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中荣

作品数:373 被引量:3,483H指数:2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2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9篇血管
  • 195篇动脉
  • 85篇动脉狭窄
  • 82篇颅内
  • 64篇颈动脉
  • 60篇血管内治疗
  • 58篇缺血
  • 52篇成形术
  • 50篇脑血
  • 49篇血性
  • 49篇卒中
  • 47篇颅内动脉
  • 47篇脑血管
  • 43篇颈动脉狭窄
  • 43篇急性
  • 41篇血管成形
  • 39篇支架置入
  • 36篇症状
  • 36篇介入
  • 35篇症状性

机构

  • 19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5篇北京医院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兰州医学院第...
  • 5篇中国航天科技...
  • 4篇兰州大学第二...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3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聊城市人民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天津市环湖医...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63篇缪中荣
  • 144篇凌锋
  • 98篇李慎茂
  • 75篇朱凤水
  • 60篇宋庆斌
  • 50篇吉训明
  • 48篇张鸿祺
  • 47篇焦力群
  • 44篇莫大鹏
  • 43篇马宁
  • 41篇高峰
  • 28篇霍晓川
  • 27篇刘恋
  • 26篇华扬
  • 25篇孙瑄
  • 23篇张鹏
  • 23篇王大明
  • 22篇宋立刚
  • 22篇邓一鸣
  • 21篇支兴龙

传媒

  • 82篇中国脑血管病...
  • 47篇中国卒中杂志
  • 16篇中华神经外科...
  • 14篇中国现代神经...
  • 1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介入放射学杂...
  • 9篇中国股血管病...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祝您健康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脑与神经疾病...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临床荟萃

