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12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进一步调查了解成都口岸出入境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首先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然后进一步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被检者血清进行梅毒检测,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31780人次,查出梅毒感染者235人,检出率为0.74‰。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85‰;女性检出率为0.18‰,二者间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各年龄组中,以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4.24%。[结论]在检测过程中TRUST和TPPA 2种检测方法同时使用,能够提高梅毒的检出率,避免漏诊,提示梅毒血清试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及早、准确诊断潜伏梅毒重要手段。 谭玲 何建伟 杨雨 王志杰 韩松关键词:潜伏梅毒 出入境人员 利用ARIMA模型对2007—2011年四川口岸出境人员中HBsAg阳性疫情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分析和预测四川口岸出境人员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疫情,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年—2011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出境人员HBsAg逐月监测数据,使用SAS9.1统计软件,建立ARIMA模型。结果ARIMA(0,1,1()0,1,1)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阳性检出率序列,各参数估计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该模型进行回代预测,预测检出率与实际检出率吻合程度较高。结论ARIMA模型可用于四川口岸出境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的动态分析和短期预测。 余华丽 常晓松 赵莹 何建伟 郭勇 王志杰 何纬 谭玲 张祖昌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出境人员 DNA条形码在国境卫生检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09年 综述了DAN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可在检验检疫领域中实现非专家鉴定。 谭玲 何建伟 王志杰 莫邦辉 赵明 曾晓茂关键词:DNA条形码 DNA芯片 国境 检疫 基于荧光免疫层析法建立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基于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平台,针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开发甲型流感病毒快速诊断试剂。方法利用荧光微球标记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生物素标记甲型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以及包被亲和素和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的检测卡,构建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体系。通过原料评价、校准曲线、空白限、准确度、线性范围、重复性、热稳定性及临床比对,验证试剂诊断性能。结果本研究得到的荧光免疫层析试剂具有准确度高、检测范围宽、重复性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其正确率及敏感率均明显高于经典的胶体金试剂。结论本研究应用将为国境口岸或医院的甲型流感病毒快速筛查提供方便、快捷、灵敏的技术手段。 常晓松 刘东泽 何纬 赵书阁 陈肖潇 史蕾 余华丽 何建伟 樊强 王志杰关键词:快速筛查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进一步调查了解成都口岸出入境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
方法:对2004-2005年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首先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然后进一步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谭玲 何建伟 杨雨 王志杰 韩松关键词:梅毒感染 口岸检疫 文献传递 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成效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和探讨"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方法总结"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四川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中的作用,结合航空口岸特点,对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以风险预警为切入点,以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协作型管理制度、快速集成型检测技术、高效节约型资源配置为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四川航空口岸的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成效。结论 "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成效显著,今后应重点加强疫情预警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和快速无创检测技术研发,促进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全面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发展。 常晓松 王志杰 何纬 谭玲 何建伟 余华丽 郭勇 刘洋洋 张祖昌关键词:航空口岸 输入性传染病 成都机场口岸常见媒介蝇类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建立以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的蝇类分子鉴定方法。方法:设计COI基因引物对成都双流机场口岸常见4科10属14种卫生蝇类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地区蝇类的COI基因片段比较,分析其碱基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部分不同地理来源的种类种内碱基差异变化较大,中国四川与马来西亚棕尾别麻蝇碱基差异为3.4%,中国四川与中国广东巴浦绿蝇碱基差异为3.3%;其他种类种内碱基差异较小(<1.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种类的COI基因分子鉴定结果和形态学结果相一致。麻蝇科种类聚为一个分支,而丽蝇科、花蝇科和蝇科种类没有聚集形成单系。结论:可以将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建立一种适用于口岸的蝇类种类之间分子鉴定方法。 赵锋 谭玲 陈海 刘杨 何建伟 曾晓茂 钟玮关键词:蝇类 COI基因 系统发育 DNA条形码识别——DNA条形码与DNA芯片识别蚊媒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比较DNA条形码和DNA芯片这2种技术平台在口岸医学媒介蚊类识别中的准确性。〔方法〕以20种媒介蚊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信息为分析对象,采用NJ邻接法计算公认的DNA条形码区域在物种识别中的准确性,采用DNA芯片技术分析2种长度探针在物种水平识别中的差异。〔结果〕DNA条形码的准确性为98.5%,数据集中95%物种的唯一序列最短长度为50bp左右;DNA芯片的准确性为90%~98.4%,25bp探针比55bp探针更具优势。〔结论〕DNA条形码和DNA芯片都能够准确地识别20种媒介蚊类,DNA条形码芯片技术有望在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领域得到应用。 欧阳小艳 莫帮辉 余华丽 何建伟 赵明 曾晓茂关键词:DNA条形码 DNA芯片 蚊媒监测 2007-2011年成都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掌握成都双流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成都双流口岸113 804名出境人员和12 004名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并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境人员中共检出4种传染病9 446例次,传染病总检出率为8.30%。入境人员中共检出4种传染病494例次,传染病总检出率为4.12%,均以乙肝阳性检出率居多,以男性青壮年传染病检出率居多。结论应加强对出入境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以防止传染病通过国境口岸进一步传播。同时加强健康宣传和行为干预,会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签署联防联控协议,扩大防控工作的范围和有效性。 薛珂 潘旭东 何纬 余旭升 何建伟 冉静 郭勇 邹慧 刘毅 齐亚娜关键词:出入境人员 传染病 DNA条形码识别Ⅰ.DNA条形码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68 2008年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年来生物分类学中引人注目的发展热点。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疫检验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将推动传统物种鉴定方法的更新,可在检疫检验领域中实现非专家检定,这对进出口口岸生物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莫帮辉 屈莉 韩松 何建伟 赵明 曾晓茂关键词:DNA条形码 DNA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