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5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成都口岸1999~2003年出入境人员死因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通过对 1999~ 2 0 0 3年成都口岸出入境的尸体 /棺柩 /骸骨 /骨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表明 :入境尸体骨灰占总数的 11 8% ,主要死亡原因为意外死亡 (占 6 2 5 % ) ;出境尸体 /骨灰占总数的 88 2 % ,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 (占 38 3% ) ;意外死亡 (占 2 8 3% )和呼吸系统疾病 (2 3 3% ) ,其中死因与高山反应有关的占出境尸体 /骨灰的 33 3%。因此 ,随着四川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尤其是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高原地区 ,成都口岸须加强对旅行者的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和旅行安全教育宣传 。 周峻罡 谭玲关键词:出入境人员 死因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进一步调查了解成都口岸出入境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4—2005年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首先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然后进一步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被检者血清进行梅毒检测,对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31780人次,查出梅毒感染者235人,检出率为0.74‰。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85‰;女性检出率为0.18‰,二者间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各年龄组中,以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为4.24%。[结论]在检测过程中TRUST和TPPA 2种检测方法同时使用,能够提高梅毒的检出率,避免漏诊,提示梅毒血清试验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及早、准确诊断潜伏梅毒重要手段。 谭玲 何建伟 杨雨 王志杰 韩松关键词:潜伏梅毒 出入境人员 利用ARIMA模型对2007—2011年四川口岸出境人员中HBsAg阳性疫情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分析和预测四川口岸出境人员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疫情,为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年—2011年四川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出境人员HBsAg逐月监测数据,使用SAS9.1统计软件,建立ARIMA模型。结果ARIMA(0,1,1()0,1,1)12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段上的阳性检出率序列,各参数估计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该模型进行回代预测,预测检出率与实际检出率吻合程度较高。结论ARIMA模型可用于四川口岸出境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的动态分析和短期预测。 余华丽 常晓松 赵莹 何建伟 郭勇 王志杰 何纬 谭玲 张祖昌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出境人员 DNA条形码在国境卫生检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09年 综述了DAN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可在检验检疫领域中实现非专家鉴定。 谭玲 何建伟 王志杰 莫邦辉 赵明 曾晓茂关键词:DNA条形码 DNA芯片 国境 检疫 成都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进一步调查了解成都口岸出入境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
方法:对2004-2005年成都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首先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然后进一步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 谭玲 何建伟 杨雨 王志杰 韩松关键词:梅毒感染 口岸检疫 文献传递 DNA条形码识别V.有害生物鉴定的利器 被引量:3 2008年 赵明 谭玲 莫帮辉 卿立燕 曾晓茂关键词:DNA条形码 DNA芯片 有害生物 检验检疫 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成效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和探讨"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方法总结"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四川航空口岸输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中的作用,结合航空口岸特点,对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以风险预警为切入点,以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协作型管理制度、快速集成型检测技术、高效节约型资源配置为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在四川航空口岸的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成效。结论 "一点四支撑"联防联控技术体系成效显著,今后应重点加强疫情预警科技化、信息化建设和快速无创检测技术研发,促进联防联控技术体系的全面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发展。 常晓松 王志杰 何纬 谭玲 何建伟 余华丽 郭勇 刘洋洋 张祖昌关键词:航空口岸 输入性传染病 DNA条形码识别 Ⅲ.媒介蚊类DNA条形码芯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信息研制DNA芯片,建立快速高效的医学媒介蚊类鉴定方法。方法以蚊科5属15种,共30个样本为研究材料,获取其DNA条形码信息(COⅠ基因片段序列),采用基因块motif技术,搜索15个样本的同源保守基因序列,制作虚拟DNA条形码芯片。虚拟电子杂交30个样本,应用软件Bio-Edit计算属、种及种内个体间的同一性,应用phylip3.66软件以最大简约法分别对杂交结果和原序列进行聚类分析比较。结果选择78个DNA片段制作一张虚拟DNA条形码芯片,计算属间的平均同一性为0.75,同一属内种间的平均同一性为0.84,种内个体间的平均同一性为0.98,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研制的虚拟DNA芯片能够鉴定本研究中的15种蚊虫,利用DNA条形码信息,设计DNA芯片在理论上可行。 赵明 谭玲 莫帮辉 刘伟 王仕应 曾晓茂关键词:DNA条形码 DNA芯片 蚊虫 DNA条形码在国境卫生检疫中的应用 综述了DAN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可在检验检疫领域中实现非专家鉴定。 谭玲 何建伟 王志杰 莫帮辉 赵明 曾晓茂文献传递 DNA条形码在国境卫生检疫中的应用 综述了DAN条形码的发展历史、识别原理以及公共数据库,并讨论了DNA条形码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前景。DNA条形码与DNA芯片技术的结合,可在检验检疫领域中实现非专家鉴定。 谭玲 何建伟 王志杰 莫邦辉 赵明 曾晓茂关键词:DNA条形码 DNA芯片 国境口岸 卫生检疫 公共数据库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