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BLyS受体TACI、BCMA与人IgG1 Fc融合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被引量:8
- 2004年
- 从人肝脏和肾脏cDNA文库中扩增了人IgG1Fc与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LyS)的受体TACI及BCMA的胞外编码区 ,构建了TACI Fc及BCMA Fc融合表达质粒pSec1 Fc TACI与 pSec1 Fc BCMA ,并使用电穿孔法转染COS 7细胞 ,从 1L无血清培养上清中可纯化得到分泌表达的TACI Fc与BCMA Fc融合蛋白约 2mg。为获得TACI Fc与BCMA Fc的稳定来源 ,构建了TACI Fc与BCMA Fc的CHO稳定表达细胞株。免疫沉淀和ELISA结果显示 ,TACI Fc及BCMA Fc能特异性地结合其配体BLyS而不与BLyS同家族的TNF结合。TACI Fc及BCMA
- 田瑞阳黄玉辉陈悦韩威俞缨刘惠翁忠辉杨胜利龚毅
- 关键词:融合蛋白哺乳动物细胞CDNA
- 人肿瘤坏死因子α组合突变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研究hTNFα的结构与功能。方法比较了野生型 hTNFα与其单突变体 R2K-、 N30S-、 R32W-和L157F-hTNFα及两种组合突变体R32W-L157F-hTNFα和R2K-N30S-R32W-L157F-hTNFα的细胞毒活性、受体结合能力,以及动物体内毒性。结果发现两种组合突变体基本保持了与野生型相当的对人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但对小鼠L929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两种组合突变体与hTR75的结合能力的下降程度要大于 hTR55 ;小鼠体内毒性测定实验表明,两种组合突变体的毒性显著降低,其中双突变体的LD50为野生型的300倍左右,而四突变体对小鼠的体内毒性比野生型下降了700倍以上;四突变体对恒河猴的体内毒性也比野生型hTNFα明显降低。结论获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TNF-α四突变体。
- 卢芳刘惠罗锐陈常庆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生物学特性细胞毒活性
- 一种芒、粒长及每穗粒数的调控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芒、粒长及每穗粒数的调控基因及其应用。首次揭示通过在禾谷类作物中定向调控An-1基因表达水平,可显著调节作物的产量、芒性状、种子形态、种子数量性状、穗型结构等重要的性状,进而达到改良禾谷类作物、增加产量等目...
- 韩斌刘惠罗江虹周桃英顾本国朱静洁上官颖颖
- 文献传递
- 两株中和性抗hTNFα单抗可变区与hTNFα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及实验研究
- 2000年
- 在SGI图形工作站上,用同源蛋白结构预测的方法,建立了2株中和性抗hTNFα小鼠单抗(1C3E6,3F6A10)可变区的三维结构模型;并在实验研究2株单抗表位特异性的基础上,根据2株单抗与hTNFα分子表面的形状、静电性、疏水性、氢键等性质,对2株单抗可变区与hTNFα分子的可能结合模式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再根据结合模型,设计并制备了2个hTNFα突变体,然后从实验与计算机模拟两方面着手,对比研究了hTNFα突变前后与两株单抗的结合能力与结合方式的变化。对比研究结果支持了结合模型,该结合模型的建立,为下一步的抗体人源化或小分子化改造等打下了基础。
- 陈建军孙苗方佳刘惠陈常庆王德宝
- 关键词:HTNFΑ单克隆抗体
- 一种芒、粒长及每穗粒数的调控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芒、粒长及每穗粒数的调控基因及其应用。首次揭示通过在禾谷类作物中定向调控An‑1基因表达水平,可显著调节作物的产量、芒性状、种子形态、种子数量性状、穗型结构等重要的性状,进而达到改良禾谷类作物、增加产量等目...
- 韩斌刘惠罗江虹周桃英顾本国朱静洁上官颖颖
- 文献传递
- 新型人肿瘤坏死因子突变蛋白及其制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新的低毒的人肿瘤坏死因子突变蛋白及其制法,编码该突变蛋白的编码序列,含有编码序列的表达载体和转化的宿主细胞,以及含有该新型人肿瘤坏死因子突变蛋白的药物组合物。该新型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具有Arg32Tr...
- 陈常庆刘惠
- 文献传递
- 人肿瘤坏死因子及其突变体的基因工程下游工艺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研究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及其突变体[Lys2]人肿瘤坏死因子[Lys2]rhTNFα)的基因工程下游工艺。rhTNFα和[Lys2]rhTNFα的温控表达工程菌株在B.BraunE10型15L自控罐中经发酵每升可得50g湿菌体。rhTNFα和[Lys2]rhTNFα的表达水平仍能保持在50%以上,且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所得菌体经超声破菌、硫酸铵沉淀,然后依次用DEAESepharoseFF、CMSepharoseFF和SephacrylS20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由每升发酵液菌体最终可得1g左右的纯品,纯度达到98%左右,rhTNFα的比活为~15×108IU/mg,[Lys2]rhTNFα的比活为~6×108IU/mg。
- 徐皓高长寿刘惠邓芳潘华陈常庆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突变型发酵
- BLyS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的筛选被引量:1
- 2006年
- 用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亲和淘洗,3轮筛选后阳性噬菌体得到富集。用ELISA鉴定噬菌体克隆,多个阳性克隆测序后得到了同一个小肽序列(RHKIQLRQNIIT)。将该小肽与GST融合,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及纯化,ELISA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其具有与BLyS特异结合的活性。该小肽有可能成为其天然受体的拮抗剂。
- 丁艳丽韩威沈琼刘惠杨胜利龚毅
- 关键词:BLYS噬菌体肽库小肽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与人肿瘤坏死因子α融合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0
- 1998年
- 用PCR法获得了HBsAgpreS1(1-65)肽段基因,将该基因融合在肿瘤坏死因子(hTNFα)之后,插入表达载体PSB-92中,使融合基因的5′端直接置于大肠肝菌PL启动子下游,采用30℃培养,42℃诱导,获得了TNF与preS1(1-65)融合蛋白的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产物为25kD,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5%。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验证,能分别特异地与hTNFα抗体与preS1抗体结合,稀释复性后,该融合蛋白还具有TNF的生理功能(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经DNA序列测定,preS1(1-65)肽基因正确地融合在hTNFα基因之后。该结果提供了一种制备preS1的新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治疗肝癌和乙肝的导向药物打下基础。
- 陈波刘惠任红玉苏成芝陈常庆
- 关键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人肿瘤坏死因子
- 抗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
- 2007年
- 目的构建抗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方法从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中抽提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反应合成cDNA,分别扩增小鼠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通过重叠延伸拼接法将重链可变区基因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组装成单链抗体基因,重组于载体pFUSE5,电转化E.coliXL 1-Blue。在辅助噬菌体援救下,构建成噬菌体单链抗体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酶联免疫分析鉴定单链抗体库的特征。结果本抗体库的噬菌体库容量约1×106,单链抗体基因插入效率为93%,存在序列差异性并含有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单链抗体。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为筛选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单链抗体药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韩威田瑞阳刘惠姚新生杨胜利龚毅
- 关键词:单链抗体噬菌体展示技术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