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茂
- 作品数:197 被引量:1,861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的支架治疗技术探讨
- 颈内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存在着较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高度狭窄及合并溃疡狭窄的病例并发症更高.阻碍着此项技术的开展.我院自1997年开展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高度颈内动脉狭窄的病例38例,未发生严...
- 李慎茂凌锋朱凤水王默力华扬吉训明缪中荣宋庆斌
- 文献传递
- 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13例(81%),嗜睡11例(69%),昏迷2例(12%),意识障碍总共13例(81%),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主要有抽搐及视物成双。影像学表现主要为丘脑水肿(87.5%)。DSA是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发现脑深部静脉引流障碍。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治疗、抗凝及对症处理。本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4例(87.5%),死亡1例。结论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和意识障碍。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丘脑水肿是其常见表现。早期血管内治疗及抗凝,预后较好。
- 张志肖剑伟张娟黄宗青刘洪涛周国强朱双根李慎茂
- 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脑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侧支循环状态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的DSA,判定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后,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及存在的主要方式。结果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出现频度,前交通动脉58例(83%),后交通动脉18例(26%),大脑前、后交通动脉均显影11例(16%),眼动脉70例(100%),脉络膜前动脉37例(53%),脉络膜后动脉5例(7%),同侧大脑前、后动脉或中动脉之间吻合12例(17%),同侧大脑前、中动脉之间吻合14例(20%),椎动脉造影示软脑膜吻合支3例(4%),基底节区前组和后组异常血管网(MMD)血管9例(13%)。结论DSA检查发现单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均存在不同的侧支循环。通过准确分析病变侧侧支循环形成状态和脑血管代偿能力,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陈星宇吉训明李慎茂缪中荣
- 关键词:侧支循环脑血管造影术
-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诊断准确性的评估被引量:125
- 2006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和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和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华扬刘蓓蓓凌晨段春刘强缪中荣李慎茂凌锋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彩色多普勒超声
- 脑动静脉畸形的比较影像学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 评价多种影像学检查对脑AVM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探讨优选检查路线。方法 搜集脑动静脉畸形(AVMB)54例,全部行CT、MR和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部分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全组病例均行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治疗,确证AVMB的诊断。结果 CT诊断AVMB的敏感度为4068%,而MR与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均为100%,后者在反映AVMB的循环时间、“盗血”情况和同时实施介入治疗等方面是其他检查方法不可替代的。TCD显示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加快。结论 CT和TCD对AVMB的诊断价值有限,前者仅用于合并颅内出血时,后者主要用于术中和术后脑血流的监测。MR可确定AVMB的诊断,但是若行介入治疗,仍需实施X线脑血管造影检查。
- 李慎茂李坤成朱凤水杨小平华扬董岩
- 关键词:比较影像学
-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应用双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患者与3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P<0.05);糖尿病组的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组血管病变均以颅内动脉病变为主,最易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P>0.05)。2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糖尿病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05%vs53.56%),且以弥漫性血管病变(64.63%)和无侧支血管代偿(71.18%)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支血管代偿为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狭窄程度更重,以颅内动脉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并且侧支代偿少。
- 杜大勇焦力群李慎茂朱凤水凌峰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血管疾病
- 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500例经验(英文)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措施。 方法 回顾性总结外科治疗的 5 0 0例Ⅰ~Ⅴ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动脉瘤的分级、手术时机的选择、控制性低血压麻醉、脑保护剂与暂时载瘤动脉阻断结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抗血管痉挛治疗、直接手术夹闭和导管栓塞等。 结果 46 5例手术治疗 ,手术病死率2 7%。 1990年前 2 10例病死率 3 8% ;1990年后 2 5 5例病死率 1 9% (35例动脉瘤栓塞无出血死亡 )。
- 丁育基李慎茂段安安华杨曹家康赵瑞林徐庚柳江
- 关键词:脑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假体植入
-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27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操作期的并发症。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单中心完成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2460例。其中男1608例,女852例,年龄为2~84岁,平均(60±3)岁。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共3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6%,其中局部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0.78%,分别为皮下血肿9例,动脉夹层3例,血管开口狭窄2例,导管打折2例。神经系统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0.29%,分别为血管痉挛3例,栓塞事件1例,其他(包括心慌、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3例。全身并发症共5例,发生率为0.20%,分别为对比剂过敏反应2例,对比剂肾病2例,鱼精蛋白过敏1例。经合理处理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后遗症。结论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单纯全脑血管造影术是安全的,并发症较低。同时随着造影设备的不断改进,术前术中准备充分,操作耐心细致,可进一步减少其并发症。
- 赵燕民朱凤水李慎茂缪中荣焦力群凌锋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手术并发症
- 初诊为静脉窦血栓的硬脑膜动静脉瘘5例分析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误诊、漏诊的原因及与静脉窦血栓(IVST)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7月收治的初诊为IVST最后诊断为DAVF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 5例患者中,3例有高颅压表现,1例为记忆力下降,1例有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均行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提示IVST,5例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成功治愈,术后均恢复良好,症状减轻。结论 DAVF多继发于IVST,但在诊断IVST时往往忽视DAVF,导致漏诊,延误治疗,故对于高颅压的患者或IVST的患者必须要想到DAVF的可能,避免误诊、漏诊,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 王利军吉训明张鹏李慎茂朱凤水焦立群缪中荣何川凌锋
- 关键词:动静脉瘘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评价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采用国产尿激酶(UK)用微量泵以1万U/min持续泵入,溶栓后常规使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清除自由基损伤等脑保护治疗。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功能转归进行评价,并记录颅内出血及死亡率。结果 28例中造影23例有血管闭塞,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6例,2例发生颅内出血,死亡1例。尿激酶用量在30万~75万U,平均(68.7±11.4)万U。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正常或有明显好转的21例(75%)。溶栓后早期(<24小时)症状加重7例(25%)。结论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 张广平刘楠李慎茂宋福京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