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全伟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从满语的衰落看濒危语言的保护和文化多样性被引量:1
- 2011年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的消亡意味着其代表的文化的消亡。本文以满洲语为例,探讨了满洲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研究其背后的原因,以求为中国濒危语的保护提供一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 翟全伟
- 关键词:满语消亡
- 共享与参与:新媒体时代的教育
- 2018年
- 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的出现,不同于传统媒体单向度的传递信息,新媒体更强调的是双向的"互动"与"沟通",真正地贯彻了互联网建立和发展的核心理念——共享与参与。新媒体发展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深层次变革。共享是新媒体时代教育的新模式,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参与是新媒体的特征,有利于教育的个性化与因材施教。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新媒体所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作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 翟全伟
- 关键词:共享新媒体教育
- 副文本理论概述被引量:7
- 2015年
- 副文本概念经由法国学者热奈特提出以后,在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极大的关注。根据副文本要素和正文文本距离的远近,副文本分为内文本和外围文本。副文本作为存在于文本正文和文本之外的"门槛",在文本的外围为研究著作提供很多支撑材料。因此其不光对于著作/正文文本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在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 翟全伟
- 关键词:副文本门槛
- 鲁迅翻译思想的副文本解读
- 2016年
- 文章通过梳理鲁迅译作中的副文本材料,将散落在序言、标题、略例、杂文中的鲁迅对于翻译问题的表述纳入到副文本理论框架下,分析了鲁迅的意译思想和直译思想在副文本当中的体现,希望这种探寻能给翻译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 翟全伟
- 关键词:副文本意译直译
- 从副文本看鲁迅译作的传播被引量:1
- 2014年
- 副文本对于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在揭示译者翻译思想、提供译者与读者交流平台、探究译本生成和传播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鲁迅译作中的副文本因素,从内文本和外围文本方面探讨鲁迅译作传播的原因,指出鲁迅撰写的大量序、跋等文字材料,大量和翻译相关的杂文,出版商的推介,鲁迅本人的崇高地位等要素对鲁迅译作和鲁迅翻译思想的推动作用。
- 翟全伟
- 关键词:副文本
- 《神仙传》康儒博译本副文本重构
- 2020年
- 文章以副文本理论为视角,通过梳理对比分析《神仙传》的中文版和英文版,指出康儒博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排序重构、文本重构、图像重构、注释重构等策略,对《神仙传》英译本副文本进行了重构。
- 翟全伟
- 关键词:《神仙传》副文本
- 副文本视角下《鲁迅译文集》中图像的种类及功能探讨
- 2016年
- 本文通过对《鲁迅译文集》中图像数量和种类进行梳理和归纳,重点讨论了人物肖像画和插图这两种重要的副文本要素在叙事方面发挥的不同作用,目的是更好地丰富鲁迅译作研究的内容和角度,同时也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翟全伟杨荣广
- 关键词:副文本图像叙事
- 翻译中的注释:鲁迅译作副文本分析
- 2024年
- 注释作为翻译活动中的重要副文本形式,对文本解读和文化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注释研究在翻译学领域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本文以鲁迅译作注释为研究对象,依据法国文论家热奈特的分类法,将注释划分为编者注、译者注和原注三种类型。研究发现,与鲁迅著作中数量庞大的编者注形成鲜明对比,译作中编者注一直维持“沉默”状态,这折射出主流话语对鲁译价值的认识流变;同时鲁迅自1921年起便持续为译作添加译者注,体现了其对“信”的追求,且译注采用口语化风格与正文形成张力,展现出本土化倾向。论文最后指出,基于注释这一视角探究翻译行为主体,可以拓展文本细读的深度,揭示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 翟全伟翟全伟
- 关键词:注释翻译观
- 《鲁迅译文集》的副文本探析
- 2016年
- 《鲁迅译文集》中包含丰富的副文本信息,通过探究鲁迅译作生成和传播的背后要素指出:鲁迅宏大译作的诞生离不开译者扎实的外语功底和辛勤的翻译工作,鲁迅诸多好友在语言、插图、校对方面的协助也功不可没。
- 翟全伟
- 关键词:副文本序跋
-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思考
- 2011年
- 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本文论述了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在应用型实践性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如何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反思传统教学弊端,针对英语翻译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论述了在翻译课的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在质与量上的要求。
- 张宇翟全伟
- 关键词:翻译课程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