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 作品数:33 被引量:187 H指数:9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电子电信 更多>>
基于影像学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整合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医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更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各大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但随着这一模式的深度推行,教育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对提高时间利用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平台支撑,也为解决医学教育变革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在建立影像学云平台的基础上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整合课程中,通过解决整合课程面临的问题,实现了教学效果与学习体验的共同提升。 徐杰 方正 何晓静 陈林丽 刘佳 刘曦关键词:器官系统 整合课程 混合式教学 影像医学 教学改革 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间的夹角与左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探讨左冠脉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三者间的夹角与局部斑块形成和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行冠脉CTA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正常组44例和左冠脉病变组83例,病变组进一步分为LM组(18例)、近段组(57例)、中远段组(8例)。在重建图像上测量LM、LAD、LCX三者之间的夹角,分析左冠脉夹角与局部斑块形成和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LM与LAD间的夹角和LAD与LCX夹角(分支角)呈负相关(r=-0.356,P<0.05);LM与LCX间的夹角和分支角也呈负相关(r=-0.662,P<0.05)。近段组分支角(90.9°±20.0°)与正常组(72.7°±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段组LM与LCX夹角(117.8°±16.0°)与正常组(129.5°±15.9°)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AD近段斑块形成与分支角呈正相关,和LM与LCX夹角呈负相关。当分支角>70°时,左冠脉斑块形成概率将会增加。结论分支角、LM与LCX间夹角均与LAD近段斑块的形成和分布相关,利用多层螺旋CTA能够为左冠脉斑块形成、风险预测及介入治疗术前提供无创、准确、快捷的相关特征信息。 吴渝千 陈婷 郭大静 方正 刘佳关键词:冠脉 CT血管成像 斑块 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在评价左心腔容积及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评价非选择性连续患者左心腔的容积及功能,初步探讨其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集150例连续患者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剔除分析失败的15例患者,135例分析成功者。根据超声图像质量分为图像良好组(102例)和图像欠佳组(33例),以传统技术为参照标准,探讨自动定量技术评价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房最大容积(LA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在图像良好患者中,分析不同心动周期对自动定量技术的影响,此外,进一步根据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及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分为左心增大组与左心正常组,分析边界优化对两组患者的意义。结果①自动定量技术成功分析135例患者,各参数两种技术间相关性较好(r值:LVEDV 0.90,LVESV 0.87,LAV 0.86,LVEF 0.67;均P<0.01)、一致性较好[平均测量差异:LVEDV 11.9 ml,LVESV 6.4 ml,LAV 9.0 ml,LVEF -0.41%;一致性区间:LVEDV(-6.1-29.9)ml,LVESV(-7.9-20.7)ml,LAV(-7.3-25.3)ml,LVEF(-12.5-11.7)%]。②图像质量良好组各参数两种技术间相关性及一致性优于欠佳组(均P<0.05)。③自动定量技术各参数不同心动周期间相关性好(r值:LVEDV 0.96,LVESV 0.96,LAV 0.95,LVEF 0.80;均P<0.01)。④左心增大组自动定量技术边界优化后LVEDV、LVESV均增大,LVEF减小(均P<0.05)。⑤自动定量技术各参数测值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优于传统技术。结论自动定量技术作为一种简便可行且客观的超声手段,评价左心腔容积及功能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滕花 任建丽 冉海涛 冉海涛螺旋CT多种显示方法对结直肠肿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多种显示方法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结直肠肿瘤病例作16层螺旋CT 扫描,将原始横断面图像以及在工作站经后处理技术获得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 方正 赵建农 郭大静 余聪 谢微波 钟维佳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多层螺旋CT 结肠成像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对钙化斑块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时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诊断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斑块的患者,共112支血管,所有患者均做了CCTA (采用320排容积CT)和ICA检查。以血管为单位,计算TAG;并以CCTA目测法评价钙化斑块处管腔的狭窄程度。以ICA结果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50%)、中度组(50%~69%)和重度组(≥70%)。比较TAG在3组间的差异;计算并对比分析TAG、CCTA和TAG+CCTA诊断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轻度组85支,中度组40支,重度组14支。3组的TAG分别为-14.400±7.024、-27.307±6.222和-37.325±11.187,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判断中度及以上狭窄时,TA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4.44%和81.03%,TAG、CCTA和TAG+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0.579和0.934,其中TAG与CCTA (P<0.001)、CCTA与TAG+CCTA (P<0.001)间有显著性差异;判断重度狭窄时,TA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5.71%和87.76%,TAG、CCTA和TAG+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0.551和0.926,其中TAG与CCTA(P<0.001)、CCTA与TAG+CCTA (P<0.001)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AG随着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增加而降低;应用TAG可显著提高CCTA对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度。 李曦蕊 方正 杨国华 韩飞关键词:CT血管成像 钙化斑块 管腔狭窄 对比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与3.0 T MRI、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与3.0 T MRI对比,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及超声心动图(2-dimension echocardiography,2DE)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左心室功能异常的患者64例,在1周内完成320排动态容积CT、3.0 T MRI及2DE 3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所获得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每搏输出量(SV)。