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田
-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文化的不可译性及翻译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又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综合体,其中不乏真善美,也掺杂了许多假恶丑。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传播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快捷和便利,同时也更加自由和混乱。因此,随着中国开放度的提升和外来文化的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越来越需要诊断。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十分密切,而翻译作为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自然就与民族文化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虽然民族语言文化的可通约性、人类思维的共性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彼此渗透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化的可能性,但各民族语言的独特性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空缺又常常使翻译几乎无法完成。所以,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不可通约性,翻译中绝对的"信"、"达"、"雅"是不存在的。其实,文化不可译性是翻译的最大难题,并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译者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和方法:意译、音译加注、变换比喻形象、情景翻译、归化异化与和而不同等等。
- 李华田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不可通约性文化不可译性
- 有效利用冗余信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被引量:1
- 2016年
-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的思想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的、并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且只有在语篇层面上批判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其中,冗余信息对提高阅读理解与欣赏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立足于信息冗余理论,分析冗余信息在词汇、句子和段落三个层次的表现形式,之后再说明信息传递的两个平面与受众的信道接受力,并进一步具体论述如何分辨和利用冗余信息并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 李华田
- 信息冗余理论与翻译实践
- 2009年
- 本文立足于翻译的新概念,运用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标准和信道接受力的理论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翻译中信息冗余现象的根源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就如何增加信息冗余度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同时还强调运用信息冗余规律应有合理的限度。
- 李华田
- 关键词:动态对等增益
- PBL-BTC英语多维阅读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通识教育课程“英语创意阅读”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从广义上讲,眼之所见、耳之所听、鼻之所闻、舌之所触、身之所感,皆为阅读。从狭义上讲,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以语言文字符号为媒介进行的思想交流,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态度积极的、并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心理认知过程,而且只有在语篇层面上进行批判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本文基于当今盛行的"四个转变"的教育理念,以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同时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英语创意阅读"为例,剖析阅读与欣赏的本质和核心,提出"基于小组合作的问题导入式英语多维阅读教育教学模式",并分析其特色、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
- 李华田
- 高校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跨文化交际由"人际间"、"比较的"和"互动的"三个核心概念组成,比较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交流和传播行为的异同,并侧重探讨其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由于不同民族或种族之间的文化可能存在文化重合、文化相通和文化空缺三种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所以,一个高校教师,无论他/她在国内或国外工作,也不管他/她讲授什么课程,其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其次才是知识传授的行为。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并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以跨文化交际学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及其培养的策略与途径,包括显性途径和隐性途径。
- 李华田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师教育文化跨文化交际
- 跨文化交际学视野下的英语谚语汉译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英、汉谚语由于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翻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还要深刻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并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替换、补充说明、变换比喻形象等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真正做好英语谚语的汉译工作。
- 李华田
- 关键词:英汉谚语跨文化交际
- 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被引量:11
- 2010年
- 翻译不仅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虽然语言的共性、人类思维的相似性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化的可能性,但语言的独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也使翻译有时无法进行。所以文化不可译性长期以来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化不可译性包括绝对不可译性和相对不可译性两种。其中绝对不可译性是无法消除的,但相对不可译性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 李华田
- 关键词:英汉互译不可译性
- 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被引量:30
- 2003年
- 通过对语言测试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 ,阐述了语言测试发展与外语教学发展的关系 ,指出语言测试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外语教学成效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是为教学服务的。充分发挥语言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 ,可促进外语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最后 。
- 李华田补爱华
- 关键词:语言测试外语教学反拨作用
- 跨文化交际学视野下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的思想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的,并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心理认知过程。影响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其中,语言因素指语言(词汇、语法、篇章)知识;非语言因素包括语言技能、阅读技巧和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等。而文化背景知识是阅读者最难跨越的一个障碍。要达到理想的阅读理解效果,就应通过广泛阅读来积累和丰富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相关知识。
- 李华田李健捷
- 关键词:英语阅读跨文化交际
- 通识教育类“英语创意阅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变革与探究被引量:2
- 2019年
-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英语创意阅读”课程是一门历经10年建设而完成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不仅将阅读范围立足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现实问题、热点话题,而且还对阅读理论和技巧进行了比较系统化的讲解。既强调阅读主题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兴趣的互动融合,又打通阅读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隔阂,解决了实践性课程难以进行系统化知识教学的难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多维阅读教学策略与云课堂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模式,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和阅读实践,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在构建和谐的、充满活力的生态课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建构外语教育的新价值。
- 李华田邹心胜
- 关键词:实践性课程创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