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大学生
  • 1篇大众化
  • 1篇大众化研究
  • 1篇低信噪比
  • 1篇电机
  • 1篇电机控制
  • 1篇调制
  • 1篇调制识别
  • 1篇独具
  • 1篇新文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降噪
  • 1篇信噪比
  • 1篇虚警
  • 1篇虚警率
  • 1篇学府
  • 1篇养成

机构

  • 10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罗敏
  • 2篇张世萍
  • 1篇苏志宏

传媒

  • 2篇学术探索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内蒙古煤炭经...
  • 1篇重庆行政(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瞿秋白上海大学课程设计看其新文化建设思想被引量:1
2012年
1923年瞿秋白以推进社会学发展和形成新文化为己任,设计了上海大学的课程。"社会主义"理论价值背景的转变为上海大学课程设计提出必要性;瞿秋白苏俄之行对俄罗斯新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苏俄教育的初步成绩为其提供了现实模板。中国共产党人以俄为师,通过建立社会学系和文艺学院,将辩证唯物论引入中国,开创性的摸索、建立一种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对"新文化"的不自觉探索。
罗敏
关键词:新文化课程设计社会学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评价状况与金课建设——基于1165份调查结果的研究
2020年
课题组通过调查,从三个维度揭示大学生“原理课”评价状况。研究发现,大学生评价总体良好,学期末高于学初,因家庭和个体因素有差异。结合评价状况,“原理”课“金课”建设要研判有准度、定位有深度、场域有广度、设计有新度、进阶有难度、协同有力度。
罗敏
养成建国人才:上海大学教育宗旨缘由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从辛亥革命后大学教育着手,指出它们虽为救亡图存,但教育理念空漠,沉迷于消极救国;政治上冷漠,排斥革命救国。而1922年国共合办的上海大学趋向于积极建国,定位于附属大众,强调理论和行动结合于革命实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合一。
罗敏
关键词:教育宗旨
文化自信:乡土文化进入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被引量:3
2016年
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指对“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核心价值体系的威望与魅力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审慎的明辨和扬弃。学界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
罗敏张世萍
关键词:文化自信实践教学乡土文化思政课优秀文化传统核心价值体系
近代中国边缘知识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三种路径被引量:4
2016年
时人在思考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都忽视了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是认同体系陷入危机的边缘知识分子。为重构社会认同圈,他们借助五四社团,结成高度同质性的团体。他们从不同的路径入手,研究新的时代问题成长为践履型知识分子;研究"社会与主义"问题成就中国近代有机知识分子;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改造方法问题,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这为中国后来"开天辟地"的大革命事业做出人才上的、组织上的准备。
罗敏苏志宏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从“平等”到“科学”:早期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背景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从五四运动到1927大革命失败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出现了唯物史观和1923年国共合作时辩证唯物论两次理论高潮。十月革命后国人为救亡图存实现国际"平等"而令社会主义大放异彩。20年代中期各种"社会主义"喧嚣热闹,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引入辩证唯物论而实现"科学"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崭新的活力和巨大的感召力。
罗敏张世萍
关键词:社会主义
低信噪比下通信信号的时频检测与调制识别
后疫情时期,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蓬勃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在通信领域,通信网络拓扑架构和通信方式的进一步提升,给人类日常生活以及居家学习、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也使得通信环境显得更加复杂化,其中背景...
罗敏
关键词:通信信号时频变换恒虚警率检测信号降噪调制识别
邵力子创办20年代上海大学的实践及理念
2013年
1922年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创立的上海大学被誉为"革命的摇篮"、"民族革命运动的核心"。上海大学创办初期一位"半隐身"的特殊中共党员,同时也是资深的国民党人士———邵力子,身兼国共两党党员,作为"联络员",能将两党致力于办学的人士召集在一起商讨创办这所革命学校。故本文首先展示他参与创办上海大学跌宕起伏的经历,再现他于此初步探索的新式教育理念。本问题的研究,无论对中共党史,抑或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都大有裨益。
罗敏
独具神州的革命摇篮——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1922年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创立了上海大学,但最终中国共产党控制了学校大权,使它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独具神舟的革命摇篮。因为1923年大量中共党人进入上大后,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就是:途径上让理论讲得出,方法上让大众听得懂,效果上行动做得到。
罗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基于伪微分次变量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实现
无刷直流电机以其优良的特性,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从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考虑,本文提出了将伪微分反馈次变量(PseudoDerivativeFeedbackSubvariable,简称PDFSV)控制...
罗敏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机SIMULINK仿真智能功率模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