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红

作品数:19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0篇梗死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6篇脑血
  • 5篇血性
  • 5篇预后
  • 5篇缺血
  • 5篇急性
  • 4篇成像
  • 3篇血管
  • 3篇血流
  • 3篇综合征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流
  • 3篇基底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 3篇CT灌注
  • 3篇CT灌注成像

机构

  • 19篇吉林大学第四...
  • 7篇吉林大学第二...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19篇常红
  • 17篇崔勇
  • 16篇田晶
  • 8篇刘海波
  • 5篇肖秀伟
  • 3篇付跃波
  • 3篇张艳凤
  • 3篇张晓红
  • 3篇蔡利颖
  • 3篇赵素岗
  • 2篇杨志勇
  • 2篇高咏红
  • 2篇于晓红
  • 2篇邓玉云
  • 2篇李红儒
  • 1篇李振举
  • 1篇李薇
  • 1篇徐文秀
  • 1篇吕忠敏
  • 1篇刘晓梅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研究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厂矿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前体蛋白在早期急性脑梗死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患者Tp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发病24h内入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发病48h、72h、7d、10d抽取静脉血;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pP。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pP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h内TpP开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达到高峰,7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7d明显下降,10d逐渐恢复正常。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21例,血浆TpP峰值水平为(12.35±1.08)μg/ml;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9例,血浆TpP峰值水平(19.35±1.56)μg/ml。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患者Tp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损伤越重,TpP水平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血浆TpP水平亦不同,TpP可作为诊断、了解发病过程、判断预后、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田晶王亚清崔勇常红
关键词:血栓前体蛋白预后
CT灌注成像+CTA超早期诊断脑梗死与常规CT、增强CT、MRI的对比分析研究
赵素岗常红付跃波李红儒崔勇蔡利颖肖秀伟刘晓梅吕忠敏楮继农邓玉云杨志勇杨学东李振举刘华锋
该组采用CT灌注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并可以根据各种参数的比值及相互关系提供相关的血液动力学的功能信息。CT灌注成像反映脑血流量改变灵敏度很高,因而对脑梗死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它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
关键词:
关键词:CT灌注CTA超早期脑梗死
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P-选择素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P-选择素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24 h内,表现为部分或完全前循环梗死,男26例,女14例,年龄37~78(55.14±10.23)岁;在患者入院时、24 h、48 h、72 h、7 d抽取静脉血,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采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浆P-选择素;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情况,以CSS评分评价患者4周后恢复情况。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在发病后24 h开始显著升高并达到高峰,48 h明显下降,7 d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7 d P-选择素水平与自身24 h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选择素峰值水平在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在不同预后(治疗后进步与无变化)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血浆P-选择素水平不同,在发病后24 h开始显著升高,并达到高峰,P-选择素表达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指标。
崔勇田晶张晓红肖秀伟常红
关键词:P-选择素预后
4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对4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老年人多见,常以眩晕起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位改变和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头部核磁共振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以上的病灶,常以丘脑及中脑病变为多见,合并其他部位的梗死,如小脑、枕叶、颞叶等。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等。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主要依靠核磁共振的改变,预后较差。
常红刘海波肖秀伟田晶崔勇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梗死核磁共振成像
^(99m)Tc-ECD脑SPECT显像对急性脑部缺血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SPECT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同一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进行SPECT及CT检查。结果:本组45例患者SPE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1.1%(41?45),表现为病灶区rCBF减低或缺损,其异常部位与临床表现相符。CT异常检出率为15.6%(7?45),表现为低密度灶分布,其中6小时以内0例,6~24小时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0例,且SPECT所见病灶明显多于CT所见,SPECT与CT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χ2=13.5,P<0.01)。结论:SPECT可探查到脑组织代谢和功能性损伤,可灵敏的探查到损伤部位的血流灌注变化,此时尚未发生形态学变化。SPE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参考意义。
刘海波常红田晶李艳辉崔勇
关键词:脑缺血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放射性核素显像
CT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前期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平扫、CT增强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MRI及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50例平扫中CT未发现新的脑梗死灶,增强扫描均未发现新脑梗死灶,MRI发现缺血灶34个,CTA发现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大脑后动脉及后交通动脉闭塞。CT灌注成像发现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Ⅰ1期4例、Ⅰ2期28例、Ⅱ1期14例、Ⅱ2期4例。结论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常规CT、MRI无异常发现。CT灌注成像可超早期发现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其影像学分期可区分低灌注的脑局部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尤其对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更有重要的价值。
崔勇常红付跃波邹吉华
关键词: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灌注成像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控制血压、颅压,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6例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脉输注,1次/d,连用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田晶常红崔勇蔡利颖
关键词:丹红急性脑梗死疗效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性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36%,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为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溶栓治疗不增加出血的危险性,但容易形成局部血肿,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优于未出血组。结论脑栓塞、皮质梗死、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容易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与原有梗死灶大小及部位有关,优于未出血组,大量出血形成血肿预后不良。
田晶刘海波魏英玲常红崔勇
关键词:出血性梗死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匹配,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2周后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病情允许时在发病后1~3d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结果治疗90d康复组ADL(81.56±20.31vs65.42±18.53,P<0.05)、NIHSS评分(7.06±1.25vs11.05±1.59,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ADL,提高患者肢体、语言、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高咏红曲丽田晶常红徐文秀
关键词:脑卒中预后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脑血流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方法对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同时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结果SPECT检出阳性率为10.34(%3/29)。表现为病灶区rCBF减低或缺损,其异常部位与临床表现相符。神经功能缺损越重,rCBF的灌注缺损就越低。结论在患者尚未发生脑组织结构异常的代谢和功能性损伤时,SPECT可灵敏的探测到损伤局部的脑血流变化,对估计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常红田晶崔勇刘海波张艳凤于晓红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血流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