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平
- 作品数:493 被引量:3,236H指数:2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早期空肠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早期空肠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7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为治疗对象,发病10d左右置入螺旋式空肠营养管,持续使用2周,并与同期采用静脉高营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结果 30例患者实施空肠营养,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40%。治疗前行空肠营养和静脉营养者APACHE-Ⅱ积分、Ranson积分和CT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空肠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住院时间分别为(31.4±3O.2)d和(42.1±21.6)d;住院平均费用分别为56015元和6O705元;治愈率为96.67%和93.02%;死亡率为3.33%和6.97%;真菌感染率为3.33%和32.56%(P
- 张文俊李兆申许国铭方裕强李建萍邹晓平施新岗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空肠营养全肠外营养真菌感染
- ERCP术后胆管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 2016年
- 背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治肝胆胰疾病不可或缺的内镜技术,该技术手术创伤较小,但操作风险极大。目的:分析ERCP术后胆管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性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患者,采集患者相关和ERCP操作相关因素,以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ERCP术后胆管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4234例患者纳入研究,插管成功率为96.81%,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为2.41%,最易发生的高危时间段为术后24~48h。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ERCP术史、胆管支架、胰管造影、乳头肌切开、球囊扩张、内镜取石、梗阻部位与ERCP术后胆管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既往ERCP术史、肝门部梗阻为ERCP术后胆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内镜取石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ERCP术后胆管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后胆道引流不畅为其核心因素。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及规范的操作和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预防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
- 陈敏魏威姚玉玲李运红吕瑛张晓琦王雷李雯徐肇敏邹晓平
- 关键词:胰胆管造影术内镜逆行胆管炎
- 无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食管早期病变切除的首选手术方案。透明帽在传统ESD操作过程中有助于展示视野和黏膜下层,并对固有肌层产生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防止出血或者穿孔发生。然而,透明帽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内镜的视野,透明帽前端积水也影响了术中的观察。近来笔者尝试了无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凌亭生张晓琦吕瑛李雯葛靖徐肇敏邹晓平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治疗技术食管早期癌透明帽癌前病变内镜黏膜切除术
- EB病毒感染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双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EB病毒BamW区的121bpDNA片段,用此法对112份结直肠肿瘤和非肿瘤的肠镜活检标本进行了EB病毒DNA检测。结果结直肠腺癌肠镜活检组织中EB病毒阳性率2.9%(2/69),10例配对癌旁、远离癌灶5cm以上结直肠组织和22例非肿瘤病变均阴性,1例直肠类癌亦阴性。结论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感染率低,两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EB病毒致瘤机制的阐明。
- 张建武王卫萍于成功诸葛宇征邹晓平徐肇敏
- 关键词:结直肠癌EB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肝硬化乳糜腹水(附6例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黄书亮陈新云孙国斌邹晓平
- 关键词:肝硬化乳糜腹水病例分析
- 超声内镜对胰管扩张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在胰管扩张病因及恶性疾病邻近脏器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29例EUS检查发现胶管扩张的病因,并与同期接受CT检查(n=40)与ERCP检查(n=42)的结果相比较。对其中72例胰腺癌引起的胰管扩张病例,分析EUS对邻近脏器浸润检出率,并与CT、ERCP结果相比较。结果 129例胰管扩张病例中,胰腺癌、壶腹癌、慢性胰腺炎为常见病因。EUS对病因检出率较CT及ERCP高。EUS对胰腺癌邻近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较CT及ERCP高。结论 EUS对胰管扩张的病因诊断较CT及ERCP有明显的优越性,并能全面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 侯华军金震东许国铭李兆申邹晓平
- 关键词:超声内镜病因胰腺癌壶腹癌慢性胰腺炎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现状:争议和发展并存被引量:5
- 2014年
- 自1996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来,ESD作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一种标准方法已经被广为接受。ESD适用范围从胃逐步扩展到食管和结肠,其适应证也从分化型黏膜内癌逐步扩展到未分化癌。同时对于ESD各种并发症处理的研究也不断积累。但是ESD仍然存在众多问题,而这也是近年来ESD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ESD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尚存在的争议及问题进行概述。
- 王雷邹晓平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消化道早期癌ESD并发症处理癌前病变未分化癌
- E-钙粘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160A/C)和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联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域-160A/C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中国地区散发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人群遗传易感性的联系。方法:以中国地区大肠癌病人群为研究基础,同时建立无肿瘤家族史以及其它遗传性疾病史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行目的基因的多态性测定,同时行正常结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的E-钙粘蛋白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大肠癌组的目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x2检验,P=0.602),同时A基因型和C基因型在正常结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量也并无差异(t检验,P>0.05)。结论:CDH1启动子区域-160A/C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中并不单独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 王琼高成城戴伟杰邹晓平杨晓钟
- 关键词:E-钙粘蛋白大肠癌多态性基因型
- 胆-胰急危重症内镜诊治进展
- 2011年
- 胆-胰急危重症主要包括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等,其病死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随着内镜介入技术的发展,内镜微创治疗在胆-胰急危重症诊疗过程中地位越来越显著,笔者结合自身临床和文献进展作如下总结。
- 邹晓平
-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逆行胰胆管造影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
- 弯头型造影导丝与超滑亲水性软头导丝在内镜胰胆管插管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评价弯头型血管造影导丝(泥鳅导丝)与超滑亲水性软头导丝(斑马导丝)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中的效果优劣。方法196例患者随机分为泥鳅导丝组和斑马导丝组,均为98例,行导丝引导下的切开刀插管,首次插管如果10min未成功则交换导丝重新插管10min,如再次插管超过10min则视为插管失败,将采用其他辅助插管技术。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腹痛与淀粉酶情况。结果泥鳅导丝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斑马导丝组(93.9%比86.7%,P〈0.05),但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交换导丝后,泥鳅导丝插管成功率仍然高于斑马导丝(76.9%比0.0%,P〈0.05)。术后淀粉酶升高与胰腺炎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泥鳅导丝ERCP插管优于斑马导丝,在困难插管时可以替代斑马导丝。
- 李雯艾耀伟周晓亮蔡薇葛靖邹晓平
- 关键词:斑马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