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克扬

作品数:31 被引量:119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成像
  • 9篇磁共振
  • 9篇磁共振成像
  • 5篇结节
  • 5篇后处理
  • 5篇恶性
  • 4篇多频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肿瘤
  • 4篇肺结节
  • 3篇脂肪
  • 3篇脂肪组织
  • 3篇数字影像
  • 3篇盆部
  • 3篇良恶性
  • 3篇卵巢
  • 3篇腹盆部
  • 3篇ROC曲线
  • 2篇多排螺旋CT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北京妇幼保健...
  • 1篇鸡西矿业集团...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北京燕化凤凰...

作者

  • 28篇王克扬
  • 12篇梁宇霆
  • 10篇贺文
  • 10篇王新莲
  • 5篇孟颖
  • 4篇赵丽琴
  • 3篇李彪
  • 2篇钟朝晖
  • 2篇何茜
  • 2篇王涛
  • 2篇马大庆
  • 2篇符玉环
  • 2篇孔艳红
  • 2篇刘明明
  • 2篇马娇
  • 2篇刘洋
  • 2篇李贞
  • 2篇韩茜茜
  • 2篇彭珊珊
  • 1篇靳二虎

传媒

  • 6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体层图像后处理方法对检测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数字体层图像两种后处理方法(位移叠加法与滤波反投影法)对肺结节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采集经CT证实的50例肺部结节患者的数字体层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和位移叠加法进行后处理。由3名不同年资的放射诊断医师阅片并记录评分结果。102个CT证实的结节按直径分为3组:〈5 mm、5~10 mm、〉10 mm组;按密度分为实性密度组及毛玻璃密度组。对两种处理方法检出的肺结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位移叠加法检出肺结节52个,滤波反投影法检出8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直径〈5 mm和5~10 mm组,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肺结节数均多于位移叠加法(P=0.001、0.005)。结节直径〉10 mm时两种方法的检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在不同密度组中,滤波反投影法检出的结节亦较多,与位移叠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滤波反投影法对检出直径≤10 mm的肺结节、实性结节和毛玻璃结节均优于位移叠加法。
李欢贺文赵丽琴王克扬吕正飞符玉环胡咸正苏天昊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胸部数字影像后处理对肺结节检出的影响
目的:评价数字化放射影像(DR)多频域后处理方式对肺内小结节检出的影响。 方法:选取58例肺内小结节病例和58例正常对照者在一次曝光条件下获得的DR后前位胸片。肺内结节直径在5-15mm范围内,所有结节均经胸部...
王克扬
关键词:肺结节
文献传递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的回顾性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阴道镜活检确诊宫颈癌219例,根据治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和未完全缓解组。患者治疗前行mpMRI评估,之后行同步放化疗治疗,并于治疗后3个月进行mpMRI复查。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宫颈癌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219例患者中有176例癌灶完全缓解,43例癌灶未完全缓解。治疗后,完全缓解组的ADC明显高于治疗前[(1.20±0.07)×10^(-3)mm^(2)/s比(0.81±0.08)×10^(-3)mm^(2)/s],也明显高于未完全缓解组[(1.20±0.07)×10^(-3)mm^(2)/s比(0.71±0.09)×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未完全缓解组ADC值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前,完全缓解组TIC曲线类型以流出型为主(135例),治疗后以流入型为主(1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500,P <0.001);治疗前,未完全缓解组TIC曲线类型以流出型为主(23例),治疗后以流出型为主(2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0,P> 0.05)。结论 mpMRI可用于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的疗效,ADC值和TIC曲线可作为指导宫颈癌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刘明明梁宇霆王新莲王克扬王艳菊崔悦刘洋
关键词:宫颈癌表观扩散系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放化疗
CT与MRI在宫颈癌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手术-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比较CT与MRI评估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与可行性;明确评估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方法参照FIGO 2018年新分期,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妇产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术前行CT/MRI、术中行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各期宫颈癌患者共209例,收集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CT、MRI及二者联合在最优截断值下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69.7%、53.9%和65.4%;特异度分别为71.4%、86.0%和77.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3%、42.2%和35.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90.7%和92.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76及0.74(P>0.05)。结论CT与MRI在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无明显差异,综合考虑CT在短径最优截断值0.5 cm下评估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检验效能。
魏佳慧刘洋王明何玥樊蓓王新莲王克扬吴玉梅
关键词:宫颈癌磁共振成像淋巴结
多排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与MR胆胰管成像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的对照观察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与MR胆胰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36例行常规腹部增强CT及MRCP检查,将CT门静脉期图像分薄至层厚0.625 mm后,对肝内外胆管、胆囊及胰腺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必要时加做曲面重建(CPR)。根据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结果,比较MPR(和CPR)与MRCP对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结果MPR与MRCP对病变定位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22%、94.44%;定性诊断符合率MPR为83.33%,部分病例加做CPR后提高至88.89%,MRCP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0.56%。两者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符合率一致性中等(Kappa=0.471)。结论MSCT胰胆管三维成像与MRCP都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而MSCT胰胆管成像更利于临床解读。
王克扬董馨贺文
关键词:胆管造影术
