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宁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LqHK1基因的功能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LqHK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阐明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双组分系统LqHK1,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该基因缺失突变体菌株△LqHK1,分析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生长速率、游动性、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qRT-PCR检测与病原菌游动性相关的基因flgB、flgC、flgE的表达水平,并定量分析接种病原菌后在接种点部位杨树组织内病原菌的DNA含量。【结果】鉴定出病原细菌的双组分系统基因LqHK1,通过同源重组获得缺失突变体△LqHK1。表型分析显示:△LqHK1在1年生107杨茎干上的致病力显著下降;突变体在寄主体内定殖的菌量明显少于野生型菌株;突变体菌株的游动能力比野生型显著降低,游动性相关基因flgB、flgC、flgE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显著下降;LqHK1突变体生物膜的形成能力显著降低,生长速率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结论】LqHK1基因缺失突变体在107杨上的致病能力显著下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LqHK1基因与病原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 魏强李爱宁贺伟
- 关键词:双组分信号系统
- MarR家族转录因子HpaR和XC0449协同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致病性被引量:2
- 2019年
- MarR家族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细菌及古生菌中,并灵活、精细地调控多种毒力、抗胁迫及抗生素相关的生理生化途径。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中,MarR家族转录因子HpaR (XC2827)的失活会显著降低细菌对于寄主甘蓝的致病力,同时会导致胞外蛋白酶的过量表达。本研究进一步发现,Xcc 8004基因组一共编码9个MarR家族转录因子。表达并纯化其中的HpaR (XC2827)和XC0449,体外微量热泳动(MST)实验及 Pull-down 实验证明二者可以在体外特异性结合。同时,表型检测发现XC0449突变会导致细菌致病力显著下降。通过体外凝胶迁移阻滞试验(EMSA)、体内qRT-PCR和GUS检测证明,XC0449和HpaR均作为转录激活子协同调控下游致病相关基因XC0705的表达,最终调控细菌毒力及胞外酶合成。
- 李雅君李爱宁孟繁凡张宏宇钱韦贺伟邓超颖
- 关键词:转录调控MARR野油菜黄单胞菌
-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双组分系统lqp0812-lqp0813基因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欧美杨溃疡病是严重威胁欧美杨人工林生产的细菌性病害。双组分系统是细菌最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在细菌的生长繁殖、环境适应、胁迫耐受性以及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索L.quercina中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对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lqp0812和lqp0813进行缺失突变,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表型分析显示,与野生型菌株N-5-1相比,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在生长速率、金属离子胁迫、盐胁迫、渗透胁迫及致病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Δlqp0812突变体在游动性上与野生型N-5-1相比显著减弱;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对过氧化氢、抗生素的耐受性都显著增强。qRT-PCR结果显示,在Δlqp0812和Δlqp0813突变体中,外排泵基因acrA、mdtB、aaeB的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lqp0812参与病原菌的游动性,lqp0812与lqp0813共同负调控菌株生物膜的形成和对氧化胁迫、抗生素胁迫的耐受性。
- 郑泽洋李爱宁常聚普贺伟
- 关键词:双组分系统生物被膜
-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实验课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实验课的教学成果,从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实验课改革的思路:通过更新与拓展实验标本来完善实验课的教学材料;采用案例式教学、以点带面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上讲台""把实验课搬到园林中去"等形式丰富教学模式与手段;以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技能,促进了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准备。
- 李爱宁贺伟
- 关键词:实验课
-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双组份系统反应调节基因LqRR2的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由Lonsdalea quercina subsp.populi引起的欧美杨溃疡病于2006年在国内首次发现,不同于其它病原菌造成的杨树溃疡病,该病害对欧美杨速生林的生长造成毁灭性破坏,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原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双组分系统是细菌重要的信号传递通路,在细菌的生长繁殖、逆境胁迫应答、环境适应以及病原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双组份系统研究将有助于解析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鉴定了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quercina双组份孤儿反应调节基因LqRR2,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同源重组获得了LqRR2基因的缺失突变体△LqRR2。表型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体△LqRR2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游动能力显著减弱,对欧美杨‘107杨’枝干的毒性也显著降低。但是,突变体的生长速率、生物膜形成能力以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野生型无显著差别。此外,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游动性相关基因flg B、flg C和flg E的表达量在突变体中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双组份调节蛋白编码基因LqRR2是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quercina维持病原菌游动性和全毒性所必需的。
- 李爱宁杨若兰魏强贺伟
- 欧美杨溃疡病菌在侵染寄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 2014年
- 采用Real-timePCR和病理组织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欧美杨溃疡病病原菌(Lonsdaleaquercinasubsp.populi)侵染欧美杨(Populus×euramericana‘zhonglin46’)后不同时间的种群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接种3d后植株内己有一定的菌量积累,从结构上看,对植物尚未造成明显的伤害。但从接种第5天开始,菌量明显增加,部分细胞破裂,植株显症。接种9~15d,菌量增加到峰值,并进入稳定期,韧皮部组织细胞破裂明显,薄壁细胞解离,植株显症严重。应用Real-timePCR分子定量法可直接对欧美杨植株体内的病原菌进行动态定量研究。
- 商靖李永李爱宁贺伟郭利民常聚普
- 关键词:REAL-TIMEPCR组织病理学
-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hrcJ基因的功能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为了明确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hrc J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解析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各基因的功能,为阐明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携带菌株N-5-1 hrc J基因的自杀载体p EX18Km-hrc J,运用两亲结合方法把自杀载体导入野生型N-5-1菌株中,在含有相应浓度的卡纳霉素和利福平抗生素的LB平板上筛选得到hrc J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并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为进一步验证p EX18Km-hrc J是否定点整合入hrc J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在室内生化培养箱内,分别以野生型菌株N-5-1、插入突变体菌株Δhrc J和互补载体菌株HBhrc J接种1年生107杨苗干,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扩增出来的PCR片段大小均与预期一致,Southern杂交信号带大小与预期相同,表明自杀载体p EX18Kmhrc J正确地整合入目的基因,即hrc J基因由于发生同源交换而实现了插入突变。生物学特性测试表明:hrc J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在1年生107杨苗干上的致病能力显著下降,野生型菌株N-5-1、插入突变体菌株Δhrc J和互补载体菌株HBhrc J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4.4,31.1和66.7,并且丧失了在本氏烟草上的HR激发能力,功能互补突变体部分恢复至野生表型;生长能力测定显示,野生型菌株N-5-1、插入突变体Δhrc J和互补载体HBhrc J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在液体LB培养基中均可正常生长;通过结晶紫染色后,在培养Δhrc J、HBhrc J、野生菌株N-5-1的试管壁上均可以观察到紫色环状的生物膜形成,3种菌株的OD_(570)值相近;游动性测试表明,hrc J基因突变体的运动能力比野生菌株下降了21%。【结论】利用自杀载体p EX18Km可成功构建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基因插入突变载体,为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菌的致病基因研究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hrc J基因与其对107杨的致病
- 李宾李爱宁魏强王海明贺伟
- 关键词: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