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晶

作品数:41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8篇急性
  • 15篇脑血
  • 11篇血管
  • 11篇脑梗
  • 11篇梗死
  • 10篇综合征
  • 10篇脑梗死
  • 9篇预后
  • 8篇出血
  • 7篇多器官功能
  • 7篇血管病
  • 7篇器官
  • 7篇器官功能
  • 6篇蛋白
  • 6篇多器官功能障...
  • 6篇血流
  • 6篇血性
  • 6篇器官功能障碍
  • 6篇缺血
  • 6篇卒中

机构

  • 38篇吉林大学第四...
  • 23篇吉林大学第二...
  • 15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瓦房店市中心...

作者

  • 41篇田晶
  • 27篇刘海波
  • 20篇崔勇
  • 16篇常红
  • 5篇张艳凤
  • 4篇于晓红
  • 4篇肖秀伟
  • 3篇付跃波
  • 3篇赵节绪
  • 3篇高咏红
  • 3篇刘群
  • 3篇张晓红
  • 3篇蔡利颖
  • 2篇刘德新
  • 2篇孙宏志
  • 2篇宋德彪
  • 2篇魏英玲
  • 1篇姜兴权
  • 1篇李薇
  • 1篇杨志勇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研究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前体蛋白在早期急性脑梗死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患者Tp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发病24h内入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发病48h、72h、7d、10d抽取静脉血;对照组为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pP。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pP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4h内TpP开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达到高峰,72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7d明显下降,10d逐渐恢复正常。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21例,血浆TpP峰值水平为(12.35±1.08)μg/ml;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9例,血浆TpP峰值水平(19.35±1.56)μg/ml。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患者Tp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损伤越重,TpP水平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血浆TpP水平亦不同,TpP可作为诊断、了解发病过程、判断预后、评价治疗效果的指标。
田晶王亚清崔勇常红
关键词:血栓前体蛋白预后
急性脑卒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6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MODS148例。结果本组MODS发生率为11.73%,死亡67例,病死率为45.27%。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合并有慢性疾病、发病早期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高,病死率随着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年龄、体温、血糖、尿素氮、肌酐均较高,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健康状况、衰竭器官的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的分值为主要死亡因素,病变部位靠近中线及基底动脉系统者MODS的发生率高。结论MODS多发生在急性脑卒中后4h~14d,发生的顺序依次为肺脏、胃肠道、肾脏、心脏,提示MODS的防治除控制原发病外,还应对易受累脏器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并强调全身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刘海波赵节绪田晶孙宏志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急性脑血管病引发SIRS/MODS患者CD14 mRNA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有核细胞CD14mRNA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过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153例ACVD患者按病情发展分为单纯ACVD组60例、ACVD引发SIRS组45例及ACVD引发MODS组48例,随机选择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4组对象外周血有核细胞CD14 mRNA的表达。结果 ACVD患者发病第3日CD14 mRNA表达明显升高,CD14mRNA的表达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对照组→单纯ACVD组→ACVD引发SIRS组→ACVD引发MODS组)呈递升趋势(P<0.01),且4组两两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CVD引发MODS组中,积分≥9分患者CD1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9分患者(P<0.05),死亡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CD14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1)。结论 ACVD这一外源性非感染疾病引发SIRS和MODS的机制可能与机体过度免疫应答有关。
田晶刘海波崔勇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CD14MRNA
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irbesartan)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老年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64例老年EH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4周,剂量150 ̄300mg/d,6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1)水平。结果治疗前,EH组血浆NO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H组血压变化与血浆NO浓度呈负相关而与ET-1浓度呈正相关。经厄贝沙坦治疗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但心率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治疗4周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分期越高,血浆NO及ET-1浓度变化越显著。结论厄贝沙坦有显著的降压疗效,可以显著地修复和改善EH不良的血管内皮结构及功能。
刘海波田晶刘忠民
关键词:厄贝沙坦高血压一氧化氮内皮素
亚低温防治重症脑血管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前瞻性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亚低温组并发全身炎症反应10例,衰竭器官数为51个,对照组治疗期间合并全身炎症反应16例,衰竭器官数为98个,两组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衰竭器官的数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亚低温组2例死于脑干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2例死于脑干衰竭,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脑疝。病死率亚低温组12.9%(4/31);对照组26.7%(8/30),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个月后随访,亚低温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器官衰竭的数目,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刘海波田晶姜兴权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脓毒症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5例(脑梗死组),以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Hp阳性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阳性率。按照Hp检测结果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分为Hp阳性组(A组)及阴性组(B组),比较A、B两组患者血清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分析血清Hp-Ig G阳性与TC、hs-CRP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Hp感染率(48.2%vs 32.5%)、血清hs-CRP阳性率(31.1%vs 7.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B两组血清hs-CRP、TG及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TC及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Hp感染与TG水平、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9,P<0.01;r=0.563,P<0.01)。结论 Hp感染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
崔勇刘海波田晶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
长春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正>目的调查长春地区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针对6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之间的人群,进行各个神经科量表的检查,所有受试者检查血糖、血脂,对检查有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的患者,进行头...
田晶刘海波崔勇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老年人群
碟脉灵对脑出血急性期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测定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的不同时期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变化,并探讨碟脉灵对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碟脉灵注射液脑出血后周围组织水肿的影响,为急性期脑出血的改善循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田晶
关键词:碟脉灵基质金属蛋白酶急性期脑出血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神经内科收治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35例,其中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组4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NPIS)组93例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0例,检测患者在发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及健康体检者一次空腹血浆hs-CRP及D-D水平,在发病3 d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PIS组患者入院24 h时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较NPIS组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 d时达到高峰,7 d时有所下降,但两个时间点仍显著高于本组24 h及对照组,也高于NPIS组hs-CRP水平(P均<0.01)。PIS组患者入院24 h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及NPIS组均明显增高(P<0.01,P<0.05);3 d及7 d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NPIS组(P<0.01,P<0.05)。PIS组颈动脉狭窄率稍高于NPI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hs-CRP及D-D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是否进展关系密切,对预测患者病情进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田晶刘海波崔勇付跃波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颈动脉狭窄
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P-选择素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P-选择素动态变化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24 h内,表现为部分或完全前循环梗死,男26例,女14例,年龄37~78(55.14±10.23)岁;在患者入院时、24 h、48 h、72 h、7 d抽取静脉血,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采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血浆P-选择素;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情况,以CSS评分评价患者4周后恢复情况。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在发病后24 h开始显著升高并达到高峰,48 h明显下降,7 d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7 d P-选择素水平与自身24 h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选择素峰值水平在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在不同预后(治疗后进步与无变化)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血浆P-选择素水平不同,在发病后24 h开始显著升高,并达到高峰,P-选择素表达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指标。
崔勇田晶张晓红肖秀伟常红
关键词:P-选择素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