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敏

作品数:41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新生儿
  • 9篇嗜血杆菌
  • 9篇流感嗜血杆菌
  • 9篇杆菌
  • 8篇耐药
  • 8篇基因
  • 7篇流感
  • 6篇婴儿
  • 4篇胆红素
  • 4篇内酰胺
  • 4篇抗生素
  • 4篇红素
  • 3篇胆红素血症
  • 3篇杂交
  • 3篇杂交检测
  • 3篇突变
  • 3篇内酰胺酶
  • 3篇综合征
  • 3篇酶链反应
  • 3篇氨苄

机构

  • 4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儿科研...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作者

  • 41篇姜敏
  • 16篇王亚娟
  • 11篇杨彩云
  • 11篇杨永弘
  • 10篇罗洁
  • 10篇顾松
  • 9篇沈叙庄
  • 9篇俞桑洁
  • 9篇林影
  • 8篇丁翊君
  • 8篇邵芳
  • 7篇钟雁
  • 7篇胡翼云
  • 7篇杨学芳
  • 6篇王慧欣
  • 6篇高薇
  • 4篇姚开虎
  • 4篇袁林
  • 3篇齐宇洁
  • 2篇方方

传媒

  • 10篇中国新生儿科...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脐静脉穿刺的扩张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脐静脉穿刺的扩张器,包括手持部以及第一扩展件,第一扩展件的一端为用于插入脐静脉的第一插入段,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持部,所述第一插入段上由远离手持部的端部到连接手持部的方向为径向尺寸逐渐变大的结构;第一插入...
黑明燕耿文静靳绯姜敏董世霄向希盈
文献传递
新生儿肾上腺血肿临床研究及预后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肾上腺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提高对新生儿肾上腺血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肾上腺血肿患儿,总结出生情况、发现血肿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处理及预后。结果研究期间共诊断肾上腺血肿77例,其中自然分娩68例(88.3%),72例(93.5%)出血发生在右侧,3例并发阴囊血肿。54例(70.1%)以高胆红素血症为主要表现,1例腹部体检扪及确切包块。随访中3例出现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治疗后肾上腺功能皆恢复正常,1例确诊为成神经细胞瘤。结论肾上腺血肿出血量少的患儿可在新生儿期接受保守对症治疗,预后良好;中到大量出血需与肿瘤鉴别,并需监测肾上腺皮质功能。
姜敏王亚娟何建平杨学芳杨彩云罗洁顾松林影
关键词:肾上腺疾病血肿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在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姜敏钟雁齐宇洁杨学芳丁翊军顾松王亚娟翁景文杨彩云
6例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
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征、辅助检查结果,应用外显子捕获技术结合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法(NGS)确定基因缺失的范围.结果本文6例患儿均为男性...
王旭吴迪方方姜敏
关键词:分子遗传学儿童患者
药师参与新生儿保健联合出院随访门诊的药学监护
2024年
虽然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但是存活率和救治意愿却有所上升。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转运并收治了许多附近地区的高危新生儿。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围产医学的发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高危儿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孟瑶王晓玲姜敏黑明燕王欢黄鸿眉沈瑞云梁爱民齐宇洁
关键词:新生儿保健高危新生儿药学监护围产医学出院随访
碳氧血红蛋白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碳氧血红蛋白(COHb)辅助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本科收治的足月儿,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为溶血组,存在母子血型不合和病理性黄疸但未确诊溶血病者为非溶血性黄疸组,无母子血型不合及病理性黄疸者为对照组。分别于生后5天内测定COHb、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和总胆红素(STB),并进行比较。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COHb、Hb、Ret的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分析三者不同截断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溶血组COHb、Ret和STB较非溶血性黄疸组及对照组增高,Hb降低(P均<0.001);非溶血性黄疸组STB较对照组增高(P<0.001),但COHb、Hb和R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OHb、Hb和Ret的AUC分别为96.0%、74.9%、85.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Hb预计溶血病的最佳截断值为1.2%(敏感度86.8%、特异度91.2%、阳性预测值93.0%、阴性预测值83.9%),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Hb和Ret。三指标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可提高到98.2%。结论 COHb是敏感的新生儿溶血病诊断指标,与Hb和Ret联合检测,对于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有重要意义。
王慧欣林影王亚娟杨彩云邵芳杨学芳顾松姜敏罗洁
关键词:碳氧血红蛋白ROC曲线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和有机阴离子转运因子2基因突变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基因突变及临床疾病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病房住院的出生14d之内的足月和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峰值达342Ixmol/L以上,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非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80%以上的患儿97例为重症高胆红素组;选择足月和早产儿生后14d之内血清胆红素峰值小于342p,mol/L,分别大于220.5txmol/L和256.5Ixmol/L的患儿105例为非重症高胆红素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者占16.4%;UGTIAl和OATP2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6.7%和50.5%。非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者占4.7%;UGTlAl和OATP2基因突变发生率分别为30.3%和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lAl、OATP2基因突变因素是引起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结论UGTlAl和OATP2基因突变可能是临床引起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故对临床原因不明高胆要加强UGTIAl和OATP2基因的检测。
姜敏杨学芳罗洁杨彩云林影
关键词:影响因素基因突变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265例新生儿内科性呕吐病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内科性呕吐的主要病因。方法选取内科性呕吐新生儿265例,对其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发病日龄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5例新生儿内科性呕吐的病因主要以咽下综合征、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等为主,分别占31.32%、12.45%、10.94%;进一步分析发现咽下综合征与胎龄小、发病日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剖宫产有关(P均<0.05),喂养不当与发病日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有关(P均<0.05),胃食管反流与胎龄小、发病日龄小、出生体质量低有关(P均<0.05)。结论新生儿内科性呕吐的主要病因是咽下综合征、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与发病日龄、出生体质量、胎龄及分娩方式有关。
罗洁姜敏邵芳顾松丁翊君
关键词: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6例临床和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总结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6例Xp21临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儿临床表征、辅助检查结果,应用外显子捕获技术结合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法(NGS)确定基因缺失的范围。结果 6例患儿均为男性,新生儿期即出现症状,由于受累区域基因缺失片段大小不同,致使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甘油尿症及杜氏型肌营养不良为典型表现的该综合征临床症候群也不尽相同。6例患儿均以进行性皮肤色素沉着起病,尿代谢筛查显示甘油显著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显著升高,以及磷酸肌酸激酶显著升高。结论 NGS技术明确X染色体Xp21区域缺失范围,明确致病基因,为临床难以确诊的Xp21临近基因缺乏综合征提供了新的诊断思路和方法。
王旭吴迪方方姜敏
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耐药基因TEM-1、ROB-1的检测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 探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3地2000—2003年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方法 选取2000—2003上述3地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分离培养的899株流感嗜血杆菌,采用E test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情况。用头孢硝噻酚片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PCR方法检测产酶菌株TEM -1、ROB -1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74株氨苄西林耐药菌株均产生内酰胺酶,PCR检测均为TEM- 1基因阳性,未发现ROB -1基因阳性菌株。结论 我们研究的儿童上呼吸道携带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机制主要是TEM- 1型β内酰胺酶的产生。
姜敏胡翼云沈叙庄高薇俞桑洁杨永弘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耐药Β内酰胺酶TEM-1基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