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腹部CT低剂量扫描的体模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价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腹部体模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腹部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采用100kVp、120kVp分别对体模进行重复扫描,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100kVp扫描时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11、12、13、14、15、16、17、18、19、20,每组图像均进行30%、50%、70%、90%ASIR重建。120kVp组为常规剂量组,扫描时预设NI为11,30%ASIR重建,测量不同扫描条件下肝脏、脊柱的CT值、客观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记录不同扫描条件下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对所有序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kVp条件下,随着NI增大,CTDIvol明显下降;同一NI条件下随着ASIR比例增加,图像噪声减少,SNR增加;NI≥17时图像质量下降,无法满足临床诊断要求;NI=15、70%ASIR组图像噪声、SNR与120kVp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相当,但辐射剂量较常规组下降43.8%。NI=15、90%ASIR组及NI=16、90%ASIR组的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优于常规组(P<0.05),但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下降。结论:低管电压结合ASIR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时,需要增加ASIR在图像重建中的权重。
王新莲贺文陈疆红赵丽琴梁宇霆王克扬
基于MRI的中孕期非综合征唇和(或)腭裂胎儿脑二维径线定量评估
2022年
目的比较中孕期非综合征唇和(或)腭裂(NSCL/P)胎儿脑各二维径线与对照组胎儿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产前MRI检查的60例中孕期胎儿,其中NSCL/P胎儿30例,对照组胎儿30例;采集入组胎儿全脑轴位T2加权像,比较两组胎儿脑骨双顶径(SBD)、骨枕额径(SOD)、小脑最大横径(TCD)、头围(HC)、外侧裂深度(SFD)、岛叶深度(ID)、SFD/SBD、ID/SBD的差异,并分析以上指标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相关分析表明,两组胎儿SBD、SOD、TCD、HC、左右侧SFD、左右侧ID均与胎儿孕周呈正相关(NSCL/P组r=0.936、0.884、0.918、0.881、0.852、0.559、0.755、0.920,P均<0.01;对照组r=0.878、0.937、0.888、0.512、0.513、0.847、0.817、0.931,P均<0.01)。两组SBD、SOD、TCD、H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P胎儿左侧SFD/SBD(0.162±0.018比0.174±0.015)、右侧ID/SBD(0.277±0.022比0.288±0.018)低于正常对照胎儿(t=-2.958、-2.246,P均<0.05)。结论中孕期NSCL/P胎儿可能合并脑二维径线异常,产前量化评估NSCL/P胎儿脑发育,可为胎儿出生后尽早开始认知功能检测及干预提供参考。
李贞王克扬王莉王克扬王莉吴青青
关键词:胎儿
数字胸片多频域后处理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肺结节检测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数字胸片多频域后处理对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肺结节检出的影响。方法对经CT证实的54例肺结节病例及54例正常者的数字胸片选择三种不同的structure preference参数进行多频域后处理,在1次曝光的条件下各得到标准图像、高通过图像及低通过图像三组图像,然后,采用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IQQATM-Chest V1.2)进行阅片,首先由2名观察者共同根据CT结果客观分析并记录CAD检出的结节数及假阳性数。其次,由另外4名观察者(高年资及低年资放射医师各2名)应用CAD系统所提供的肺结节的智能质量和数量分析功能,对CAD输出图像独立进行分析,并记录检出结节数及假阳性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观察结果。结果三组图像中,低通过组图像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人-机交互前、高年资及低年资人-机交互后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1、0.80。高通过组图像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为最小,人-机交互前、高年资及低年资人-机交互后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0.67、0.71。三组图像的平均ROC曲线下面积存在差异(P<0.01)。结论数字胸片多频域后处理影响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肺结节的检出。
何茜贺文王克扬马大庆王涛李晨田扬
关键词:数字影像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ROC曲线
多排螺旋CT测量女性腹盆部脂肪组织含量:比较定量CT与CT容积重建的一致性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对女性腹盆部脂肪组织(AT)含量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定量CT(QCT)法和容积法测量的一致性,探索是否存在代表性的测量层面。 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和QCT体模对临床怀疑腹盆部病变的100位女性患...
李彪梁宇霆王克扬
关键词:后处理技术
基于磁共振T2WI影像组学模型对胎盘植入性疾病进行产前诊断及分型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产前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及其亚型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193例单胎妊娠孕妇数据,其中PAS 134例,非PAS 59例,所有患者根据同一分型的总数按2∶1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T2WI序列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Pearson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用于特征筛选,基于筛选后的特征构建PAS预测模型。然后,计算便于临床应用的影像组学评分评估PAS分型,使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进一步分析其他潜在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孕周、此前孕次、此前产次、此前剖宫产次数、胎盘问题(前置胎盘)和既往子宫手术史,选择临床主要风险因素建立基于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特征的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并绘制诺莫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间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用于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程度,决策曲线用于评估预测模型临床价值。结果在T2WI序列图像上提取了80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后保留147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回归处理后筛选出10个影像组学特征,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的训练集AUC值为0.933(95%CI:0.888~0.978),准确率为88.37%,敏感度为88.78%,特异度为87.10%,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95.60%,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71.05%;测试集AUC值为0.914(95%CI:0.835~0.993),准确率为89.06%,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85.00%,PPV为90.00%,NPV为80.9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较高性能和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影像组学评分对穿透性胎盘植�
邹锦莉胡振远王新莲王克扬魏炜解立志梁宇霆
关键词:胎盘疾病产前诊断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