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波
- 作品数:72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当代诗歌中的元文学意识
- 汉语诗歌的自反意识出现于90年代中期,并在新世纪取得了较大进展。作为对"元叙述"的反动,"元诗歌"突出了诗歌文本的构成过程及对技巧的关注,努力破除对语言再现能力的确信,颠覆艺术与生活的分野,暴露本文的符号性质、任意性和历...
- 马永波
- 关键词:元叙述后现代客观化
- 文献传递
- 诗与存在:里尔克晚期诗学中的超验维度
- 2010年
- 里尔克中期的"事物诗"认为诗就蕴藏在经验之中,诗人从此注重将早期不可见的主观意念转化为可见的坚实存在。而后期的里尔克则明确地把诗人的使命规定为向"存在"转变,将可见的在者转化为不可见的"内在世界空间",在最高程度的有效性上言说诗与存在的同一关系,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向超验的转化。
- 马永波
- 关键词:里尔克超验
- 白马诗章
- 2009年
- 马永波
- 关键词:大群
- 随笔两篇
- 2009年
- 穿短风衣看云的女孩那是个美丽而寂寞的小镇,孤独的女孩刚刚上初中,她时常躲开同伴,在别人家的矮树篱下面看云,每次总是同样的位置,一看就是半晌。她有些骄傲。当云彩从青山背后涌出,当云彩被阳光射穿,被风驱散,她依然有些骄傲。
- 马永波
- 关键词:废品收购站
- 从自我到自性(创作谈)
- 2009年
- 一切都可以作为神圣的工具,尤其是诗歌。诗歌以其最为宽阔的感觉超出了词汇结构、语法、韵律、节奏和抒情性,指向一种存在状态,其中所有的生理感觉、情感和精神知觉都被强化成了通往未知的门径。这种诗的状态是存在的内核,在那里我最为强大、快乐,最具有创造力,进入这样的状态意味着向每一时刻的奇迹敞开我的门户。这里指的到底是诗歌还是精神呢?对我来说,两者没有可以估量的区别。它们很自然地彼此流动。从每一个经验深处寻回深藏的宝石就是去丰富地、诗意地生存。我们所写的词语来自于真理吗?如果是这样。
- 马永波
- 关键词:自性本真状态新诗集主体性哲学当代文艺主客二元对立
- 新诗
- 2024年
- 唐德林马永波袁传宝荆升文刘军黄小平邢蕴嘉
- 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
- 上个世纪80年代对文学主体性的讨论基本可以追溯到西方启蒙现代性话语,亦即利奥塔所概括的理性主义、历史线性发展论、自由解放、普遍主体等等基本预设。而到了90年代,对主体性的认识,则从无差别的普遍主体转向注重结合具体文化语境...
- 马永波
- 关键词:新诗主体性主体间性生态整体主义
- 文献传递
- 自我中的他者:当代诗歌中的主体间对话
- 2013年
- 本文探讨了个体孤独与交往世界主题、孤绝个体在交往世界中向个体的人之生成,以及互为主体关系的建立对于破解人际异化的重要作用。
- 马永波
- 关键词:现代诗研究诗学
- 自然的家园化:约翰·巴勒斯的生态思想被引量:1
- 2013年
- 生态文学作家对题材的选择体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自然观念和生态思想。一个人的自我总是与一片特定的土地相关联的。约翰·巴勒斯非常重视一个人的生存所依赖的他与土地的密切关联,因为他的根扎在田园和农业之中,他对这一点的认识要比大多数人深刻得多。巴勒斯的写作与当地风景的这种密切关联甚至决定了他的文学风格,使他将自然史的精确与诗人的诗性感受有机结合起来。
- 马永波
- 关键词:生态文学
- 地方感与生态身份——玛丽·奥斯汀的沙漠美学
- 地方感的缺失与生态身份的迷失是当今生态批评关注的中心。作为美国生态文学的重要作家,玛丽·奥斯汀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自己生活12年之久的沙漠的魅力,传统上那种以丑陋、贫瘠、无人和无用为特征的沙漠,在她的笔下,像新英格兰的瓦尔...
- 马永波
- 关键词:地方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