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琴

作品数:50 被引量:301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静脉
  • 11篇肝硬化
  • 9篇能谱CT
  • 8篇曲张
  • 8篇门静脉
  • 8篇静脉曲张
  • 7篇食管
  • 6篇图像
  • 6篇肝脏
  • 6篇成像
  • 5篇食管静脉曲张
  • 5篇门静脉成像
  • 5篇门静脉高压
  • 5篇结节
  • 5篇静脉高压
  • 5篇肺结节
  • 5篇侧支
  • 5篇侧支循环
  • 4篇血流
  • 4篇影像

机构

  • 48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总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鸡西矿业集团...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兵器工业北京...

作者

  • 48篇赵丽琴
  • 34篇贺文
  • 12篇胡志海
  • 10篇陈疆红
  • 4篇王克扬
  • 3篇原媛
  • 3篇李娟
  • 3篇姜荣
  • 3篇于永征
  • 3篇何青
  • 3篇张喆
  • 2篇杨大为
  • 2篇魏林
  • 2篇赵红
  • 2篇钱林学
  • 2篇宋玉伟
  • 2篇张婷婷
  • 2篇张东亮
  • 2篇李辉
  • 2篇李志欣

传媒

  • 10篇中国医学影像...
  • 8篇CT理论与应...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 1篇2012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体层图像后处理方法对检测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数字体层图像两种后处理方法(位移叠加法与滤波反投影法)对肺结节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采集经CT证实的50例肺部结节患者的数字体层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和位移叠加法进行后处理。由3名不同年资的放射诊断医师阅片并记录评分结果。102个CT证实的结节按直径分为3组:〈5 mm、5~10 mm、〉10 mm组;按密度分为实性密度组及毛玻璃密度组。对两种处理方法检出的肺结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位移叠加法检出肺结节52个,滤波反投影法检出8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直径〈5 mm和5~10 mm组,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肺结节数均多于位移叠加法(P=0.001、0.005)。结节直径〉10 mm时两种方法的检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在不同密度组中,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结节亦较多,与位移叠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滤波反投影法对检出直径≤10 mm的肺结节、实性结节和毛玻璃结节均优于位移叠加法。
李欢贺文赵丽琴王克扬吕正飞符玉环胡咸正苏天昊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腹部低KV-低剂量扫描方案中迭代权重(Asir)的优化
目的:评价低KVp低剂量腹部CT扫描方案中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权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选取96例行腹部C...
曹邱婷赵丽琴
关键词:低剂量腹部CT
胃静脉曲张临床及血流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胃曲张静脉(GV)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 CT 门静脉血管成像(CTPA)显示的血流特征。方法分析经内镜确诊的 GV 病例50例并分型,比较不同类型的内镜表现及 CTPA 检查结果。结果 50例患者中,GOV-Ⅰ型29例,GV 多为轻度,CTPA 示血流来源以胃左静脉为主,胃肾/脾肾分流者17.2%;GOV-Ⅱ型10例,GV 严重程度不等,CTPA 示多为胃左、胃后、胃短静脉混合供血,有分流者50.0%;IGV-Ⅰ型11例,GV 多为重度,CTPA 示血流来源以胃后、胃短静脉为主,有分流者63.6%。GOV-Ⅱ型和 IGV-Ⅰ型出血发生率高于 GOV-Ⅰ型(P<0.05)。结节形和瘤形的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高于迂曲形(P<0.01)。结论 Sarin 分型结合内镜下曲张静脉形态可明确胃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预测其出血风险性。CTPA 显示不同类型 GV 的血流来源不同,分流发生率不同,因此疗效也有差异。
赵红于永征赵丽琴贺文于中麟
关键词:胃静脉曲张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与CT测量脾体积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CT测量脾脏体积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94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活检,肝组织按肝纤维化分级标准分为S1~S4期;CT测量脾脏体积。结果:肝组织纤维化S1期29例,S2期26例,S3期20例,S4期19例。CT测量脾脏体积S1~S4期分别为:(1054.80±163.82)mm^2,(1144.46±237.40)mm^2,(1152.32±153.87)mm^2,(1288.33±234.89)mm^2。自S1至S4期脾脏体积逐渐增大,其中S4期脾脏体积增大明显,与其余各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测量脾脏体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李彦娟钱林学贺文赵丽琴刘朋魏红涛李彭王钰
基于能谱CT的脾脏相关参数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获得的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肝硬化并发EV的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根据内镜显示的EV程度将其分为轻度(EV1)、中度(EV2)及重度(EV3)三组;选取同期肝脏CT正常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以能谱CT GSI模式行上腹部增强CT扫描检查,测量门静脉期脾脏实质碘浓度(IC-S)、脾脏体积(V-S)、脾静脉直径(D-SV),计算得脾脏碘容量(IV-S):IV-S=IC-S×V-S。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采用Welch检验及Tamhane’s T2法,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应用ROC曲线评价其对重度EV的诊断效能,所有指标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V-S,D-SV,IV-S在四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研究组各参数的值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内EV程度越重,各参数值越大。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对照组与EV1组间的D-SV、EV2与EV3组间的V-S以及EV1与EV2组间V-S,D-SV,IV-S外,其余各组间的各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S在各组间的总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V-S,D-SV,IV-S预测EV3的临界值分别为736.220 cm3、12.695 mm和1812.285 mg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57和0.850,诊断重度EV的敏感度分别为0.720、0.480和0.800,特异度为0.750、0.937和0.781。结论:应用能谱CT得到的反映脾脏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参数V-S,D-SV,IV-S,可反映EV程度,无创预测重度EV,其中以IV-S为最佳指标。
