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赫丹丹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元
  • 3篇原代培养
  • 3篇转移酶
  • 3篇腺苷
  • 2篇原代培养神经...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神经系统退行...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原代培养
  • 2篇退行性疾病
  • 2篇培养神经
  • 2篇培养神经元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脑梗
  • 2篇急性
  • 1篇滴注
  • 1篇凋亡
  • 1篇信号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鸡西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赫丹丹
  • 4篇李永男
  • 4篇郭朝晖
  • 3篇张惊宇
  • 3篇车守梅
  • 3篇赵虹
  • 3篇许美玲
  • 2篇刘丽娜
  • 2篇曲铮毅
  • 1篇宋荣蓉
  • 1篇王鹏军
  • 1篇郭朝晖
  • 1篇孙冬玲
  • 1篇赵虹
  • 1篇张祁
  • 1篇刘战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后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以有利于进一步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58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58例脑梗塞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5例,感染率为17.4%,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占67%。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塞后肺部感染患者年龄偏高(分别为74.2±13.2和69.8±12.7,P<0.021),住院过程中的误吸(OR5.513)及住院时的NIHSS评分(OR1.090)是独立性危险因素,而肺部感染是加重病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5.838)。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误吸和心源性急性脑梗塞患者应及早预防,已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当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赫丹丹李永男刘丽娜曲铮毅郭朝晖许美玲
关键词:脑梗塞肺部感染误吸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基因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轴突发育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评价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NMNAT)1基因对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轴突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建立了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模型,并通过RNA干扰和基因过表达的方法控制NMN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电穿孔转染,上调或下调NMN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元轴突形态。在所有的功能试验中,把一种高效的特定的非竞争性NMNAT1抑制剂FK-866(CAS658084-64-1)用作药物学对照。结果在体外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下调NMNAT1基因能减缓轴突生长,同时引起轴突分支的减少。结论 NMNAT1基因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形态发生中起显著作用,表明NMNAT1基因的丢失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变性。
赵虹张惊宇车守梅赫丹丹郭朝晖
关键词:轴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1基因对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活力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评价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I(NMNATl)基因对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活力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神经元,分成正常对照组、过表达NMNATl慢病毒感染组、RNA干扰慢病毒感染组,后两组分别感染小鼠NMNATl基因的过表达和RNA干扰慢病毒颗粒以上调和下调NMMT1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MTT染色观察各组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活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活力比较,过表达NMNAT1慢病毒感染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显著增强,而RNA干扰慢病毒感染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受到严重干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27)。结论NMNAT1基因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缺失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化。
赵虹孙冬玲许美玲张惊宇赫丹丹
关键词:原代培养神经元
鸡脊髓运动神经元中钙离子通道α_2亚基和钠离子通道α亚基的免疫学表达
2013年
目的观察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α2(vo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VGCC)亚基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VGSC)亚基在鸡脊髓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并探讨相互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鸡脊髓前角神经元中CCα2亚基和SCα亚基的表达,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观察鸡脊髓运动神经元中CCα2亚基和SCα亚基表达的关系。结果 CCα2亚基主要表达于脊髓IX层的大型神经元中,Ⅷ层的部分小型神经元亦呈CCα2亚基免疫阳性,大约83%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呈CCα2阳性。CCα2亚基免疫反应物位于神经元胞浆和近位树突中。SCα亚基免疫反应物主要表达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核中,或同时表达在神经元的细胞核及胞浆中。一些有髓轴突和神经元近位树突亦呈SCα亚基免疫强阳性。大约46%的运动神经元呈SCα亚基阳性,并所有SCα亚基免疫阳性运动神经元均为CCα2亚基阳性。结论脊髓运动神经元中CCα2亚基和SCα亚基有多样性表达,可能表明运动神经元的不同运动活性。
李永男曲铮毅刘丽娜许美玲赫丹丹郭朝晖
关键词:脊髓运动神经元
PI3K/Akt信号在阿尔茨海默病样细胞中的作用及依达拉奉对其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在β样淀粉蛋白(Aβ1-40)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依达拉奉(MCI-186)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及总Akt水平,观察MCI-186对其保护作用。结果模型组中各时间点Akt Ser473的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而保护组各时间点Akt Ser473的磷酸化水平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保护组中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Aβ1-40主要通过抑制磷酸化Akt水平,进而诱导PC12细胞凋亡。MC-186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发挥拮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最终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王鹏军宋荣蓉赫丹丹
关键词:依达拉奉阿尔茨海默病细胞凋亡
腺苷激酶(ADK)在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过量表达
目的:通过收集经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和海马标本,在对临床资料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腺苷激酶(Adenosine Kinase,ADK)在难治性癫痫患者颞叶和海马标本内的表达,进而探讨ADK在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中的...
赫丹丹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腺苷激酶免疫荧光神经外科胶质细胞
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albindin-D28k阳性终末的超微结构及与substance P阳性终末之间的联系
2013年
目的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albindin-D28k(CB)阳性终末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含有substance P(SP)中央末梢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B阳性终末的超微结构,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B和SP阳性突触小球中央末梢之间的关系。结果电镜下观察:1)突触小球中含有心小泡的中央末梢呈CB免疫阳性;2)突触小球内或外的部分含小泡的树突呈CB免疫阳性;以及3)突触小球外的部分轴突呈CB免疫阳性。在突触结构内,CB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突触后膜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SP阳性的含有心小泡的中央末梢呈CB阳性。结论突触小球的中央末梢中CB与SP共存,提示CB可能通过其钙离子缓冲作用,参与脊髓的痛觉调制。
李永男车守梅刘战张祁郭朝晖赫丹丹赵虹
关键词:CALBINDIN-D28K脊髓背角
NMNAT1基因对体外原代培养神经元树突发育的影响
2013年
目的评价NMNAT1基因对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树突发育的影响。方法我们在体外建立了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模型,并通过RNA干扰和基因过表达的方法控制NMN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电穿孔转染,我们上调或下调NMN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元树突的形态。在所有的功能试验中,把FK-866(CAS658084-64-1)一种高效的特定的非竞争性NMNAT1抑制剂用作药物学对照。结果在体外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下调NMNAT1基因能减缓树突生长和减少树突的数目。结论 NMNAT1基因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形态发生中起显著作用,表明NMNAT1基因的丢失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变性。
赵虹张惊宇车守梅赫丹丹郭朝晖
关键词:树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d内每天60mg,24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的5d每天20mg,一日一次静点,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舒血宁,依达拉奉等脑保护治疗;对照组不用阿加曲班,其他同治疗组。两组治疗14d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CSS、B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联合脑保护治疗有效。
赫丹丹李永男
关键词:阿加曲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持续静脉滴注脑保护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