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皓

作品数:2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新闻
  • 2篇媒体
  • 1篇电视
  • 1篇电视新闻
  • 1篇电视新闻深度...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报道
  • 1篇新闻传播
  • 1篇新闻传播教育
  • 1篇新闻故事
  • 1篇新闻媒体
  • 1篇新闻深度
  • 1篇新闻深度报道
  • 1篇新闻事件
  • 1篇新闻语言
  • 1篇余华
  • 1篇语言
  • 1篇院校
  • 1篇社会新闻
  • 1篇社会新闻报道

机构

  • 7篇保定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郭皓
  • 5篇刘雪静
  • 2篇连小青
  • 1篇任焕茹
  • 1篇杨杨
  • 1篇薄立伟
  • 1篇王楠

传媒

  • 2篇时代文学(上...
  • 1篇新闻传播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芒种(下半月...
  • 1篇才智
  • 1篇科学大众(智...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0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活着》看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变被引量:1
2014年
长篇小说《活着》是余华在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最能够体现其创作风格的转变,尽管在文中的主人公仍然是承受了苦难的渺小人物,但余华在其身上所赋予的坚韧品格无疑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浓郁的悲悯情怀。本文将以余华的创作风格为切入点,通过小说《活着》来探究余华创作风格的转变。
王楠郭皓
关键词:余华《活着》
浅析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被引量:3
2008年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主要是利用电视媒体对新闻事件或现象进行准确观察和记录,然后进行调查研究,精心分析、概括、总结和理性思辨,结合电视的表现手法与技巧、宣传的倾向性,进行准确客观的报道,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夏发展趋势。具有用画面说话、视听结合、真情实感等优点,但仍存在问题,应加强全局意识,加强对受众的研究。
郭皓薄立伟杨杨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论张抗抗小说“生活在别处”的青春流浪精神
2010年
张抗抗小说中充满着富有青春气质的流浪故事,小说里的"青春流浪"其实是一种生活状态、精神状态的隐喻,本文将从青春流浪的精神层面剖析张抗抗小说中的流浪故事和流浪情怀。
刘雪静连晓青郭皓
关键词:生活在别处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0年
为突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对建设融合企业文化、富有职业特色、注重技能培养的"职技型"校园文化进行探讨。认为应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吸纳先进企业制度,模拟企业真实情境,融合企业理念精神,在校园文化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各项建设中彰显特有的职业文化特色。
任焕茹刘雪静郭皓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说说广告对新闻媒体的影响
2010年
有人说,"广告是现代社会里最大的感官侵略者,是最强的信息植入者"。作为广告的发布载体,新闻媒体受到广告的巨大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广告与新闻的"共生"和"斗争"媒体业内有句话:"版面(时段)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能挤出来。"广告和新闻在媒体上交替出现,共存共生,同时也在争夺版面(时段)。可以说二者是此消彼长,又不能完全挤垮对方的关系。
连小青郭皓刘雪静
关键词:新闻媒体广告侵略者媒体业版面
就媒体对“肖志军拒签事件”的报道——谈社会新闻报道的“度”被引量:1
2010年
社会新闻报道做得好与坏,会对社会及个人产生极大影响。当前媒体在社会新闻报道方面存在着媒体全面跟进而连续报道、标题感情色彩强烈、牺牲新闻人物形象和隐私、报道内容感性多于理性等问题,因此,社会新闻报道工作应从正确引导受众、保护新闻人物的隐私、保持报道内容的客观性几方面努力。
郭皓刘雪静连晓青
关键词:社会新闻媒体报道
浅谈新闻与文学的“杂交”
2010年
新闻与文学存在着其个性与共性,个性是可以独立和分离的,而共性则是共生共存的,恰恰这共性又可以互补和借鉴,达到二者单独没有的优势,这就是新闻与文学"杂交"。在新闻与文学创作中存在"二律背反",如果解开二律背反,那就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连小青刘雪静郭皓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二律背反重大新闻事件新闻语言评论员文章新闻故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