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斗
- 作品数:100 被引量:38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物理防治薇甘菊过程中的除草剂混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防治薇甘菊过程中的除草剂混用方法,涉及植物保护领域的农药应用技术。基于薇甘菊机械损伤后对除草剂的敏感性,薇甘菊生长旺盛期进行刈割后4~9天,采用乙氧氟草醚和噻吩磺隆的互作增效且其的质量配比为3.75~...
- 张付斗杨韶松郑凤萍 杨云海申时才徐高峰 张志燕金桂梅
- 红薯对农田杂草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为了解红薯(Ipomoea batas)对农田杂草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研究了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建水县5种不同覆盖度红薯田的杂草种类、密度、重要值及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红薯田共统计到25种杂草,隶属18科。其中4种入侵植物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鬼针草(Bidens pilosa)、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和2种本地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密度较高,为红薯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物种。随红薯覆盖度增加,杂草优势物种的密度和重要值显著降低(P<0.05),然而2种本地物种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和早熟禾(Poa annua)密度却显著增加,2种本地物种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和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重要值与红薯覆盖度成正相关(P<0.05)。红薯覆盖度为1–25%和26–50%时,杂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23.5、24.5)、Simpson指数(0.89、0.85)、Shannon-Wiener指数(2.36、2.35)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75、0.73)较高,说明中低水平的红薯覆盖度有利于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以推断,红薯种植改变了农田杂草的群落结构,有利于限制优势杂草和入侵杂草的发生危害,中低水平的红薯覆盖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旱田替代化学除草剂的生态控草措施。
- 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金桂梅张玉华
- 关键词:IPOMOEA杂草密度入侵杂草
- 利用红薯和扁豆组合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
- 一种利用红薯和扁豆组合替代控制薇甘菊的方法,属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综合防控的技术领域。该方法是在薇甘菊出苗后生长30天时,采用等行距种植方法设置红薯和扁豆组合与薇甘菊混种,红薯:薇甘菊:扁豆的行数比为1~2:1:1~2或扁豆...
- 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李迪宇杨韶松金桂梅陶琼温丽娜
- 氟草烟与莠灭净混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
- 氟草烟与莠灭净混用防治薇甘菊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配比:氟草烟与阿灭净的重量配比为1∶7.5~15;(2)使用方法:在薇甘菊萌发至开花前将氟草烟与阿灭净分别溶解再混合兑水喷雾,(3)使用量:氟草烟用量为6-8g/6...
- 张付斗徐高峰李天林
- 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稻田眼子菜的除草剂减施增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眼子菜苗龄28~34天,即眼子菜幼苗叶片由红色完全转变绿色后的2~8天,将除草剂扑草净和黄腐酸混配兑水30公斤/亩,定向茎叶喷雾在杂草植株表面;在眼子菜幼苗...
- 张付斗徐高峰杨韶松申时才金桂梅吴迪
- 文献传递
- 除草剂混用防除麦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 隆、扑草净、丁草胺及其两两按比例混用11个配方在冬麦田进行药效试验,及其残留对后茬作物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麦田不同杂草对三种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三种除草剂每两种混合使用均对冬小麦生育期杂草防治起到扩大杀草谱的作用;绿麦隆...
- 李天林张付斗杨韶松和丽忠梅红王琳
- 关键词: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
- 陆稻地杂草发生与危害及其防除研究
- 作者1985~1998,1999~2000年对陆稻杂草种类、群落及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云南省陆稻地杂草有23科,50余种,外来杂草一种;多年生杂草的为害有上升的趋势.杂草发生消长与降雨有密切关系,杂草发生高峰期在...
