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
- 作品数:80 被引量:36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科学家精神进中小学校园的意义、逻辑与机制
- 2025年
- 加快推进科学家精神进中小学校园是响应国家发展战略、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要坚持一体化设计与个性化关怀相结合、螺旋式推进与阶段性发展相交融、技术赋能与知识教育相融合的基本逻辑。立足课程设计、组织实施、资源供给和协同育人四个维度构建科学家精神进中小学校园的体制机制,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国建设奠定基础教育的基石。
- 张彦张彦
-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 公益伦理与价值排序——评《当代中国公益伦理》被引量:2
- 2010年
- 张彦
- 关键词:公益伦理伦理学学术界
- 论恩格斯的道德进步思想
- 2024年
- 在历史哲学中发现道德进步是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不同于思辨哲学在启蒙理性运思之中“发明”道德进步,恩格斯在对文明的道德考古学之中“发现”道德进步,并得出私有制形塑了“最伟大的道德进步”这一结论。这一具有“猴体解剖”方法论意义的伦理发现直接构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明道德进步中止的重要证据。遭遇中止,道德进步正在沦为意识形态幻象并呈现出概念的通货膨胀怪象,但恩格斯否认了进步中止的宿命论意义,指明了“真正人的道德”的进步方向。在此,道德进步的价值排序并非自然主义抑或法权性质的,而是在同时空的阶级道德特性比较之中得到澄清和证成。恩格斯将重启道德进步的希望从宗教神话与思辨理性之中转移到现实的人,重新唤起人们对道德进步的信念。宏观的道德进步在微观上表现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恩格斯的道德进步思想所揭示的不仅是道德进步的内在规律,也是人的价值实现可能,它奠基了人类走向未来文明的伦理信心。
- 张彦张彦
- 关键词:恩格斯道德进步
- 新时代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旨向要求与经验启示被引量:3
- 2023年
- 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引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举措。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五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把握其时代旨向、政治旨向、人民旨向和实践旨向相统一的内在结构,以及思想引领、学用结合、以上率下、重视实效的原则要求,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五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坚持突出“集中”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形式、不忘“学习”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任务,牢记“教育”是学习教育的重要目的,有助于新一轮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围绕主题、提质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领导核心。
- 张彦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从“六个必须坚持”领悟“八八战略”的科学方法论
- 2023年
- 2023年是“八八战略”提出20周年,“八八战略”能够具有历久弥新的理论生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在伟大的实践中孕育产生的,又是在实践中深化发展、贯彻落实的,是成功运用系统观念的典范,也是成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典范,具有高度的方法论自觉,孕育和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八八战略”的方法论自觉到“六个必须坚持”的高度凝练,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上的连贯性、完整性,指导意义上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
- 张彦
- 关键词:方法论自觉
- 经济、文化两维合力——打造杭州“茶都”文化产业
- 2005年
-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文化产业将成为2l世纪喷薄而出的“朝阳产业”,中国新兴的“第五产业”、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而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杭州的茶叶经济历史悠久,所以,茶经济与茶文化的有效结合,将对杭州打造“茶都”品牌城市,提升杭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 张彦
- 关键词:品牌形象经济发展
- “信息人假说”的当代建构被引量:24
- 2007年
- 信息是构成世界与人的基质。信息社会与网络时代所构建的“虚拟时空”,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对人性的传统认知,使得以往种种关于人的本性假说在信息网络时代面前显得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在网络空间中,“信息人”是活动主体,是网络伦理所要调节规范的道德对象,同时也是网络精神的主要体现者。网络社会所赋予“信息人”的自由、平等与多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也是信息人作为网络伦理的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性需要。这种人性需要,为信息科技推进网络自由、共享、平等、多元提供了社会动力,也使得“信息人假说”有了现实的基础与依据。“信息人假说”通过人的生存状态的更本质层面即信息交互作用层面,重新透视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将为人们超越以往传统社会的人性假说,获得网络时代人的行为解释的特定视角,求得对信息时代网络伦理与全球伦理发展的重要突破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
- 余潇枫张彦
- 关键词:信息人
- 构建教研相长三维系统 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被引量:8
- 2017年
- 大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需要多层次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其中,研究和探索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与共生互促系统,构建教研相长的三维系统,是当前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思政课教师教研相长、以研促教的三维系统构建方式主要基于"三个一致性":凝聚共识,深化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研究的"目标一致性";创设情境,强化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研究的"内容一致性";探索路径,优化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研究的"评价一致性"。
- 张彦
- 关键词:教学质量思政课教师
- 当代“价值排序”研究的四个维度被引量:18
- 2014年
- 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逻辑、财富逻辑等“物化”逻辑对人们的心理结构、生活方式和德性诉求等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并促使人们对价值选择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那么,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应如何寻求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一系列重大社会道德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处于怎样的道德立场,进行怎样的价值评价?其实,一味地站在道德高地,单纯地谴责“道德危机”、“道德滑坡”、“信仰失范”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解答下列难题:现在的“我们”处在怎样的“价值情境”中,在这样的“价值情境”中我们应如何审慎地思考自己的价值排序和价值定位。
- 张彦
- 关键词:维度资本逻辑道德判断市场经济
- 21世纪伦理学新走向——类伦理学被引量:9
- 2005年
- “类”是人性规定的特有范畴,它建构起了人对人自身认识的从未有过的价值维度,从而使伦理学真正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成为可能。特别是在“人类生存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人们对“类存在”、“类生命”、“类意识”、“类价值”、“类特性”、“类伦理”的认知与追求正渐渐成为新时代的突出性标志,为此,“类伦理学”将为全球性伦理问题的真正解决提供可切实依据的价值坐标。
- 余潇枫张彦
- 关键词:类存在类价值价值生命伦理学价值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