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栓塞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加热栓塞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与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药栓塞剂治疗,治疗组采用的栓塞均给予加热,化疗药物加热至50℃,碘油加热至80℃。结果:治疗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治疗组患者表现为明显的上腹部局部烧灼痛,其他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热栓塞剂是一种集热疗、化疗及栓塞于一体的治疗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但其研究仍在探索中。 何均 于娜 吁佳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康复新胶带在无创通气治疗后鼻损伤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康复新胶带在无创通气治疗后鼻损伤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80例无创通气后发生鼻损伤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于鼻损伤处涂抹红霉素眼膏后连接鼻塞继续行无创通气,观察组于鼻损伤处使用康复新胶带后连接鼻塞继续行无创通气,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通气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心率、呼吸频率比干预前低,SpO_(2)均比干预前高,且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比对照组低,SpO_(2)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无创通气治疗后发生的鼻损伤,康复新胶带的干预效果较好,可促进创面愈合,改善患儿通气情况。 徐惠芳 于娜 邓莉 李琳 孙锦霞 付芳 胡娜关键词:新生儿 无创通气 鼻损伤 标准化使用牛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NRDS治疗中的护理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使用牛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NRDS治疗中的护理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NRDS早产儿60例,采用单盲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程序,细化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参数、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以及SpO2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RDS治疗中标准化使用牛肺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改善呼吸机参数,促进SpO2值恢复,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于娜 盛文红 谭庆关键词:NRDS 护理观察 拉米夫定联合肝动脉化疗对乙肝后肝癌患者治疗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癌患者采用拉米夫定与肝动脉化疗联合治疗体会。方法本次选取100例乙肝后肝癌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纯肝动脉化疗(对照组,n=50)与联合拉米夫定(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后3个月,HBV-DNA阴转率为66%,HbeAg阴转率为16%,对照组无阴转病例。术后对照组ALT值明显升高(<0.05),观察组虽有升高表现,但与术前无差异(<0.05)。治疗前两组ALT值无差异,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AFP两组较治疗前均降低(<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白细胞减少、发热、上腹部疼痛、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乙肝后肝癌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肝动脉化疗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何均 于娜 吁佳关键词:肝动脉化疗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精干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研究组给药方案为吉西他滨+奥沙利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达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67.5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能够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何均 于娜 吁佳关键词:晚期肝细胞癌 吉西他滨 奥沙利铂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临床护理路径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持续加压供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NRDS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O_(2),Pa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CPAP持续加压供氧治疗的NRDS患儿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 盛文红 于娜 谭庆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袋鼠式护理对窒息新生儿神经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窒息新生儿心肺复苏后神经和体格发育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16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袋式护理,持续至患儿出院。对比2组患儿神经发育水平[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评价,包括行为能力、原始反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和一般反应评分]、体格发育情况(体重、身长和头围增长值)、每日睡眠时间及NICU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的行为能力、原始反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和一般反应评分及体重、身长和头围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N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袋鼠式护理用于NICU窒息患儿中,能够改善患儿神经和体格发育情况,促进病情康复。 盛文红 汪金秀 于娜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神经发育 体格发育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新生儿重症监护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持续质量改进对新生儿重症监护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采取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质量评分、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对护理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属在护理水平、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教育方面评分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 盛文红 汪金秀 于娜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 护理质量管理 密闭式气管内给药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管内给药中的效果 2022年 目的:观察密闭式气管内给药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气管内给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9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4例;两组均采用固尔苏治疗,对照组经常规气管内给药,研究组经密闭式气管内给药器给药;比较两组给药期间心率(HR)与血氧饱和度(SaO_(2))、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给药后5 min HR与SaO_(2)均高于插管前,且研究组HR与S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药物反流、面色发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RDS患儿经密闭式气管内给药器气管内给药利于改善HR与SaO_(2),促进患儿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于娜 徐惠芳 盛文红 涂超丽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心率 血氧饱和度 “10S”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10S”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呼吸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NICU管理的呼吸机管道及配件为研究对象,以其中2021年12月—2022年5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处理的呼吸机管道及配件1287件数(119批次)为对照组,以2022年6月—2022年11月采用“10S”精细化管理模式处理的呼吸机管道及配件1351件(126批次)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消毒及清洁度质量合格率、清点错误及损坏发生率、每批次安装及回收时间、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毒及清洁度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0.527,21.085,均P<0.001);观察组清点错误与损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6.683,18.948,均P<0.001);观察组安装时间与回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医护人员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ICU呼吸机管理中应用“10S”精细化管理模式可明显提升呼吸机的消毒与清洁度质量,降低清点错误及损坏发生率,缩短每批次的安装及清点时间,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 涂超丽 于娜 付芳关键词:呼吸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