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体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儿童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4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患儿
  • 3篇急性
  • 3篇儿童白血病
  • 3篇白血病患儿
  • 3篇病患
  • 2篇低温冻存
  • 2篇冻存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通关藤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效应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效应

机构

  • 15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大理学院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16篇黄体龙
  • 7篇杨跃煌
  • 6篇田新
  • 6篇林云碧
  • 3篇奎莉越
  • 2篇殷洁
  • 2篇张桢
  • 2篇蒋鸿超
  • 1篇李超
  • 1篇庄宇
  • 1篇王惠萍
  • 1篇肖曙芳
  • 1篇王爱萍
  • 1篇肖祖刚
  • 1篇吴玉芹
  • 1篇杨春会
  • 1篇周百灵

传媒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08
  • 3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冻存后诱导为CIK细胞及其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低温冻存对处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诱导为CIK(cytokine-inducedkiller)细胞及抗肿瘤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非程控降温方法冻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复苏后诱导为CIK细胞,与新鲜的未经冻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CIK细胞进行扩增能力、细胞纯度、细胞毒活性等比较。结果冻存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的CIK细胞在扩增能力、细胞纯度、细胞毒活性等方面与新鲜细胞直接诱导生成的CIK细胞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冻存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诱导生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CIK细胞,研究结果对CIK细胞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黄体龙杨跃煌
关键词:CIK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低温冻存
LYR铁蛋白S-LDH对初诊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转归影响及早期预警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循环淋巴细胞比例(LYR)、铁蛋白、游离乳酸脱氢酶(S-LDH)对初诊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情转归的影响及早期预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9例初诊儿童APL患者,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分为完全缓解(CR)组、非CR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YR、铁蛋白、S-LDH水平,分析LYR、铁蛋白、S-LDH与病情转归的净相关性,ROC曲线分析LYR、铁蛋白、S-LDH预测病情转归的价值,并分析不同LYR、铁蛋白、S-LDH表达水平对病情转归的影响。结果:非CR组LYR低于CR组,铁蛋白、S-LDH高于CR组(P<0.05);LYR、铁蛋白、S-LDH与病情转归显著相关(P<0.05),三者的净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25、0.860、0.812;LYR、铁蛋白、S-LDH预测病情转归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12、261.22、511.39,AUC分别为0.779、0.802、0.797;OR危险度分析,LYR、铁蛋白、S-LDH高表达患者非CR的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0.120、12.783、9.579倍;LYR、铁蛋白、S-LDH联合预测非CR的AUC为0.916(95%CI:0.838-0.964),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3.10%。结论:LYR、铁蛋白、S-LDH水平与APL患者病情转归密切相关,为临床早期评估预测APL患者病情转归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雷庆龄林云碧黄体龙宋春艳肖祖刚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铁蛋白
一种用于检测信号素4D的微流控芯片
一种用于检测信号素4D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导电玻璃基底和PDMS覆盖板,导电玻璃基底表层电镀有氧化铟锡薄层形成ITO导电玻璃,ITO导电玻璃与PDMS覆盖板通过氧气等离子体键合;ITO导电玻璃上设有设有中央筛选通道,中央筛...
蒋鸿超奎莉越张桢田新王爱萍黄体龙邱丽娟
文献传递
通关藤治疗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口腔粘膜溃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通关藤对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的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发生口腔粘膜溃疡的56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通关藤组34例(治疗组),生理盐水加康复新漱口组22例(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消癌平胶囊口服,2~3岁,每次1粒,一日三次,3~7岁每次2粒,一日两次,7~12岁每次2粒,一日三次,12岁以上每次3粒一日三次,疗程7~10天,对照组则为康复新和生理盐水漱口,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溃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治疗组治疗一周后Ⅲ、Ⅸ度口腔溃疡的例数少于对照组,Ⅰ、Ⅱ度口腔溃疡例数多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关藤治疗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出现的口腔粘膜溃疡临床效果明显。
林云碧黄体龙宋春艳殷洁雷庆龄桑宝华吕瑜李娜田新
关键词:通关藤儿童白血病口腔溃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8
2008年
吴玉芹黄体龙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HIE围生期因素新生儿死亡重度HIE血流减少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甲氨蝶呤相关的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甲氨蝶呤(MTX)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的重要药物。MTX相关的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MTX疗效及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尽管近年来化疗方案在不断改进,MTX的毒副反应仍可能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检测MTX相关代谢酶及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可增加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有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刘亚会杨跃煌黄体龙
关键词:甲氨蝶呤
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4例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和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选取2018至2021年到昆明市儿童医院检验科采血的患儿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腹部彩超,骨髓细胞学形态等检查确诊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4例患儿,获取外周血DNA对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针对变异位点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4例患儿均因高热就诊,完善临床检查,患儿血相异常,血细胞减少(2系以上细胞受累),肝/脾大,纤维蛋白原下降,血清铁蛋白、血清甘油三酯升高,骨髓发现噬血细胞现象,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对4例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其中,3例患儿PRF1(NM_001083116.2)基因c.1349C>T(p.T450M)纯合突变,1例患儿UNC13D(NM_199242.2)基因c.3134C>T/c.754⁃8C>T(p.T1045M/p)复合杂合突变。两个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在多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本次检测出一个新的内含子变异。综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3例患儿诊断为家族性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型(OMIM:603553),1例患儿诊断为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型(OMIM:608898)。结论PRF1、UNC13D基因突变可能是4例患儿的致病原因。
周百灵黄体龙庄宇世淑兰赵广周夏世梅奎莉越
关键词:基因突变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与神经母细胞瘤
2018年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椎旁交感神经系统。很多基因参与NB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在NB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以ALK抑制剂为基础的新的靶向治疗成为NB治疗中研究热点,但ALK异常在NB中的致瘤机制还未完全明确。因此,深入研究ALK在NB中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可为NB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黄体龙杨跃煌张娴文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发病机制
低温冻存对诱导CIK细胞及其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温冻存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为CIK细胞及其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方法: 无菌采集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及健康孕妇脐带血,以淋巴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其中的单个核细胞,...
黄体龙
关键词:CIK细胞低温冻存抗肿瘤效应生物治疗
文献传递
BCL2-938 C>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BCL2-938C>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危险度分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17年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诊治的69例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骨髓液1.5mL提取DNA,采用质谱检测法检测BCL2-938C>A基因型。分析BCL2-938C>A基因型与ALL患儿危险度的相关性。结果ALL患儿BCL2-938C>A基因型与危险度分组相关(P=0.015),CC基因型患儿的百分比在低危(14.3%)、中危(40.0%)、高危组(52.4%)中呈上升趋势。BCL2-938C>A基因型间的危险度有差异,CC基因型的ALL患儿比CA/AA基因型患儿有更高风险属于中、高危组(中危组与低危组CCvs.CA+AAP=0.048;高危组与低危组CCvs.CA+AAP=0.007)。结论BCL2-938C>A基因可能是儿童ALL危险度分组的重要标识,BCL2-938CC基因型可能是儿童ALL重要的危险因素。
黄体龙李曾丽桑宝华雷庆龄宋春艳杨春会林云碧吕瑜田新杨跃煌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