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玲
- 作品数:45 被引量:23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情感劳动——研究劳动社会性别分工的新视角
- 本文在劳动社会性别分工研究引入情感劳动这一概念,并探讨传统社会学和女性学对情感劳动的女性化及商业化之后果的不同解释,以及情感劳动的理论潜力。
- 马冬玲
- 文献传递
- 家务劳动与男性气质的建构——基于六省市城乡居民的定性调查被引量:5
- 2019年
- 以六省市城乡居民的定性调查为例,讨论男性做家务与男性气质建构的关系。研究发现,男性通过将自己所承担的家务劳动体能化、技能化、知识化,将做家务的能力建构为个人能力的一部分,塑造全能的男性形象;同时通过做家务回应社会和家庭对男性作为父亲、丈夫与家庭成员角色的新要求,塑造负责任的家庭成员形象。从个体能力和家庭角色两个角度,男性做家务可以被整合进其性别气质,是更新了的男性气质的组成部分。由于多元化的社会赋予了男性更多选择空间,同时可满足男性的自身利益与情感需求,男性气质虽然会延续,但其内涵是可协商、可再造的。
- 马冬玲
- 关键词:家务劳动男性气质
- 科技领域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状况与发展对策——基于五省市定性调查研究报告被引量:13
- 2011年
- 女性在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科技女性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各类高层人才女性只占"5%"的高层缺乏问题。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中高层女性科技人员、管理者和男性伙伴的讲述与分析,反映科技领域女性人才的成长状况、发展规律、主要障碍以及政策需求与建议。
- 全国妇联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项目课题组蒋永萍马冬玲贾云竹杨慧
- 流动女性的身份认同研究综述被引量:6
- 2009年
- 由于性别的差异,流动给两性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认同。本文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研究者解释流动对于女性的意义方面的不同视角、贡献及不足。文中将对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划分为四种进路:一是以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阶级和阶层身份;二是以对父权制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三是心理层面的分析,探讨流动经验对女性的心理效应和女性的主体性;四是强调多元视角,探讨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交叉性和矛盾性。
- 马冬玲
- 关键词:身份认同
- 女性企业高管的成长规律研究--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
-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家庭背景、性别认知与态度、工作家庭平衡和组织环境六个方面进行性别与职业层次比较,对女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女性企业高管在这六个方面均显著优越...
- 马冬玲
- 关键词:社会地位性别角色
- 组织中的蜂后现象与女性职业发展
- 2018年
- 近年来,多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采取措施提高女性管理者的地位和参与率。但是,女性在领导岗位上占据的位置依然远远低于联合国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上提出的30%的目标,对于这些积极政策是否必要的争议也长期存在。
- 马冬玲周旅军
- 关键词:女性管理者女性职业发展参与率领导岗位联合国
- 进步与妥协:西方护理职业化中的性别建构
- 2011年
- 护理职业的女性化并非仅是女性本能的自然体现,而是在西方护理职业化过程中,护理先驱者与社会、与医生群体关于女性气质与护理的专业特性及专业位置进行互动协商的结果,因此,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个过程既具有女性解放的进步意义,又体现了对性别规范的妥协。
- 马冬玲
- 关键词:护理职业化性别建构
- 三孩时代:从性别视角看人口政策被引量:3
- 2021年
-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公布,就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随后,各地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三孩生育政策不仅影响到千万家庭,更是影响到作为生育主体的广大女性。笔者认为,从性别角度来看,三孩生育政策所带来的压力可能会强化女性对婚育的畏惧和焦虑,如何积极应对此类问题成为推动三孩生育政策真正落地的关键之一。《决定》等相关政策正是这方面的积极探索。
- 马冬玲
- 关键词:生育政策性别视角
- “软”技术的社会建构及其不满:对护士劳动过程的质性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从技术的社会性出发,通过对护士劳动过程进行质性研究,发现:在一个文凭崇拜构造的知识权力关系中,护士们的知识数量与特质使得她们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在一个市场权力社会里,缺乏处方权和对劳动本身的重视不够等因素使得她们难以体现自身的商业价值;在重医轻护的组织环境中,她们缺乏分工权力,时间界限更容易被冲击;缺乏话语权力使得她们无法为自己辩护;传统形成的男医女护职业分工结构和再次召回的男主女从的性别意识形态,使得她们劳动的技术性无法得到承认。这些社会权力结构共同型塑了对护理这一技术的认知与评价,使其成为“软”技术。然而,护士们质疑医护之间的知识差异,强调与医生相比,自己的专业是差异性的而非从属性的,强调自己实践知识的价值,为自己的专业辩护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反抗,要求得到尊重,并要求与医生建立平等互补的关系。
- 马冬玲
- 关键词:软技术社会建构性别关系
- 新时期中国女性高层人才成长规律——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
- 2014年
- 女性高层人才是指在职场中获得了一定职业位置的女性精英,她们的状况代表着我国妇女地位发展的可能水平。了解其职业发展规律有助于激励更多女性追求事业发展,同时有助于推动制定促进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的公共政策。
- 马冬玲
- 关键词:妇女社会地位人才成长规律妇女地位女性人才女性职业家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