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青良 作品数:6 被引量:39 H指数:2 供职机构: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清除术的治疗体会 周仲藩 龙新泉 殷春发 邱小高 熊飚 黄青良 尧国军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探讨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65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总费用.结果 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时间:试验组为3~8(5.6±1.3)d,对照组为4~21(10.1±4.9)d,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试验组为8~19(13.3±2.8)d,对照组为8~33(18.4±8.0)d,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换药次数:试验组为3~8(5.3±1.2)次,对照组为6~14(9.1±1.9)次,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总费用:试验组为600~900(745±54)元,对照组为700~1 500(1 000±59)元,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应用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总费用. 吴长华 徐挺丽 纪建富 黄青良关键词: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置管 自体颅骨瓣移植修补颅骨缺损 周仲藩 黄国泉 周于凡 龙新泉 殷春发 邱小高 熊飙 黄青良 尧国军 喻海广开颅术后不同年龄段颅内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不同年龄段颅内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行开颅术并发生颅内感染的108例老年患者相关治疗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范围分为A组(60~70岁)和B组(71~80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癫痫发作以及血常规结果和预后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中发热、头痛、呕吐和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意志和精神障碍、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体温升高、颈部抵抗、神志异常、传导束损害、颅神经损害、布氏征、克氏征等体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预后治疗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 60~70岁和71~80岁两个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的体征、血常规差异较小,而71~80岁年龄范围患者的头痛、发热、呕吐、预后治疗的发生率较低,癫痫发作的几率较高。 黄青良 刘越 肖利民 郭昌贵 范昊文 徐春华关键词:开颅术 不同年龄段 老年患者 颅内感染 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鉴别诊断肺结节与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鉴别诊断肺结节与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80例肺结节与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分析诊断准确率以及图像特征。结果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病变15 s CT值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30、60、120、180、240、300 s CT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炎性病变上述时间的CT值则显著高于良性、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与炎性病变在15s的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60、120、180、240、300 s时间段内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节与肿块使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可判断良恶性,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高,可对不同类型结节的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谢培 罗志坚 饶驭 洪欣 黄青良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平扫 肺结节 肺肿块 良恶性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常见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原因。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患者153例(女92例,男61例,平均年龄48.6岁),应用Solitaire AB(EV3公司)支架,分析并发症(出血、血栓形成、支架内狭窄或闭塞)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53例患者共有167枚动脉瘤,支架共植入167枚,前循环动脉动脉瘤131枚,后循环动脉瘤36枚,并发症发生率为15例(9.8%),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4例为术中破裂出血,1例术后第2天破裂出血),术后血栓形成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例。其中DSA随访98例(64.1%),无症状性血管狭窄或闭塞5例。动脉瘤复发1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3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同时仍有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血栓形成、TIA的发作及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仍需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围手术期的管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黄青良 桂勇平 杜建胜 江志群 汪阳 周于凡 周小兵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