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2篇血塞通
  • 2篇造影
  • 2篇治疗脑梗死
  • 2篇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活性
  • 1篇血管活性肽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肽
  • 1篇血管扩张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小板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机构

  • 7篇郑州大学第二...
  • 6篇郑州市第三人...

作者

  • 7篇苏博文
  • 6篇申凌娜
  • 1篇许立国
  • 1篇宋静
  • 1篇赵震
  • 1篇黄文浩
  • 1篇冯广森
  • 1篇李杰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非肽类血管紧张肽对高血压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2009年
申凌娜苏博文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活性肽氯沙坦
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09年
申凌娜苏博文
关键词:血塞通三七总皂苷急性脑梗死内皮生长因子
Budd-Chiari综合征静脉造影与CT诊断的对比研究
2011年
目的:评价静脉造影(下腔静脉、肝静脉)与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静脉造影和CT的影像学表现,依据不同检查方法显示肝脏的形态、下腔静脉、肝静脉及肝内外的侧枝循环血管变化情况。结果:根据静脉造影可把Budd-Chiari综合征分为三种类型:①肝静脉狭窄或闭塞8例。②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狭窄或闭塞19例。③混合型(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23例。结论:静脉造影能够更直观地了解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准确定位阻塞部位、范围、程度及观察侧枝循环情况。CT有利于显示肝脏外形、静脉钙化、肝外侧枝血管及其周围脏器的变化。血管造影及CT检查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黄文浩冯广森许立国宋静苏博文赵震
关键词:CT诊断
双源CT低千伏及威视派克在头颅CTA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第二代炫速双源CT扫描技术双低剂量(低千伏及对比剂威视派克)在头颅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对双低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分析以及对射线辐射剂量计算优化评估。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03—2016-07进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双低组,其中双低组扫描条件设置为管电压70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GE,270mgI/mL);正常组使用常规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p,对比剂为碘海醇(扬子,350mgI/mL)。将2组原始扫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然后请2位影像科医师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双低组对比噪声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电离辐射剂量值明确低于正常组(P<0.05)。2组后处理数据(图像质量评分、大脑前动脉CT值、图像噪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人均碘摄入剂量(221.58±5.72)mgI/L,正常组为(356.84±6.72)mgI/L,双低组显著低于正常组(t=48.916,P=0.000)。结论使用第二代炫速双源CT扫描条件为管电压70kVp时,同时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mgI/mL)进行颅脑CTA扫描条件检查,获得的数据图像进行血管分析时发现与普通常规扫描条件使用的管电压120kVp及碘海醇对比剂(350mgI/mL)图像分析评价质量基本一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但对比剂的摄入量更低,也更加安全有效。
申凌娜苏博文李杰
关键词:CTA
血塞通、蝮蛇抗栓酶、降纤酶、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09年
苏博文申凌娜
关键词:脑梗死血塞通抗栓酶降纤酶尿激酶
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病诊断上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非离子造影剂(优维显)表面阴影形成像和最大强度投影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在60例脑梗死病人中血管狭窄的检出率97.6%。结果CTA在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病的病因及指导治疗上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确诊率。结论CTA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血管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苏博文申凌娜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CT
浅谈治疗脑缺血药物的发展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浅谈近年来治疗脑缺血药物研究进展。方法将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治疗脑缺血药物有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脑保护剂、溶栓药、抗凝药等。结论针对脑缺血后不同病理生理环节应该运用不同的药物。
申凌娜苏博文
关键词:脑缺血血小板脑保护溶栓抗凝血管扩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