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峥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7年
-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微生态制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生态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着重于研究微生物群对宿主的生理效应(微生态平衡)和病理效应(微生态失调)”。人体肠道内有数以亿计的微生物,他们构成人体内微生态,并维持人体健康。
- 韩峥田霞王艳芬
-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消化系统疾病
- 微生态制剂协同根除儿童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
- 2017年
- 目的评估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青霉素过敏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H.pylori根除率。方法随机将青霉素过敏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分为A组(未联用培菲康组,64例)和B组(联用培菲康组,64例)行H.pylori根除治疗,疗程2周,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C13呼气试验。结果①溃疡治愈率:A组75.0%,B组93.8%。②H.pylori根除率:A组62.5%,B组87.5%。③H.pylori根除者溃疡愈合率100%,未根除者愈合率37.5%。④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B组6.25%。比较A组、B组上述4项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严格控制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呋喃唑酮以及克拉霉素,对于儿童而言在临床上应用安全有效,对于青霉素过敏H.pylori感染儿童消化性溃疡,加用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患儿的H.pylori根除率以及溃疡愈合率。
- 韩峥田霞王艳芬
-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儿童幽门螺杆菌微生态制剂
- 大肠癌中Survivin表达及其与bcl-2和P53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和P5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4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Survivin、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74例大肠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1.6%,而在相应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Survivin阴性表达。Survivin表达上调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大肠癌分化程度低、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晚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bcl2表达阳性与阴性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65.4%,两者比较无显著性(P>0.05);P53表达阳性与阴性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和47.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越高,大肠癌分化程度越低,侵袭性更强,临床分期愈晚。大肠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与P53阳性表达密切相关。
- 田霞方向明韩峥
- 关键词:大肠肿瘤SURVIVINP53BCL-2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及乳果糖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功能性便秘并经胃肠动力药物及通便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的患者60例进行治疗。用综合型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心理评定。评分≥9分者(即有症状者)分为2组:有症状治疗组:口服黛力新1片、1次/d,同时给予莫沙必利片1片、3次/d,乳果糖1包、3次/d;有症状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1片、3次/d,乳果糖1包、3次/d。评分<9分者为无症状治疗组:口服黛力新1片、1次/d,同时给予莫沙必利片1片、3次/d,乳果糖1包、3次/d。3组疗程均为4周。3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记录4周后便秘治疗有效率。[结果]有症状治疗组与无症状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有症状对照组(P<0.05)。有症状治疗组治疗后SAS及SDS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莫沙比利及乳果糖可有效缓解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躯体症状及精神症状。
- 邹艳丽田霞韩峥刘蒙朱庆曦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莫沙必利乳果糖
- 慢性右上腹痛的鉴别诊断
- 2017年
- 慢性右上腹痛通常起病缓慢,病程偏长,或急性发病之后间断发作间断缓解. 慢性右上腹痛病因繁多,不易诊断,一些少见疾病甚至需经过长时间的观察随访才能诊断明确. 引起慢性右上腹痛的疾病多数是肝胆疾病,部分为毗邻的胃、十二指肠、结肠肝曲疾病,少数可见于非消化系统疾病.
- 韩峥田霞王艳芬
- 关键词:右上腹痛肝结核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壶腹部肿瘤
- 老年腹内疝的诊断与处理
- 2018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腹内疝的发病趋势逐渐上升。腹内疝是指腹腔脏器离开原来位置,通过腹腔内正常或异常孔道或裂隙突人到腹腔内某一解剖间隙而形成疝囊。疝孔可以是正常的解剖结构,如裂孔、隐窝和陷凹,也可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病理性缺损。腹内疝的发生率为0.2%~0.9%,占肠梗阻病因0.5%~5.8%。
- 韩峥田霞王艳芬
- 关键词:腹内疝老年
- 质子泵抑制剂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相关性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发生的相关性,并初步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SIBO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06-2018-06期间在我科就诊服用常规剂量PPI但不同疗程(分别为4周、8周、12周)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乳果糖氢气呼气试验(LHBT)诊断SIBO。所有患者在受试前均完成LHBT检测,比较受试前及应用不同疗程PPI后患者SIBO的发生率,并将48例SIBO阳性者随机分成益生菌组(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淀粉),均为胶囊制剂,3次/d,每次2粒,疗程为28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SIBO阳性转阴率、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受试前SIBO发生率为13.75%(11/80),38例PPI应用4周患者SIBO发生率为42.11%(16/38),24例PPI应用8周患者SIBO发生率为70.83%(17/24),18例PPI应用12周患者SIBO发生率为83.33%(15/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对照组SIBO阳性者转阴率分别为54.17%、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对照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4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PPI可导致SIBO的发生,且PPI使用时间与SIBO阳性率呈正相关,应用益生菌治疗可以纠正SIBO。
- 陈爱方田霞韩峥朱庆曦谭洁刘蒙
-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miR-23a-3p和miR-27a-3p的表达水平及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miR-23a-3p和miR-27a-3p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采用含有5%硫酸葡聚糖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的饮用水诱导7 d,诱导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粪便形态以及隐血状况;7 d后,采集小鼠全血和结肠组织,测量结肠长度并称取湿重。qRT-PCR检测血清中miR-23a-3p和miR-27a-3p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coactivator 1α,PPARGC1A)、PH域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磷酸酶2(PH domain 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phosphatase,PHLPP2)、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和胱天蛋白酶3剪切体(cleaved 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DSS诱导后,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体质量减轻、腹泻、肉眼血便等症状,结肠长度缩短、湿重减轻(均P<0.05),小鼠UC模型构建成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miR-23a-3p和miR-27a-3p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结肠组织中PPARGC1A、PHLPP2、BAX、CYT-C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而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23a-3p和miR-27a-3p在UC小鼠血清中呈低表达水平,可能通过介导结肠组织中PPARGC1A和PHLPP2表达上调,触发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参与了UC的发生/发展。
- 陈巍韩峥邹艳丽黄莎莎田霞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线粒体途径
- 抑瘤素M、Id-1、Fox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究抑瘤素M(OSM)、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Foxp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2例,取所有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抑瘤素M、Id-1、Foxp3相对表达量,对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抑瘤素M、Id-1、Foxp3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浆膜内浸润患者相比,浆膜外浸润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Ⅰ、Ⅱ期患者相比,Ⅲ、Ⅳ期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与高分化患者相比,中分化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与中分化患者相比,低分化胃癌患者抑瘤素M、Id-1相对表达量较高,Foxp3相对表达量较低(P<0.05)。胃癌组织中抑瘤素M、Id-1表达呈正相关(r=0.310,P=0.008);胃癌组织中抑瘤素M、Foxp3表达呈负相关(r=-0.422,P=0.001);胃癌组织中Id-1、Foxp3表达呈负相关(r=-0.308,P=0.009)。结论抑瘤素M、Id-1、Foxp3在胃癌中呈现异常表达,且抑瘤素M、Id-1、Foxp3相对表达量变化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程度、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三者表达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共同参与胃癌发展演进过程。
- 黄莎莎韩峥谭洁刘蒙田霞
- 关键词:胃癌抑瘤素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