韩昕君赵丽琴安维民刘长春曹邱婷商书范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能谱CT能谱成像
脾脏碘容量无创预警乙肝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估应用能谱CT计算脾脏碘容量来无创预警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41例乙肝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EV)的患者,以内镜结果为标准,分为轻度(EV1)、中度(EV2)及重度(EV3)三组。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获得门静脉期脾实质碘含量(IC-S)、脾脏体积(V-S)并计算脾脏碘容量(IV-S)(IC-S与V-S的乘积)。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EV程度与IV-S相关性,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种EV程度组间IV-S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IV-S对高危EV(EV2、EV3)的诊断效能,所有指标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V-S与EV程度呈正相关(r=0.772,P<0.001)。IV-S在EV程度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的I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122.93 mg为临界值时,IV-S诊断高危EV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9%、86.2%。结论应用能谱CT获得的IV-S,可反映乙肝肝硬化患者EV程度,无创预警EVB。
曹邱婷韩昕君赵丽琴安维民刘长春闫城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能谱成像
iDose4重建算法胸部CT扫描图像纹理量化分析初探
目的:iDose4是一种“双模多空间”图像迭代重建算法,不仅可以降低CT扫描中图像的噪声同时可以提高图像质量.纹理描述图像的周期性变化,是图像的重要特征之一.医学图像纹理具有精细复杂的结构,如何表征自然纹理并分类是计算机...
原媛胡志海赵丽琴贺文
关键词:纹理分析图像质量
文献传递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腔分流状态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应用肝脏CT血流灌注扫描和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CTPV),评价肝硬化患者门-腔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01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作CT血流灌注扫描和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计算肝血流灌注参数,分析不同类型门-腔静脉侧支循环类型的肝脏血流灌注血流参数改变。结果门静脉-上腔静脉分流组,肝血流量(HBF):(115.2±30.8)ml·100ml-1·min-1;肝动脉血流量(HAF):(29.8±21.1)ml·100ml-1·min-1;肝动脉指数(HPI):0.248±0.142;门静脉血流量(PVF):(85.3±23.6)ml·100ml-1·min-1。脾/胃-肾静脉分流组,HBF:(124.6±36.1)ml·100ml-1·min-1;HAF:46.6/29.1ml·100ml-1·min-1;HPI:0.365±0.175;PVF:(77.9±27.2)ml·100ml-1·min-1。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组,HBF:(101.9±36.5)ml·100ml-1·min-1;HAF:(46.0±21.4)ml·100ml-1·min-1;HPI:0.449±0.183;PVF:(55.8±22.5)ml·100ml-1·min-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分级和分流方式两个变量对肝血流灌注有独立影响作用。
赵丽琴贺文何青
关键词:肝硬化肝血流灌注CT门静脉造影
能谱CT对门静脉成像质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对CT门静脉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对4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能谱CT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混合能量模式(QualityCheck,QC,140kVp)、能量为51keV和70keV的单能模式进行重建,测量并计算三种重建模式CT图像上肝内、外门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及图像噪声(ImageNoise,IN),对不同能量模式的肝内、外门静脉的CNR及IN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肝内、外门静脉的混合能量及70keV和51keV单能量图像的CNR分别为:3.351.16、4.901.34、8.322.21和6.251.65、8.881.94、13.852.95;肝内、外门静脉的混合能量及70keV和51keV单能量的IN分别为14.062.39、14.962.75、21.813.78和14.282.30、15.121.80、21.793.61;均以51keV单能量为最高,其中肝内、外门静脉的CNR较70keV、混合能量分别提高约60%~70%、120%~150%,而IN分别提高约40%~50%、50%~60%,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也有统计意义上的提高。结论:单能量可以显著提高肝内、外门静脉的显示和CTPV的图像质量,以51keV最佳单能量最显著。
赵丽琴贺文李剑颖陈疆红胡志海张锐
关键词:能谱CT肝硬化门静脉高血压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效果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降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接受胸部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行胸部CT扫描。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20、30及40,对每组图像均行ASIR为0、30%、50%及80%重建成4种图像。记录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3组图像的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485)。第一组的CTDIvol为(3.41±1.28)mGy,第二组为(1.40±0.58)mGy,第三组为(0.76±0.46)mGy。第三组的ED降至(0.35±0.20)mSv。第二组ASIR50的图像噪声和第三组的ASIR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IR技术有助于降低胸部低剂量图像的噪声,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ED可降至0.35mSv。
陈疆红贺文赵丽琴胡志海姜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