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娇 作品数:33 被引量:247 H指数:8 供职机构: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浙江省水痘减毒活疫苗上市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长春祁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长春祁健)生产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freezed-dried 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 V,以下简称水痘疫苗)在浙江省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浙江省2014~2015年报告的接种水痘疫苗后发生的AEFI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浙江省共收到369例AEFI报告,估算报告发生率为28.04/10万剂次,其中异常反应89例,估算发生率6.76/10万剂次,所有案例男女性别比1.11∶1,时间分布集中在5~8月份,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红肿、硬结等临床症状,异常反应中则以过敏性皮疹为主(68例,76.40%),60.70%发生在接种后当天,99.19%的病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水痘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以一般反应为主,异常反应发生率低,预后良好,显示长春祁健生产的水痘疫苗在浙江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李倩 潘雪娇 梁辉 符剑 马燕丽 汝东宇 栾明 沈红杰 陈海平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 安全性 浙江省水痘减毒活疫苗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0-2013年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评价水痘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3年报告的接种水痘疫苗后发生的AEFI个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浙江省2010-2013年累计报告接种水痘疫苗后发生的AEFI个案312例,报告发生率12.10/10万剂,异常反应报告94例,报告发生率3.64/10万剂。各地区报告差异性较大,报告发生率最高的市与最低的市相差近3倍,男女性别比为1.05∶1,夏季报告较多,年龄构成比以1岁组为主。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较多,异常反应则以过敏性皮疹为主,绝大部分反应发生在接种后1d内且预后较好。结论浙江省水痘疫苗安全性良好,但应重点关注急性过敏反应的监测、诊断及处置。 潘雪娇 李倩 戚小华 符剑 梁辉关键词:水痘减毒活疫苗 安全性 江西省农村居民乙肝防治知识调查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农村居民对乙肝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为今后有针对性的防控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省乙肝高发地区≥18岁的农村居民进行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 2 192名被调查者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4.19%,知晓程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老年人最低,为39.51%(4 129/10 450);不同受教育程度中文盲最低,为29.14%(998/3 425),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江西省农村居民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整体偏低,缺乏正确的态度及行为,应加大乙肝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控制乙肝传播。 潘雪娇 郑敏 涂秋凤 刘玮关键词:农村居民 乙肝 知晓率 浙江省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评价浙江省2012-2016年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2-2016年报告的乙肝疫苗接种后发生的AEFI个案,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浙江省2012-2016年累计报告乙肝疫苗接种后AEFI个案1 051例,报告发生率9.61/1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432.45,P<0.01).其中异常反应110例,报告发生率1.01/10万剂;严重AEFI共25例,报告发生率0.23/10万剂,其中19例为偶合症,死亡10例.男性多于女性(1.23∶1),以1岁内为主(915例,占87.06%),5-8月份占全年报告总数的43.20%,杭州市报告最多(352例),主要集中在第3剂次(671例,占63.84%).88.58%(931例)的AEFI发生在接种后1d内.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较多,异常反应则以过敏性皮疹为主(68例,报告发生率0.62/10万剂),预后较好.结论 浙江省乙肝疫苗安全性良好,但应重视偶合死亡反应的发生、诊断及处置,并进一步加强监测. 潘雪娇 符剑 沈灵智 谢淑云关键词:安全性 一种疫苗摇匀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疫苗摇匀装置,包括:机体(100),机体(100)中部为进行疫苗摇匀的工作区;摇匀机构(200),包括中心连接组件(202)、两组基板(201)和两组摇臂(207),中心连接组件(202)可转动地设置在机... 梁辉 何寒青 吕华坤 陈福星 潘雪娇 汪颖 陈雅萍 沈灵智浙江省肠道病毒71型疫苗安全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在浙江省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17年在浙江省接种EV71疫苗的儿童接种后发生的AEFI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浙江省2016-2017年累计报告接种EV71疫苗后发生的AEFI个案629例.报告发生率119.56/10万剂,其中异常反应报告71例,报告发生率13.50/10万剂,男性多于女性(1.13∶1),以13~24月龄内为主(269例,占42.77%),2-4月份占全年报告总数的35.93%.金华市报告最多(162例),主要集中在第1剂次(465例,占73.93%),55.64%(350例)的AEFI发生在接种后1d内.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较多,异常反应则以过敏性皮疹为主(38例,报告发生率7.22/10万剂),82.67%的病例最终痊愈.结论浙江省EV71疫苗安全性良好,但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潘雪娇 符剑 沈灵智 谢淑云关键词:接种 江西省乙肝高发地区育龄妇女KAP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育龄妇女对乙肝的认知水平、态度及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西省乙肝高发地区18~49岁育龄妇女进行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61名育龄妇女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5.76%,对乙肝的传播途径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误区。被调查妇女乙肝防治知识平均得分(11.44±5.10)分,妇女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得分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不到1/3的调查对象愿意与乙肝患者/携带者交往;文化程度和是否注射疫苗是影响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主要因素。乙肝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江西省育龄妇女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乙肝患者/携带者有一定的歧视现象,今后应针对低文化、高年龄、农民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乙肝防治基本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最终控制乙肝传播。 潘雪娇 郑敏 涂秋凤 刘玮关键词:育龄妇女 乙肝 知识-态度-行为 浙江省2008~2014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8-2014年接种疫苗后发生的死亡病例特征,评价预防接种用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浙江省2008-2014年报告的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信息及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全省共报告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32例,报告发生率为0.22/100万剂;其中偶合症23例(71.88%)、异常反应9例(28.12%),报告发生率分别为0.16/100万剂、0.06/100万剂。在9例异常反应死亡病例中,8例存在先天性免疫功能不良且合并其他感染死亡;1例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结论 2008-2014年各年预防接种后死亡发生在预期范围内,主要是偶合症;尸检有助于查明死因。 戚小华 李倩 潘雪娇 梁辉 符剑关键词:预防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浙江省2009-2014年卡介苗接种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卡介苗(BCG)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率,评价BCG接种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省2009-2014年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BCG接种数据及AEFI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共报告BCG接种后的AEF1262例,报告发生率为65.34/100万剂;一般反应80例,占AEFI的30.53%,报告发生率为19.95/100万剂;异常反应146例,占AEFI的55.73%。其中报告发生率为36.41/100万剂;接种事故8例,占AEFI的3.05%;偶合症28例,占AEFI的10.69%。报告的异常反应以BCG淋巴结炎为主,共114例,报告发生率为28.43/100万剂。严重异常反应中,全身播散性BCG感染病例5例,报告发生率为1.25/100万剂,主要发生在免疫缺陷症儿童中。BCG接种事故以注射过量、接种部位错误、消毒实施不严格为主。结论浙江省BCG接种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在安全范围内。 戚小华 凌罗亚 李倩 潘雪娇 符剑 谢淑云 陈恩富关键词:卡介苗 全球主要经济体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研究体系的启示 2023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感染持续全球大流行,促使了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和接种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如何有效应对可预期的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不良事件的规模性增长,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层面提前布局,从强化基础、促进合作、加强方法和能力、提高透明度和公众沟通等角度优化原有疫苗安全性监测体系,确保了该体系的良性、高效运行,可为我国相关领域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王慎玉 潘雪娇 邓璇 符剑 张杭杰 丁林玲 陈直平关键词:公众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