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黎
- 作品数:23 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6-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6-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发生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典型病例、部分密切接触者等人群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检测。结果 2016-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诺如病毒暴发疫情20起,其中中小学校13起,占65.00%,报告临床诊断病例1 272例,单起疫情病例数中位数29例。冬春季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高发季节,占75%(15/20);不同发生场所疫情罹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13.17,P<0.001)。男女性病例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38)。人传人传播和食源性伴人传人传播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681.267,P<0.001)。对20起暴发疫情病毒分型,均为GⅡ型诺如病毒,其中GⅡ.2[P16]型19起,占95.00%(19/20)。结论 GⅡ型诺如病毒是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春季和秋末冬初是疫情高发季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场所,疫情以人传人传播为主,但食源性伴人传人传播一般引起病例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应高度重视。
- 刘锋郭黎赵振徐浩华伟玉
- 关键词: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原学
-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67起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和分析,找出潜在的危害因素,为切实有效预防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和描述分析方法,对疫情发生单位和疑似病例个案进行详细的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7起疫情中聚集性疫情57起,暴发疫情10起;67起疫情中诺如病毒GⅡ型65起,GⅠ和GⅡ混合感染型2起;报告疑似病例992例,波及人数5 701人,罹患率波动范围为4.1%~73.33%,平均罹患率为17.40%,2~6、7~12、13~18和19~60岁4个年龄组的呕吐、腹泻、恶心、腹痛和发热的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_(呕吐)=38.309,χ~2_(腹泻)=114.051,χ~2_(恶心)=55.445,χ~2_(腹痛)=106.129,χ~2_(发热)=10.253;均P<0.05);采集标本755件,检出阳性标本457件,检出率60.53%,不同类型的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71,P<0.01)。结论作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的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在日常传染病防控中,一定要加强疑似病例的早期发现,及时隔离,防止疫情的蔓延;规范消毒,有效阻止病毒的快速传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整体防病意识。
- 郭黎华伟玉邢彦刘锋邵云平陈春枝赵燕航金丽娜韦懿芸焦扬钱丽芳梁金博何斌杜申军
- 关键词:诺如病毒疫情分析防控措施
- 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在海淀区1家哨点监测医院,采集2011-2015年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常见腹泻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2011-2015年海淀区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5 230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07.18/10万~188.6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5、5~和60~岁年龄组发病率居前3位。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部病例数的26.59%。主要以夏季发病为主,每年6 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共采集腹泻病例标本572份进行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检测,阳性144份,阳性率为25.17%。结论 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散居儿童为其他感染性腹泻高发人群,夏季是高发季节;采样对象为≥16岁人群,仅开展病毒性病原学监测,不利于指导防控,需要调整监测策略。
- 华伟玉赵振李洋邵云平郭黎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
- 200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0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05-2016年细菌性痢疾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2005-2016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38 6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39.20/10万~243.82/10万,年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0~岁、85~岁和5~岁年龄组发病率居前1、2、3位。学生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部病例数的26.47%。主要以夏季发病为主,每年6-9月报告病例数最多,人口聚集地区发病率较高。病原学监测显示,2005-2016年海淀区痢疾菌株以宋内氏为主,占73.52%。2005-2006年志贺和福氏为优势菌株,2007-2016年宋内氏为优势菌株。结论 2005-2016年海淀区细菌性痢疾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每年仍是海淀区法定乙类传染病报告首位,婴幼儿和高龄人士是易感高危人群,应对此部分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以预防控制细菌性痢疾传播。
- 华伟玉李洋郭黎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病原学
- 2017—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感冒监测数据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海淀区流感的流行情况和趋势,为海淀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17—2018年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7—2018年共采集1743例咽拭子标本,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本262例,阳性检出率为15.03%;2017年与2018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60岁及以上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冬、春季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高于夏、秋季(P<0.05)。结论北京市海淀区在2017年与2018年流感流行强度较高,冬、春季为高峰季节,但2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优势株有所不同,老年病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是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聚集性疫情重点防控场所。
- 金丽娜史凤琳张恒蔡伟刘锋郭庆栋郭黎邵云平钱丽芳
- 关键词:流感病原学监测流感样病例