结果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获得的S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1,P=0.424);而EF、EDV及ES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3.406,P=0.035;F=4.647,P=0.011;F=5.235,P=0.006)。进一步两两对比3种检查方法间的EF、EDV及ESV值:320排CT与3.0 T MRI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829,P=0.804,P=0.665);320排CT与2DE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9,P=0.006,P=0.003);2DE与3.0 T MRI间的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33,P=0.013,P=0.011)。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可以准确描述左心室功能,并能较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地反映左心室功能参数,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曾国飞 方正 郭大静 张波莉 陈婷关键词:心脏 心室功能 螺旋CT多种显示方法对结直肠肿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2008年 目的对比研究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多种显示方法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结直肠肿瘤病例作16层螺旋CT扫描,将原始横断面图像以及在工作站经后处理技术获得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 ation,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透明显示(Raysum)、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管壁显示(Wall View)和全景平铺显示(virtual dissection,VD)图像,按病变长度、累及肠壁周径和分型3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病变均经结肠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结果对病变长度的显示,Wall View、SSD和Raysum的符合率(分别为97.6%、95.2%、95.2%)都高于CTVC(78.6%)和横断面(73.8%);对病变累及肠壁周径的显示,VD的符合率(100%)高于CTVC、SSD、Raysum和横断面(分别为85.7%、80.9%、80.9%、78.6%);对病变分型的显示,CTVC的符合率(90.5%)高于SSD、Raysum和VD(分别为71.4%、71.4%、61.9%);Wall View的符合率(88.1%)高于VD(61.9%)。结论CT结肠成像的7种不同显示方法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各有优劣,合理的选择成像方法并联合运用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方正 赵建农 郭大静 余聪 谢微波 钟维佳关键词:多层螺旋CT CT结肠成像 结肠直肠肿瘤 后处理 重组卷积核联合高级迭代重组在优化CT冠状动脉支架成像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重组卷积核联合高级迭代重组对改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支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在第三代双源CT行CCTA扫描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37例,共52只支架,以3种重组卷积核(软核,Bv40;中核,Bv44;锐核,Bv49)联合5种高级迭代重组(ADMIRE 1~5)得到15种组合的冠状动脉支架图像。由两名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按1~5分评分。以支架内腔的CT值、噪声、对比噪声比(CNR)作为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指标。分别对比分析15种组合间、具有可判读性(平均分≥3)的图像间以及优秀图像间(平均分≥4)的差异。结果主观评价中,15种组合间、具有可判读性的图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优秀图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客观评价中,随着迭代强度的增加图像噪声逐级降低,CNR逐级增高;随着卷积核值的增加,图像噪声逐级增加,CNR逐级降低。各组图像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种组合间、具有可判读性的图像间、优秀图像间噪声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重组卷积核与高级迭代重组影响支架的显示情况。锐核可以明显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高迭代强度能够降低图像噪声并提高CNR;Bv49+ADMIRE 5的组合获得的冠状动脉支架图像最优。 余菡 曹闻挺 韦鑫 石永贵 艾光勇 陈金华 方正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 基于SPOC与T-PAC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22年 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图像资源管理困难、教学方式单一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基于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与T-PACS(教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的线上资源,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设计课前自学、课中互动、课后拓展3个教学环节,贯穿线上与线下教学,再结合混合式考评,实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方正 张维 何晓静 刘佳 陈林丽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学 在线教学 CT纹理分析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和预测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CT纹理分析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和预测恶性结节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包括122例良性病变(良性组)及52例恶性病变(恶性组);根据是否淋巴结转移将恶性组患者分为转移亚组(n=22)与无转移亚组(n=30)。采用Mazda软件于动脉期CT图像提取纹理特征,并以Fisher方法对纹理特征进行降维,分别获得良性组与恶性组、转移亚组与无转移亚组的最优纹理特征。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转移亚组与无转移亚组间最优纹理特征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以ROC曲线法分析独立预测因子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结果共提取279个纹理特征,经降维后获得良性组与恶性组各10个最优纹理特征参数,除参数S(5,-5)InvDfMom外,其余参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数Vertl_GlevNonU、45dgr_GlevNonU是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Vertl_GlevNonU、45dgr_GlevNonU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佳阈值分别为21.11和33.61,前者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73.80%及73.10%,后者分别为0.77、68.90%及75.00%。恶性组内转移亚组与无转移亚组间最优纹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CT甲状腺结节纹理特征分析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价值,而对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淋巴结转移价值有限。 陈镜键 方正 钟维佳 邹欣芯 游涛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纹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