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MPO、MHR、Lp-PLA2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的临床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在AMI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8月-2024年3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2例(心绞痛111例,AMI 111例)及健康对照者111名。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上转发光法检测MPO、Lp-PLA2水平,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得出MHR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研究指标的诊断效能;MPO、MHR、Lp-PLA2在AMI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阳性率比较用χ^(2)检验。结果AMI组血清MPO、MHR、Lp-PLA2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416、47.623、24.74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PO、MHR、Lp-PLA2是冠心病患者发生AMI的相关因素(P均<0.05)。MPO+MHR+Lp-PLA2筛查AMI的AUC为0.955,高于高敏肌钙蛋白I的AUC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0,P=0.043)。MPO+MHR+Lp-PLA2在冠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MPO、MHR、Lp-PLA2单项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861、12.602、12.602,30.388、6.750、6.750,P均<0.05)。相较于轻度狭窄及单支狭窄,重度狭窄及多支狭窄的AMI患者的MPO+MHR+Lp-PLA2阳性检出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2、7.111,P均<0.05)。结论AMI患者MPO、MHR、Lp-PLA2水平显著增高,MPO、MHR、Lp-PLA2是冠心病发生AMI的相关因素。三者联检在AMI的诊断及病情监测(提示轻、中度冠状动脉狭窄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方面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杨自力杨自力张洁党好刘姗
- 关键词:冠心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拷贝数与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患者HCV-RNA与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AFP-L3/AFP)的相关性,分析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向肝癌发展的进程中HCV-RNA与AFP-L3/AFP变化特点。方法收集临床已确诊的单纯HCV患者80例,其中44例为肝硬化患者,36例为丙型肝炎肝癌组,肝硬化组进行3、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果分为转移肝癌组及治疗有效组,选取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不同组间HCV-RNA及AFP-L3/AFP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肝硬化组平均HCV-RNA、AFP-L3/AFP为7.15×10^3 copy/mL、44.3%,与对照组比较(400copy/mL、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平均HCV-RNA、AFP-L3/AFP为8.33×10^9 copy/mL、3.35%、与丙型肝炎肝癌组(5.71×10^7 copy/mL、94.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3个月随访有4例发展为肝癌,6个月后有8例发展为肝癌。结论对HCV引起的肝硬化患者应联合、动态检测HCV-RNA与AFP-L3/AFP,以便早期及时发现肝癌。
- 杨自力马永能彭秀娟刘慧玲张洁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 HCV基因分型、AFP-L3与P53抗体联合检测在HC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HCV基因分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P53抗体联合检测在HCV相关肝细胞癌(HCV-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HCV-HCC患者84例及良性肝病对照组(丙型肝炎患者、HCV肝硬化患者)84例。分别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ELISA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CV基因分型、P53抗体、AFP-L3。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对HCV-HCC的诊断价值。结果HCV-HCC组HCV 1b基因型(%)、AFP-L3(%)、P53抗体明显高于良性肝病对照组(χ^2=5.714、Z=-9.27、Z=-9.9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V基因分型、AFP-L3(%)、P53抗体对HCV-HCC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将上述单项指标重新拟合并建立模型:Logit(Y)=-3.881+0.031X AFP-L3(%)+0.043X P53+1.218X HCV基因分型。Y为联检的阳性概率值。Y筛查HCV-H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明显高于HCV基因型的0.758(Z=6.17,P<0.001)和AFP-L3(%)的0.863(Z=3.97,P<0.001)及P53抗体的0.887(Z=3.07,P=0.002)。Y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项中较高的检测指标,分别为0.945、90.90%、94.00%、93.80%、91.16%及92.44%。结论HCV 1b基因型(%)、AFP-L3(%)、P53抗体含量与发生HCV-HCC的风险有关,三者联检对HCV-HC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杨自力张任飞何欣张洁万祎
-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甲胎蛋白类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 HCV基因型、AFP与P53抗体、ANA在HC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肝细胞癌(HCV-HCC)患者HCV基因型、甲胎蛋白(AFP)与P53抗体、抗核抗体(ANA)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HCV-HCC患者100例。分别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ELISA方法、电化学发光法、间接免疫荧光(ⅡF)检测HCV基因型、P53抗体、AFP、ANA。比较不同AFP分组中HCV基因型、P53抗体、ANA结果分布的差异,分析HCV基因型、AFP与P53抗体、ANA的相关性;比较HCV基因型、AFP、P53抗体、ANA在不同HCV-HCC病理特征中的阳性率。结果HCV 1b型HCV-HCC患者的P53抗体、AFP及ANA分布结果明显高于非1b型患者(Z=-3.741、-6.846、-5.042,P均<0.001)。按AFP阴性(AFP<8.1 ng/mL)及AFP阳性(AFP≥8.1 ng/mL)分组,不同AFP分组的P53抗体、HCV基因型、ANA分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34、χ^(2)=77.946、Z=-7.590,P≤0.001),且98.59%(70/71)的1b型患者AFP为阳性,96.00%(24/25)的非1b型患者AFP为阴性。分别按HCV基因型与AFP分组做相应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AFP与P53抗体、ANA呈正相关(r=0.785、0.545,P均<0.001);HCV基因型与AFP呈负相关(r=-0.512,P<0.001),即当HCV基因型由1b型转换为非1b型时,AFP检测值将降低。肿瘤大小>3 cm的HCV-HCC患者HCV 1b型、AFP阳性率明显高于≤3 cm的患者(HCV 1b型:82.00%vs. 57.14%;AFP:78.00%vs. 14.29%;χ^(2)=6.278、33.473,P均<0.05);发生肝外转移的HCV-HCC患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患者(76.32%vs. 21.57%;χ^(2)=26.376,P<0.001)。晚期(Ⅲ+Ⅳ期)HCV-HCC患者P53抗体及A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患者(P53抗体:91.38%vs. 61.76%;ANA:63.79%vs. 23.53%;χ^(2)=11.945、13.906,P均≤0.001);中低分化的HCV-HCC患者P53抗体及A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患者(P53抗体:82.86%vs. 52.50%;ANA:62.86%vs.35.00%;χ^(2)=7.741、5.804,P均<0.05)。结论 AFP检测水平与HCV基因型有关,P53抗体及ANA的阳性率与提示HCV-HCC预后不良的临床
- 杨自力张洁陈娟娟任皓月万祎
- 关键词:肝细胞癌
- 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及对策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及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感染情况,对医务工作者开展有效的乙肝、丙肝检测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在职及退休职工进行乙肝两对半及丙肝的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68例医务工作者中乙肝感染7例(0.91%);丙肝感染9例(1.17%);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652例(阳性率84.89%);34例退休医务人员中乙肝感染3例(8.82%)、丙肝感染6例(17.6%),明显高于在职医务人员。结论医院总体乙肝及丙肝感染率低于全国感染率,但退休医务人员乙肝及丙肝感染率远远高于全国感染率。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应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率,如有职业暴露的需及时上报相关职能科室,注射疫苗,重视自身防护。
- 杨自力马永能张鹏刘慧玲张洁
-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 抑郁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并比较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表型,为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110例为患者组,其中轻度组34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38例。同期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随机抽取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患者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56^+CD16^+NK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重度组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组CD3^+CD8^+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高于对照组,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和绝对值较健康人群低,而CD3^+CD8^+T细胞比例和绝对值较健康人群高,且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的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CD56^+CD16^+NK细胞比例和绝对值存在差异。
- 马永能何芳张洁蒋伟彭碧邱晓勤曾覃平
- 关键词:抑郁症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免疫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