- 北京市海淀区某大学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调查2019年12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某大学上报的1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分析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和描述分析方法,对发生疫情的某大学基本情况、疑似病例和食堂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同时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大学自2019年12月23日—2020年1月9日,共报告急性胃肠炎疑似病例389例,总体罹患率为0.69%,分布在校内42个宿舍楼,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19,P<0.01),其中学生375人,教职员工14人,学生和教职员工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88,P<0.01);共采集病例、密接、食堂工作人员标本1173份,检出GⅡ组诺如病毒阳性标本169份,阳性率14.41%;GⅠ组诺如病毒阳性标本6份,阳性率0.51%;外环境标本233份,检出GⅡ组诺如病毒阳性标本6份,阳性率2.56%。对GⅡ组诺如病毒标本进行分型,基因型均为GⅡ.2[P16]型;517名不同性别食堂工作人员诺如病毒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8,P<0.05)。通过隔离病例和隐性感染的食堂工作人员、暂时关停污染严重的食堂、增加重点区域环境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频次、开展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呕吐物、排泄物等规范处理有效的防控措施,该起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事件是多途径传播引起的GII.2[P16]型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应该加强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诺如病毒防控宣传培训,加强食堂等重点人群健康监测,规范消毒,杜绝和预防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在高校的发生和蔓延。
- 郭黎蔡伟梁金博刘锋史凤琳
- 关键词: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健康监测
- 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感染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性情况,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患者便样本,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分离培养法鉴定病原菌及检测其耐药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相关病毒。结果 1 010份监测样本中,细菌阳性251份,阳性率为24.85%,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占54.18%(136份),沙门菌占17.53%(44份),副溶血性弧菌占16.33%(41份)。其中355份监测样本中,病毒阳性112份,阳性率为31.55%,主要为诺如病毒,占65.18%(73份);轮状病毒占25.00%(28份)。细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夏季,病毒性腹泻常流行于冬春季。发热、便红细胞、白细胞升高为细菌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特征,而恶心、呕吐在病毒性腹泻患者中较多出现。药敏试验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庆大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86.76%、88.64%,其中多重耐药菌率分别为87.50%、77.27%。结论 2017—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感染性腹泻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应加强监测,为临床用药予以指导。
- 韩思媛刘方遥吕冰高志勇白婧刘伟邵云平郭黎
-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耐药性流行病学特征
- 北京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链。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应用现场调查和大数据技术分析传播链。结果2022年4月27日至5月13日,海淀区发生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全基因组测序系Omicron变异株(BA.2.2进化分支);涉及感染者38例,确诊病例34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临床分型以轻型(88.2%)为主,无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病例;早期临床症状以咽部不适(50.0%)、咳嗽(29.4%)为主;17 d内传播7代,涉及3起社区聚集、2起单位聚集和8个家庭内传播;暴露方式以同住(47.6%)、同时空暴露(31.6%)为主;代间距M(Q_(1),Q_(3))为3(1,6)d;总续发率为1.5%(37/2482),其中家庭续发率为36.7%(18/49)。结论本起Omicron变异株疫情临床症状轻,家庭、社区聚集性明显,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同时空暴露感染风险较高,需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排密切接触者,以快制快,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 孙亚敏刘锋蔡伟金丽娜郭黎蔡润史如晶刘方遥江初富继业潘阳窦相峰吴双胜
-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
- 北京市海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聚集性疫情特征,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2月28日海淀区COVID-19聚集性疫情感染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特征。结果疫情初期海淀区共发生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感染者45例,死亡5例,以家庭聚集(11/13)、外省输入(9/13)为主;潜伏期传播4起;潜伏期M(P_(25),P_(75))为5(3.5,7.5)d;代间距M(P_(25),P_(75))为5(3.5,11.5)d;50%(13/26)的主动就医患者多次就诊;84.1%(37/44)的病例于发病前2d至发病后7d检出新冠病毒核酸;总续发率11.6%(29/249),家庭续发率32.1%(27/84)。结论海淀区COVID-19疫情初期以家庭聚集为主,提高病例早期识别能力、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及尽早采样,有利于遏制疫情传播。
- 孙亚敏刘锋蔡伟金丽娜郭黎刘方遥王菊光江初富继业窦相峰
-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
- 2014-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8年诺如病毒(norovirus,NV)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发生的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典型病例、部分密切接触者等人群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2014-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共报告139起,其中托幼机构55起,中小学校74起,大学2起,培训机构5起,其他3起,报告疑似病例2148例,单起疫情病例中位数12例。冬春季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高发季节,不同发生场所疫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9,P<0.001)。儿童与成人病例中4种症状(腹泻:28.43%vs 87.43%;恶心:46.43%vs 56.57%;呕吐:94.07%vs 57.14%;其他症状:4.87%vs 31.43%)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疫情接触传播、食源性传播和混合传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43,P<0.001)。139起疫情诺如病毒分型以GⅡ型为主,其中2017年69起疫情中48起GⅡ.P16-GⅡ.2型病毒阳性,占69.57%(48/69)。结论冬春季是北京市海淀区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高发季节,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重点场所,GⅡ型是主要流行型别,疫情以接触传播为主,防止隐性感染传播和病毒在“家庭-学校”之间传播,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华伟玉邢彦刘锋郭黎邵云平赵振刘方遥
- 关键词: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病原学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