年份

  • 8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16篇2021
  • 22篇2020
  • 14篇2019
  • 13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6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17篇2011
  • 14篇2010
  • 14篇2009
  • 18篇2008
  • 13篇2007
  • 22篇2006
  • 28篇2005
3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性疾病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例1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率大于70%)成功置入支架,3支闭塞锁骨下动脉中1支成功置入支架,2支闭塞锁骨下动脉未能开通。7例经股动脉置入支架,1例经肱动脉逆行置入支架。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功置入后肱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伴有盗血现象的5例患者症状消失。随访2~24个月发现1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后9个月再狭窄,后再置入1枚支架,血管开通良好。1例患者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同时置入2枚支架后2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李郁芳蒋初明李冬华叶容珍李宇东张静缪中荣陈学明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血管内支架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取栓结局及相关因素研究: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发病4.5 h内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联合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与直接取栓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7月-2019年5月全国18家分中心发病4.5 h内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根据实际治疗方式,分为桥接治疗组(IVT+EVT)和直接取栓组(direct endovascular treatment,D-EVT)。主要结局为发病90 d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预后定义为mRS评分0~2分,采用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评估两组90 d预后的差异。结果研究纳入123例患者,平均年龄62.79±11.07岁,男性85例(69.11%),其中D-EVT组98例(79.67%),IVT+EVT组25例(20.33%)。与IVT+EVT组相比,D-EVT组取栓≥3次病例更多(26.52%vs 8.00%,P=0.04);多因素分析显示,IVT+EVT组良好预后比例高于D-EVT组(aOR 0.2,95%CI 0.06~0.71,P=0.01)。结论对于发病4.5 h内的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较单纯血管内治疗90 d神经功能预后更佳。
聂曦明温淼杨中华缪中荣刘丽萍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团血管影像学特点
2004年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团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结果 脑动静脉畸形团多表现为幕上、致密、类椭圆或不规则形 ,呈多支动脉的区域性供血 ,可伴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团形态存在多样性 ,结构复杂 。
黄庆凌锋苏正张鸿祺张鹏李萌缪中荣宋庆斌
关键词:血管造影影像学特点
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慢性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且存在病变侧上肢远端肢体乏力等缺血症状或明确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30 d内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及术后血管再狭窄等指标。根据血管内治疗后闭塞的锁骨下动脉开通结果分为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根据成功再通组患者所用支架类型分为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比较两组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的差异。对成功再通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血管再狭窄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无术后再狭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87例(82.1%),女性19例(17.9%),中位年龄61.0(56.8~67.0)岁。有91例(85.9%)血管成功再通,15例(14.2%)血管再通失败,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发病到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成功再通组35例(38.5%)采用自膨式支架,56例(61.5%)患者采用球扩式支架,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术后中位残余狭窄率分别为10.0%(10.0%~16.3%)和10.0%(5.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功再通组中有85例(93.4%)完成术后3个月到1年的随访并进行了CTA或DSA检查,随访中位时间为13.0(6.0~15.0)个月,术后再狭窄5例(5.9%),无术后再狭窄80例(94.1%),术后再狭窄组较无术后再狭窄组的中位年龄更高(64.0岁vs 59.5岁,P=0.027)。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是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孙勇杨波康开江高峰莫大鹏缪中荣马宁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神经影像
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王拥军赵性泉王伊龙刘丽萍缪中荣王春雪高培毅王春娟贾茜荆京董可辉林金嬉杨中华王晶濮月华
该项目属神经内科学领域。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和成人致残的首位病因,其高复发、高致残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干预人群不清,高危预警策略不明,循证治疗手段贫乏,个体化诊疗技术欠缺等。项目组以降低脑血管病复发率和致残率为目标,从...
关键词:
关键词:脑血管病
接触性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形成12例
2005年
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眼动脉的主要分支,是视器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其血栓形成后依其侧枝循环开放情况不同,临床表现不一:一过性黑蒙、眼前数指、手动及进行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若不能进行及时治疗多会导致失明.该病是眼科的急重症之一,而单纯眼科保守治疗疗效有限,近年我们对部分病人进行了接触性动脉溶栓,作者在宣武医院进修期间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形成经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例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陈安强朱凤水缪中荣李慎茂凌锋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接触性血栓形成动脉溶栓治疗急重症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四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探讨防止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例患者,1例右颈内动脉C4段重度狭窄伴左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2例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病变狭窄程度经DSA造影证实均在90%以上,狭窄长度为13-15 mm。在全身麻醉下,以Seldinger's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 F动脉鞘,使用6 F Envoy导引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将CypherTM支架准确定位后释放。 结果 DSA造影证实:1例右颈内动脉C4段伴左椎动脉开口狭窄,管径恢复正常,2例椎动脉V4段及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4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中已有应用,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一种新的尝试,临床效果及能否预防再狭窄,尚需进一步随访。
王建军缪中荣李慎茂朱凤水吉训明秦晓红宋庆斌凌锋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再狭窄
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2005年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缪中荣
关键词:介入治疗CEA放射性病理学
特发性大脑中动脉夹层(附3例报告)
目的通过对大脑中动脉夹层发病机理及影像学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发病规律,影像学特点。方法分别比较2例大脑中动脉夹层患者的MRI、脑血管造影结果及1例患者的脑血管造影及尸检材料。结果两例青年男性患者,均表现为发作性一侧肢体麻...
刘爱华贾建平缪中荣王默力
文献传递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眼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发病6 h内的急性CRAO患者行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接受降低眼压、神经营养、改善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传统治疗。溶栓后第2、28天和6个月分别进行视力和视野检查。结果溶栓前、溶栓后第2、28天和6个月患眼平均视力分别为1.5±0.1、4.2±0.2、4.4±0.3和4.6±0.5。溶栓后第2、28天和6个月,患者视野缺损<3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1.3%、34.7%和44.9%。患者视力改善与溶栓前患者的残余视力密切相关(r=0.292,P<0.05)。未发生脑缺血发作和颅内出血并发症。结论动脉内溶栓治疗CRAO能获得短期和长期的视觉功能改善,未增加与动脉内溶栓相关并发症。
张旭乡凌锋王梅英吉训明缪中荣朱风水李慎茂刘大川吴航郭丽杨惠青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血栓溶解疗法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