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足
  • 6篇手足口
  • 6篇手足口病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疫情
  • 3篇聚集性
  • 3篇聚集性疫情
  • 3篇儿童
  • 3篇病毒
  • 2篇学龄
  • 2篇学龄前
  • 2篇学龄前儿童
  • 2篇疫情调查
  • 2篇疫情分析
  • 2篇重症病例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防控措施
  • 2篇病例

机构

  • 11篇北京市海淀区...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1篇何斌
  • 4篇孙亚敏
  • 4篇刘锋
  • 3篇华伟玉
  • 2篇王洪源
  • 2篇邵云平
  • 2篇李洋
  • 2篇韦懿芸
  • 2篇蔡伟
  • 2篇郭黎
  • 1篇迈一冰
  • 1篇刘方遥
  • 1篇纪黎黎
  • 1篇焦扬
  • 1篇赵振
  • 1篇王江敏
  • 1篇白婧
  • 1篇王菊光
  • 1篇邢彦
  • 1篇李瑞强

传媒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08~2010年度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现住址是海淀区的2008~2010年的所有手足口病病例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119.22/10万、97.25/10万和230.63/10万,2010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前两年;5~7月份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5岁以下儿童发病较高,占报告病例数的86%。结论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应该针对5岁以下儿童集中的托幼机构及早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
何斌王洪源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一起可能由境外邮件引起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2022年
目的 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可能由境外邮件引起的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链,了解Omicron变异株可能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点。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核查该传播链上所有病例的活动轨迹,逐一排查涉及的风险点,同时对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用于溯源分析。结果 此次聚集性疫情共涉及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例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和其接触的境外邮件以及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尚未拆封的阳性邮件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与同期北美、新加坡等地流行的新冠病毒相似度较高,与同期我国其他地区疫情无关联。结论 携带新冠病毒的邮件物品存在传播的可能性,引起聚集性疫情。应加强快递邮件的消毒方法研究并实施,多渠道阻断传播风险。
何斌陈小梅刘锋金丽娜孙亚敏蔡伟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邮件
腺病毒53型引起的某中学结膜炎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腺病毒53型引起的结膜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某中学发生的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咽拭子和眼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病例主要集中在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患病率分别为11.5%、14.9%和9.8%,流行曲线为单峰分布,疫情持续59 d,由学生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平均年龄14.4岁。患者以眼部不适症状为主,无发热症状,其中单眼不适61例,占85.9%;双眼不适10例,占14.1%。其中结膜充血41例,占57.7%;畏光1例,占1.4%;眼部疼痛5例,占7.0%;眼痒7例,占9.9%;眼分泌物增多3例,占4.2%。推测最长潜伏期为35 d。经过Hep-2细胞培养分离毒株4株,采用中和试验鉴定为腺病毒53型,与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起疫情是由腺病毒53型引起的结膜炎暴发,应加强对高危人群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华伟玉刘锋赵振孙亚敏何斌李瑞强迈一冰韦懿芸
关键词:结膜炎
2018―2019年海淀区某监测医院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对2018―2019年海淀区某监测医院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完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8―2019年海淀区某监测医院每月调查5例当月首次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不足5例全部调查)和5例当月首次就诊的手足口病病例(不足5例全部调查),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分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8―2019年海淀区某监测医院共报告疱疹性咽峡炎病例1 450例,采集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咽拭子标本112例,同期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83例,采集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标本105例,监测医院报告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病例比例为5.12∶1。112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3.80(2.32~5.79)岁,男女性别比为1.38∶1。105例手足口病病例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4.13(2.03~5.34)岁,男女性别比为1.84∶1。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和手足口病病例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3,P>0.05),人群类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疱疹性咽峡炎病例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68例,阳性率60.71%,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阳性87例,阳性率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0,P<0.05)。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构成主要为CVA6(39.71%)和其他肠道病毒(39.71%),而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构成主要为CVA6(42.53%)和CVA16(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0,P<0.05)。结论 目前单纯以监测手足口病病例及其病原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是不全面的,建议把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纳入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中来。
