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齐林
- 作品数:49 被引量:55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如何认定防卫过当与特殊防卫 《北大刑辩讲堂》第三期第十一次课程
- 2019年
- 时间:2017年11月27日(周一)讨论案件:故意伤害案案情简介2016年10月27日,被告人梁某某作为某押运有限公司护卫员兼押运车车长,与护卫员兼司机郑某某、业务员雷某某和钟某某驾乘押运车执行从A镇到B镇的运钞押解任务。当日11时许,被害人黄某某从某餐馆离职,因工资结算问题与该店经理发生纠纷,后经报警调解,黄某某领取工资并于当日11时23分许从员工宿舍取走行李包离开,徒步沿B镇环南路朝东行走。
- 杨矿生阮齐林车浩唐宛茁
- 关键词:防卫过当暴力犯罪防卫行为特殊防卫
- 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提出的新问题——从财产罪认定与处罚的视角被引量:4
- 2001年
- 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使财产的持有、控制以及存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给有关财产罪的认定与处罚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对金融财产出现了遥控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携带、持有观念,使绑架罪与抢劫罪在手段、对象上的区别更加困难。其次,需要考虑金融财产多元控制的特点,来正确认定侵占罪与盗窃、诈骗罪的界限以及有关侵犯财产罪既遂未遂的界限。再次,金融财产存在、控制形式的信息化,不仅使有关犯罪的实行行为呈现出新特点,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新的犯罪形式,值得探讨。
- 阮齐林
- 关键词:金融电子化网络化财产罪金融犯罪
- 中国刑法上的新类型危险犯被引量:11
- 2005年
- 二元法律结构使中国刑法时犯罪普遍高筑实害的“刑事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们对危险犯扩张的顾虑。成立危险犯也要求具有较严重程度,不是只要存在危险犯就定罪处罚,这种定量的要求即使对新型危险犯也不例外。刑法的基调应是事后问责,为事先防范而严惩危险犯,也不够妥当。因此,在中国倡导以法益侵害、实害犯为基础的危险及危险犯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合理使用刑罚权。
- 阮齐林
- 关键词:刑罚权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 绑架罪的法定刑对绑架罪认定的制约被引量:143
- 2002年
- 应当立足于现有的立法模式解释绑架罪的构成要件。立法对绑架罪规定了极为严厉的法定刑尤其是法定最低刑。受其制约 ,对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尽量作限制性的解释 ,使绑架罪的认定与严厉的法定刑相称。绑架罪主观上应当是以勒索巨额赎金或者其他重大不法要求为目的 ;客观上限于使用暴力方法扣押人质 ,利用第三人对人质安危的担忧进行勒索 ;侵犯的客体不仅包括人质的人身权利而且包括第三人的自决权 ;绑架他人之后 ,尚未开始勒索之前 ,应当有成立犯罪中止的余地。
- 阮齐林
- 关键词:绑架罪人质法定刑构成要件自决权扣押
-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补充规定的传统法文化解读
- 2023年
-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建设依法治国道路的理论土壤与文化根基。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补充规定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补充规定深受传统法文化的影响,彰显了传统法文化智慧的结晶。传统法文化是刑法变通补充规定的重要来源与文化底蕴。民族自治地方无法全部适用刑法时,权力机关可以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且在不违反刑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刑法进行变通或补充。刑法进行变通补充的原因是刑法与民族习惯规则存在冲突。从理论逻辑上看,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法律与文化的背离以及刑罚目的缺失。从历史逻辑上看,对刑法变通补充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所采取的缓和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规则冲突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方式。刑法变通补充规定蕴含了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彰显了德法合治的治国理念。
- 吴其彬阮齐林
- 关键词:传统法文化民族自治地方
- 论盗窃与抢夺界分的实益、倾向和标准被引量:29
- 2013年
- 对于盗窃与抢夺的界分,应当根据实益,着眼于法律合理适用,梳理并约定一个统一的、不因场合、实益而异的标准和法律适用规则。本文倾向是:缩小抢夺扩大盗窃的认定,化解立法中实益"倒挂"产生的难题。结论是:强行力取他人密切持有物的(尚未达到抢劫暴力程度),是抢夺。违背他人意志非法取得他人占有物(尚未达到强力夺取即抢夺程度)的,是盗窃。行为构成抢夺同时竞合盗窃,择一重适用法律。
- 阮齐林
- 关键词:盗窃罪抢夺罪抢劫罪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司法实践的指导被引量:6
- 2019年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包含刑法适正、谦抑内容,先验设定罪状与法定刑相适应,是构成要件实质解释论的根基,体现刑罚报应与预防犯罪的目的,是排除、减轻不法和责任的实质根基。我国刑法法定刑配置模式、司法量刑模式存在不适应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处,需要完善.
- 阮齐林
- 关键词: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司法实践构成要件预防犯罪法定刑解释论
- 被害人收受财物改变陈述帮助嫌疑人逃避罪责应如何处理被引量:1
- 2012年
- 言词证据的审查采信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之一。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前后不一致,应如何采信?倘被害人收受财物改变陈述,其是否涉嫌包庇罪或诬告陷害罪?前不久,本刊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典型案例,共邀法学专家与实务部门代表,对被害人改变陈述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杨征军阮齐林肖中华王新环胡静罗欣王璞
- 关键词:被害人陈述财物嫌疑人罪责逃避诬告陷害罪
- 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0
- 1997年
- 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若干问题阮齐林新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是由原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修改而来。对它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对第三百九十七条的地位、罪名、罪过等问题作一简要探讨。一、第三百九十七条的地位在新刑法中,第三百九十七条具有惩治国家机关...
- 阮齐林
- 关键词:玩忽职守罪罪过形式渎职罪主体渎职犯罪新刑法
- 于欢案改判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尺度及示范意义
- 2017年
- 于欢案二审改判防卫过当成立,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减轻处罚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二审判决公布后.各方普遍认为二审判决尺度适当,体现了公平正义。
- 阮齐林
- 关键词:正当防卫制度改判二审判决故意伤害罪防卫过当致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