- 郭怡卿张付斗赵国晶
- 关键词:陆稻杂草发生稻田杂草杂草危害化学除草
- 文献传递
- 薇甘菊不同生长方式下的繁殖特征比较被引量:9
- 2011年
-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攀缘生长与伏地生长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和繁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湿生境条件下,攀缘生长的植株与伏地生长的植株相比对主茎的生物量投资较大,而对分枝茎的生物量投资则相对较小;但在干旱生境条件下,攀缘生长的植株对主茎和分枝茎的生物量投资均较伏地生长的植株小。在潮湿与干旱生境中,攀缘植株的繁殖投资分别为0.429g·g-1和0.342g·g-1,显著高于相同生境中的伏地植株。在薇甘菊种群的补充与更新过程中,攀缘生长的植株以有性生殖占主导地位,在潮湿与干旱生境中产生的个体分别占种群数量的84.7%和62.6%;伏地生长的植株则主要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在潮湿与干旱生境中有性生殖产生的个体仅占种群数量的40.4%和35.9%。生长方式与土壤水分二因子互作效应对薇甘菊的生物量分配和繁殖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生长方式的薇甘菊对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
- 张付斗李天林徐高峰吴迪张玉华
- 关键词:薇甘菊繁殖特征
- 2种农作物对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与生长的影响
- 2024年
- 旨在评估农作物红薯与香茅草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茎节克隆繁殖及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采用红薯和香茅草的地上部分粉碎物,对空心莲子草茎节实施了3种不同处理:表层覆盖、混土栽培和水提液浇灌。通过测定茎节的存活率、生物量及酶活性等指标,评估不同处理对空心莲子草影响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g/kg的处理浓度下,经过红薯混土栽培和香茅草水提液浇灌处理后,空心莲子草茎节的存活率分别降至55.56%和43.75%。相比之下,高浓度(100 g/kg)的水提液浇灌处理显著抑制了空心莲子草的茎长(红薯:3.37 cm,香茅草:2.25 cm)、根长(红薯:3.34 cm,香茅草:2.62 cm)、叶面积(红薯:0.46 cm^(2),香茅草:0.37 cm^(2))及生物量(红薯:0.19 g,香茅草:0.13 g)。此外,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这些变化反映了植物应对氧化应激的生理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100 g/kg的高浓度红薯与香茅草处理能显著抑制空心莲子草的茎节克隆繁殖与幼苗生长,尤其是通过水提液浇灌的方式效果更为显著。这一发现对于开发新的植物生长调控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吴冉迪葛丽清张付斗申时才杨云海杨韶松郑凤萍范泽文高家乐徐高峰
- 关键词:空心莲子草红薯香茅草克隆繁殖
- 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和经济阈值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研究云南麦田虉草属2种外来入侵杂草奇异虉草Phalarisparadoxa L.和小子虉草Phalarisminor Retz.的生物学特性、对小麦的竞争性与危害性以及经济阈值,为了解和防控两种外来入侵杂草奠定基础。【方法】温室条件下,以小麦云选2号作为参照和受体植物,采用密度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比较奇异虉草、小子虉草和云选2号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分析两种杂草对云选2号的竞争效应、产量性状影响以及经济阈值。【结果】营养生长阶段云选2号的株高、叶长和叶宽以及生长发育速度均显著大于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而生殖生长阶段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生长发育速度则快于云选2号,但三者的生育期却无较大差异,分别为:小子虉草(129.33d)>云选2号(128.78d)>奇异虉草(124.78d)。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对云选2号的竞争作用与密度正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对云选2号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其中小子虉草的竞争能力强于奇异虉草。不同密度的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与云选2号混种,云选2号的产量性状受到显著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函数模型y=96.5687×(1-e-[(x+2.1672)/54.5604]^0.8220)和y=96.3346×(1-e-[(x+2.5306)/46.7132]^0.7918)可较好拟合不同密度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与云选2号产量损失间关系。田间人工防除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经济阈值分别为3.07和2.63株/m2,化学药剂精恶唑禾草灵(骠马,Fenoxaprop-ethyl,德国拜耳公司)防除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经济阈值分别为1.71和1.61株/m2。【结论】温室条件下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的生物学特性与小麦云选2号存在一定差异;奇异虉草和小子虉草对云选2号存在较强的竞争作用,与云选2号混种对小麦的产量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单芹丽张云吴迪
- 关键词:经济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