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明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外伤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外伤性
  • 2篇脑外伤
  • 1篇弹簧圈
  • 1篇动脉瘤
  • 1篇血肿
  • 1篇引流
  • 1篇硬膜
  • 1篇硬膜下
  • 1篇硬膜下血肿
  • 1篇张力性
  • 1篇张力性气颅
  • 1篇诊治
  • 1篇症状

机构

  • 4篇马鞍山市人民...
  • 4篇安徽省马鞍山...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任祖东
  • 8篇朱庆宝
  • 8篇黎明
  • 7篇周夏
  • 7篇李明
  • 6篇戴荣权
  • 4篇吕文革
  • 4篇舒志强
  • 2篇于珍
  • 1篇姜新建
  • 1篇王晓健

传媒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置管骨膜下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骨膜下置管持续引流治疗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方法选取我院收住的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行钻孔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骨膜下持续引流治疗组20例,硬膜下持续引流组20例,两组术后均常规药物治疗。计算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肿量变化以及术后硬膜下血肿复发、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引流量情况,并比较两种引流方法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血肿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0.639),但术后同侧颅内硬膜下血肿复发率以及术后癫痫发生率,骨膜下引流组低于硬膜下引流组(P=0.005,0.007)。而且,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比较,骨膜下引流治疗组较硬膜下引流组更为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24~48小时内引流量及术后48小时内引流量比较,硬膜下引流组会导致过度引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结论颅骨钻孔置管骨膜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与硬膜下引流比较,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但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血肿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为骨膜下引流可以规避手术对蛛网膜的二次损伤,手术过程更安全,值得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黎明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纪宏李陈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28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0例,SimpsonⅡ级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月~10年(平均5.1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上矢状窦,避免回流静脉的损伤是提高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效果的重要因素。
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黎明
关键词:矢状窦脑膜瘤显微外科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及DSA复查的颅内动脉瘤的DSA影像、介入治疗及随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病情按Hunt-Hess法分级I:级4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动脉瘤致密栓塞,1例动脉瘤大部栓塞。动脉瘤栓塞术后轻偏瘫2例,死亡1例。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明任祖东戴荣权朱庆宝黎明王晓健
关键词:脑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
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的颅骨缺损择期修补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数字化三维钛板修补颅骨缺损,术后无一例发生植入钛板材料松动,术后颞肌疼痛的症状能够完全消除。结论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术后双侧颅骨外形对称,患者对术后外形恢复程度满意,可作为临床治疗颅骨缺损的理想选择。
黎明任祖东姜新建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
关键词: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颅骨缺损
标准大骨瓣-控制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控制减压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重型、特重型颅脑伤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标准大骨瓣-控制减压手术方法者为治疗组,采用传统开颅者为对照组。结果按GOS治疗结果,治疗组良好率较对照组提高16.67%,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12.5%;术后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12.5%(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控制减压通过颅内压力的逐步释放,降低或延缓了术中急性脑膨出,对改善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起到了积极的救治作用。
任祖东黎明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周夏舒志强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手术方法
5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的56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将急性脑膨出试分为:对侧血肿型、弥漫性脑肿胀型、脑梗塞型、窦汇区血肿型。分析各型临床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根据伤后六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预后,22例对侧血肿型患者,其中GOS 4~5分11例,占50%;GOS 2~3分5例,占23%,GOS 1分6例,占27%;12例弥漫性脑肿胀型患者GOS 4~5分0例,占0%;GOS 2~3分2例,占17%,GOS 1分10例,占83%;14例脑梗塞型患者GOS 4~5分2例,占14%;GOS 2~3分2例,占14%,GOS 1分10例,占71%;8例窦汇区血肿型患者GOS 4~5分1例,占12%;GOS 2~3分2例,占25%,GOS 1分5例,占63%。结论对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分型能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可对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夏任祖东李明戴荣权朱庆宝黎明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膨出外伤性脑梗塞脑肿胀
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诊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既往收治的5例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有外伤史,合并颅底骨折,因张力性气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张力性气颅重在预防,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绝大多数的患者恢复良好。
朱庆宝任祖东李明周夏黎明于珍
关键词:脑外伤张力性气颅
脑外伤后胶质瘤1例被引量:1
2012年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国内报道^[1]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4.69%。胶质瘤的病因繁多;但是关于颅脑外伤是否会导致胶质瘤,目前争论较大。现将我院2008年8月收治的1例脑外伤后胶质瘤作一报道。
朱庆宝张燕任祖东周夏黎明于珍
关键词:颅脑损伤胶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