及控制组,前两组分别在完成故事产生和故事复述任务后进行自愿帮助行为测试,控制组则直接完成自愿帮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道德叙事类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自愿帮助行为得分,叙事产生组儿童的助人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复述组和控制组。道德叙事通过激发儿童的道德同一性对儿童的道德认知产生促进作用。
王娟龙玉兰刘鑫
关键词:道德叙事道德同一性道德认知
汉族聋生书面叙事发展特征的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以小学3~5年级汉族聋生为被试,考察聋生的书面叙事,并同健听生比较,揭示聋生书面叙事的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聋生书面叙事的微观结构弱于健听生;语序颠倒、用词不当和成分残缺的错误多于健听生。(2)聋生书面叙事的宏观结构与健听生差异不显著。(3)聋生的书面叙事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在叙事结构的发展上表现出与健听生一致的趋势。整个研究表明,聋生借助于手语知识组织书面叙事的宏观结构,手语知识对聋生书面叙事的微观结构具有负向迁移作用。因此,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正确认识聋生的手语使用经验对书面叙事的影响。
王娟张积家刘鑫龙玉兰李昕
关键词:聋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