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志宏

作品数:58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15篇政治法律
  • 13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主义
  • 10篇哲学
  • 10篇社会主义
  • 9篇马克思主义
  • 7篇文化
  • 6篇教育
  • 5篇社会
  • 5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民主
  • 4篇意识形态
  • 4篇教学
  • 3篇学科
  • 3篇人民
  • 3篇实践观
  • 3篇资本主义
  • 3篇逻辑
  • 3篇美学
  • 3篇民族
  • 3篇教师
  • 3篇和谐文化

机构

  • 48篇西南交通大学
  • 17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作者

  • 58篇苏志宏
  • 11篇郝丹立
  • 2篇张若云
  • 1篇方纲
  • 1篇罗敏
  • 1篇孙大飞
  • 1篇白林驰
  • 1篇山林
  • 1篇王玉珏
  • 1篇邓会君
  • 1篇崔克锐
  • 1篇康厚德

传媒

  • 11篇西南交通大学...
  • 9篇中国青年政治...
  • 6篇毛泽东思想研...
  • 4篇社会科学研究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文史哲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中国哲学的前近代启蒙被引量:2
2002年
明末耶稣会士引入的西方学术文化 ,与当时中国社会崇尚实学的社会思潮相结合 ,引起了中国哲学在天道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具有近代性质的变革 ,孕育出中国哲学在向近代形态转型之前的近代性气质 ,从而构成了这一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苏志宏
关键词:利玛窦实学格物穷理
对新价值观的经济学—哲学分析
1995年
对新价值观的经济学—哲学分析苏志宏,郝丹立价值观作为对特定时空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观念反映体系,具有建立在特定民族性基础之上的鲜明时代性特征。这在“人力资本积累”范畴中得以充分地体现。一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强调“国民的...
苏志宏郝丹立
关键词:人力资本积累新价值观自我价值哲学分析经济学价值观教育
迎接理论转型 实施教学创新——学习“十六大报告”关于理论创新论述的体会
2003年
将“十六大报告”中相关理论创新的论述 ,与当前我校“两课”教学创新实践联系起来 ,认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处于崭新的“创新实践”阶段 ,对这一阶段中“两课”教学和科研如何应对现实 ,实施“与时俱进”的创新、“两课”
苏志宏
毛泽东实事求是观传统要素溯源被引量:4
2008年
文章追溯并梳理了传统实事求是范畴的内涵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特征,分析了毛泽东在将其转化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时所处的历史境遇,所运用的方法、路径及其具体着眼点。文章指出,主张观念与现实的具体统一是将二者贯通起来的关节点。文章强调,实事求是范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发现了自身现代化的渠道,另一方面则是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自身中国化的途径。探索实事求是观自身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
苏志宏
关键词:实事求是中庸
中国早期话剧(1900~1930)的现代性反思被引量:2
2010年
在20世纪前30年的中国戏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新剧"、"爱美剧"和"普罗剧"等话剧样态和田汉的南国社及南国戏剧运动,它们犹如一面面艺术棱镜,折射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革命前后等革命历史环节的夺目色彩。作为中国20世纪早期革命运动的艺术反映,话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充当了革命和启蒙的文化工具,并逐步完成了它自身的现代性转型——将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戏剧艺术理论和表演风格,为20世纪中国戏剧发展的方向和格局奠定了基础。这既是书写中国现代文艺史的一个基本维度,也是理解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
苏志宏郝丹立
关键词:早期话剧新剧爱美剧
试论我国教育市场机制形成的必然性
1993年
社会主义教育随着向“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功能重心转移,从而也接受价值规律的引导过程。一个沟通社会有机体同教育器官之间的联系,使教育部门也需要的生产要素得以合理配置,并使其产品——毕业生的劳动能力——的交换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教育市场体系,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
苏志宏郝丹立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有机体劳动力市场经济发展
“自主创新”实践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根本理论依据被引量:1
2003年
作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哲学框架 ,“自主创新”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中 ,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同具体国情相结合 ,总结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根本理论依据。这一基本哲学观念的提出 ,拓展并深化了理论创新与社会发展的规律问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里的对立统一矛盾规律问题 ,以及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等重大哲学问题的理论视野。
苏志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封建制度与游士社会——钱穆史学观初探
2006年
文章对钱穆史学思想的价值目标、基本内涵、治学方法作了客观的描述,指出,钱穆的史学研究,反对以西方历史规律剪裁中国历史,主张以中国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方能真切地认识本民族历史真相,进而从中找到救国强国途径,其中的关键,在于找到本国历史发展的个性特征,强调正是这种特征开启了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与西方历史文化的本质差异。文章还对钱穆史学观的当代价值和启示作出了评价。
苏志宏
关键词:封建制度社会形态礼乐制度
张申府的女权主义思想剖析
2011年
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试图贯通中西文化是张申府思想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女权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男女平等和性自由出发,张申府对于传统婚姻和家庭及其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倡导妇女的各种基本权利,主张从男女交往自由和婚姻家庭制度改革入手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造。注重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融汇科学、逻辑和传统,不遗余力地强调妇女的现代意识自觉,构成了张申府女权主义思想的时代色彩。
苏志宏郝丹立
关键词:张申府女权主义无政府主义
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学科价值转型——教育部“公共理论课教学调研”调查报告被引量:4
2004年
 高校公共理论课学科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性质,揭示出它与我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联系。以此为基础探讨实现公共理论课"以学生为本"的时代转型,学科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素质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开发为目标;教学体系或课程编订应实现启迪人文智慧的理论课程与法育和德育相结合为着眼点的"公民基本素质教育"课程的结合;所提供的课程菜单应当将理论与民族国家、社会发展、学生心理、学习兴趣密切结合,营造学生、教师和课程之间协调互动的教学氛围;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
苏志宏方纲
关键词:公共理论课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