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浩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56排双源CTA与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对比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双源CTA与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65例疑似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对其双源CTA和DSA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记录小动脉瘤发生的位置、大小、数目及瘤颈宽度,并分析双源CTA诊断颅内小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32例确诊为小动脉瘤患者中,双源CTA诊断出31例患者35枚小动脉瘤,其中34枚动脉瘤检出结果与DSA一致,CTA检出动脉瘤情况与DSA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A与DSA检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瘤颈宽度基本相符。结论双源CTA对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具有良好敏感度及特异度,双源CTA相对DSA检查,具有无创、快捷、风险小、费用低的特点,可作为筛查颅内小动脉瘤的首选方法,诊断结论对进一步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黄文浩冯广森
- 关键词:颅内小动脉瘤DSA
- 海藻酸钠微球与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对比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与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01—2024-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行cTACE治疗的PHC患者,按照加固栓塞剂分为海藻酸钠微球组(海藻酸钠组)和明胶海绵颗粒组(明胶海绵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不良反应、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肝功能。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人休克蛋白90α(HSP90α)肿瘤标记物水平。术后6个月采用欧洲肝病协会实践指南RECIST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统计生存率。结果共纳入128例患者,每组64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藻酸钠组术后1个月的ALT、AST水平低于明胶海绵组;术后3个月的KPS评分高于明胶海绵组,AFP、CA199、HSP90α水平均低于明胶海绵组;术后6个月时的总缓解率高于明胶海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酸钠微球与明胶海绵颗粒联合cTACE治疗PHC,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海藻酸钠微球在对减轻肝功能的影响、提高患者健康状态、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缓解疾病进展方面均优于明胶海绵颗粒。但仍需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 裴高油雷钦宇黄文浩许立国冯广森
- 关键词:明胶海绵颗粒海藻酸钠微球碘化油原发性肝癌
- 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87,传统栓塞治疗)和试验组(n=95,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甲胎蛋白(AFP)、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AFP、TBIL、ALT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试验组患者AFP、TBIL、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和1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1级无症状或轻度体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和对肝组织的损伤较小,并且能有效降低血清AFP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林亚超许立国黄文浩冯广森
- 关键词:介入栓塞原发性肝癌
- BACE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进展期肺鳞癌的临床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BACE)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125)ⅠRPI)治疗进展期肺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1—2024-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收治的35例进展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一线化疗、免疫治疗及传统放疗后复发。先行BACE治疗,3~5 d后CT引导下行^(125)ⅠRPI。术后1、6、12个月根据改良实体肿瘤疗效判定标准(mRESIST)评定疗效,1个月后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6、12个月的病灶均小于术前1个月;术后6、12个月的病灶均小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疾病客观缓解率ORR为71.43%,疾病控制率DCR为94.29%。术后1个月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肺鳞癌患者,BACE联合^(125)ⅠRPI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一线化疗、免疫治疗及传统放疗后出现进展的重要序贯治疗手段。
- 黄文浩冯广森许立国
- 关键词:肺鳞癌
- 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探究聚乙烯醇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聚乙烯醇载药微球治疗的48例为观察组,接受碘化油+化疗药治疗的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浓度、肿瘤坏死率、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肝功能指标一过性增高。两组术后AF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术前AFP浓度(均P<0.01)。观察组肿瘤坏死率高于对照组[(85.20±12.83)%vs(49.07±15.24)%,P=0.027]。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疾病缓解率分别为77.0%(37/48)和48.2%(27/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聚乙烯醇载药微球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少。
- 黄文浩冯广森
- 关键词:微球体
-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观察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ED治疗的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12个动脉瘤,植入12枚PED,其中10例植入1枚PED、1例2枚,3个动脉瘤单纯植入PED、9个植入PED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立即造影示动脉瘤内对比剂滞留,PED贴壁良好,完全覆盖瘤颈,载瘤动脉通畅。术后1例发生局部急性脑梗死,经治疗后康复。术后随访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5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动脉瘤闭塞率75.00%(6/9)。根据O'Kelly-Marotta(OKM)分级:A级0个动脉瘤,B级1个,C级2个,D级9个。改良Rankin评分(mRS):0分10例,1分1例。结论PED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 黄文浩冯广森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疗效及血清因子表达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宫颈癌首次治疗后复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病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7),其中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检测外周血微小RNA(miR)⁃367、miR⁃383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6,4.342,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1,4.128,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SCC⁃Ag、CA⁃125、CEA含量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68,9.641,10.787,P<0.05)。两组CD4^(+)、CD8^(+)、CD4^(+)/CD8^(+)比值降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0,7.674,3.592,P<0.05)。两组血清miR⁃367、miR⁃383相对表达量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2,9.273,P<0.05)。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可减轻宫颈癌首次治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的免疫抑制,并促进miR⁃367、miR⁃383的表达,抗肿瘤疗效显著。
- 许立国林亚超黄文浩冯广森
- Budd-Chiari综合征静脉造影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
- 2011年
- 目的:评价静脉造影(下腔静脉、肝静脉)与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静脉造影和CT的影像学表现,依据不同检查方法显示肝脏的形态、下腔静脉、肝静脉及肝内外的侧枝循环血管变化情况。结果:根据静脉造影可把Budd-Chiari综合征分为三种类型:①肝静脉狭窄或闭塞8例。②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狭窄或闭塞19例。③混合型(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23例。结论:静脉造影能够更直观地了解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准确定位阻塞部位、范围、程度及观察侧枝循环情况。CT有利于显示肝脏外形、静脉钙化、肝外侧枝血管及其周围脏器的变化。血管造影及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黄文浩冯广森许立国宋静苏博文赵震
- 关键词: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