何斌蔡伟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通过对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67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为切实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和描述分析方法,对疫情发生单位和疑似病例个案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7起疫情中聚集性疫情57起,暴发疫情10起;67起疫情中诺如病毒GⅡ型65起,GⅠ和GⅡ混合感染型2起;报告疑似病例992例,波及人数5 701人,罹患率波动范围为4.1%~73.33%,平均罹患率为17.40%,2~6、7~12、13~18和19~60岁4个年龄组的呕吐、腹泻、恶心、腹痛和发热的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呕吐)=38.309,χ~2_(腹泻)=114.051,χ~2_(恶心)=55.445,χ~2_(腹痛)=106.129,χ~2_(发热)=10.253;均P<0.05);采集标本755件,检出阳性标本457件,检出率60.53%,不同类型的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71,P<0.01)。结论作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常传染病防控中,一定要加强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防止疫情的蔓延;规范消毒,有效阻止病毒的快速传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整体防病意识。
郭黎华伟玉邢彦刘锋邵云平陈春枝赵燕航金丽娜韦懿芸焦扬钱丽芳梁金博何斌杜申军
关键词:诺如病毒疫情分析防控措施
2009—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海淀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9年住址为北京市海淀区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测情况以及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9年海淀区累计报告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病例37069例,年均发病率为2621.36/10万,死亡2例,死亡率0.14/10万。其中重症222例,重症比例0.60%。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2011年(4419.63/10万)、2010年(4112.35/10万)和2012年(3905.62/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χ^(2)=6845.793,P<0.05)和重症比例差异(χ^(2)=98.67,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2016年开始接种EV-71疫苗后发病率和重症比例均有明显下降,2016—2019年EV-71疫苗接种率由1.58%提高到2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63.318,P<0.05)。通过哨点医院监测,2009—2019年海淀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病例肠道病毒阳性率为69.51%。结论手足口病防控需要多措并举,加强多价疫苗研发能进一步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何斌孙亚敏邱传营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
2008—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08—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为防治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不同户籍和不同年龄的重症率和重症比例关系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该区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最多,流行高峰集中在6、7月份。4岁及以下儿童占89.55%;男女发病比为1.48∶1。手足口病重症发病呈现周期性趋势,地区分布存在差异。流动人口和该区人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比为1.72∶1,散居儿童手足口重症病例构成比高于幼托儿童,病原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占55.81%。结论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发病呈下降趋势,检出阳性病例病原以EV71为主,应加强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地4岁以下儿童,特别是散居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病知识宣传。
李洋何斌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
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应对手足口病疫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手足口病报告病例为病例组,以同期所在地段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为对照组,进行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上公立幼儿园、住房为平房、有病人接触史和外出玩耍回家不洗手、缴费标准低,非全托、城区、就诊前10 d内未去过医院等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健康教育改善高危幼儿园办园条件。
何斌王洪源王江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
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2011年3~12月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海淀区HFMD流行特征。方法对2011年3—12月在地坛医院等6家医院就诊的205例HFMD患者咽拭子,应用荧光RT-PCR的方法进行了肠道病毒(H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患者的咽拭子的实验室检测总阳性率为57.56%(118/205),其中,监测病例的实验室阳性率为72.16%(96/152),重症病例的实验室阳性率为41.50%(22/53);监测病例CVA16全年均呈现较高的阳性率;HFMD总病例数中,男性患者为124例,女性患者为81例,男女比例为1.53:1;从总病例数看,女性患者的CAV16病毒阳性率为30.86(25/81),男性患者的CAV16阳性率为20.97%(26/12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46<0.05);HFMD感染以0~3岁、3~6岁两个年龄段为主,这两个年龄段儿童感染的HFMD病原体主要以CAV16为主。结论 2011年海淀区手足口病主要是CAV16感染为主,6~8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10~12月出现一个手足口病发病的小高峰,不同发病至采样时间标本的阳性率存在差异,男性的病例数高于女性,HFMD发病年龄集中在0~3岁、3~6岁年龄组。
白婧王菊光刘方遥纪黎黎何斌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病例
北京市海淀区2015—2018年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对2015-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8起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为切实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和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疫情发生单位和疑似病例个案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起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报告疑似病例78例,波及人数301人,罹患率波动范围为15.79%~46.43%,平均罹患率为25.91%,疫情流行期最短10 h,最长10 d,平均2.6 d,发病学生年龄分布:3~5岁:64人,6~12岁:14人,托幼机构儿童与小学生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3,P=0.085);主要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发热、恶心、腹痛为主;采集标本71件,检出阳性标本36件,检出率50.70%,病例和密切接触的标本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χ^2=7.013,P=0.01)。结论札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该加强札如病毒感染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防止疫情的蔓延;规范消毒,有效阻止病毒的快速传播。
郭黎邵云平陈春枝李洋梁金博钱丽芳何斌金丽娜
关键词:札如病毒疫情分析防控措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