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腹腔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胶质母...
  • 1篇压迫综合征
  • 1篇韧带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穿孔
  • 1篇神经胶质

机构

  • 8篇成都市龙泉驿...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陈宜春
  • 2篇刘荣波
  • 2篇修志刚
  • 2篇何俊
  • 2篇李映凡
  • 2篇秦俭
  • 1篇欧阳羽
  • 1篇胡琳
  • 1篇李咏梅
  • 1篇高山
  • 1篇刘杨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脊髓蛛网膜网1例被引量:2
2021年
蛛网膜网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临床病变,目前国外只有少数病例报道。近期我院收治1例胸段脊髓蛛网膜网,现报道如下。病例女,52岁,因双下肢麻木伴踩棉花感3月余入院。患者3月前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感,并在行走时感觉双下肢有踩棉花感,左下肢偶尔出现放射样疼痛感,从臀部放射到远端。
朱丽秦俭修志刚陈宜春
关键词:蛛网膜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C6胶质瘤侵袭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0年
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是当今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脑内发生广泛的浸润,GBM的侵袭是一个受多因素调控、多种基因参与的多步骤、多阶段、连续复杂的主动过程,很多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是,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C6胶质瘤模型对GBM的研究表明,一些黏附分子、蛋白酶及细胞因子等参与C6胶质瘤的侵袭。本文就目前C6胶质瘤侵袭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宜春李映凡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C6胶质瘤
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8例良性,7例交界恶性,3例恶性,2例发生肝转移。12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间质瘤大小为2cm~18cm;8例形态不规则,12例为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6例为混合性生长,境界不清,3例为腔内生长,11例为腔外生长。肿瘤密度均匀、不均匀,轻-重度强化,1例见钙化。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陈宜春李咏梅欧阳羽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正中弓韧带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8年
正中弓韧带综合征(MALS)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综合征[1]。正中弓韧带(MAL)是连接主动脉裂孔两侧膈脚的纤维韧带,构成主动脉裂孔的前缘。如果腹腔干在腹主动脉上发出位置过高或膈肌脚附着点过低均可使腹腔干受压,导致肠系膜缺血,从而引起腹痛、体重减轻等一组症候群。因此又称为腹腔干压迫综合征(celiac artery compression syndrome)。该综合征症状及体征易与消化道疾病混淆,容易被漏诊或误诊。
何俊陈宜春陈宜春
关键词:压迫综合征韧带文献复习ARTERY肠系膜缺血腹腔干
肾上腺淋巴瘤的CT表现
2011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淋巴瘤的CT特征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肾上腺淋巴瘤,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在这12例病例中,单侧2例,双侧10例,共22个肿块,1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表现为肾上腺区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强化均匀或欠均匀,部分病例延迟强化。12例中2例侵犯同侧肾脏及血管,2例肝脏受侵,1例侵犯腔静脉致瘤栓形成。结论肾上腺淋巴瘤具有一定的自身影像学特征。
修志刚秦俭陈宜春
关键词:淋巴瘤肾上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MRI引导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活检的准确性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MRI引导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活检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及术后病理证实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MRI及病理学资料,比较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29例患者活检后2月内进行了手术,立体定向活检正确指导治疗28例(97%),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者24例(83%),恶性胶质瘤误诊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4例,恶性胶质瘤误诊放射性脑坏死1例。21例患者于活检2个月后(平均6.5个月)进行了手术,7例活检胶质瘤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而活检14例放射性脑坏死中仅5例(36%)符合术后病理诊断。结论:MRI引导胶质瘤立体定向活检能够充分代表整体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可正确指导后续治疗,而肿瘤强化特征是活检潜在抽样误差的一个预测指标。
李映凡刘杨陈宜春胡琳
关键词:立体定向活检神经胶质瘤病理学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急腹症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0例的MSCT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急腹症上消化道穿孔的MSCT特点。结果:80例患者中,MSCT诊断出上消化道穿孔共79例,占98.8%。其中78例患者表现为单个或者多个腹腔内游离气体,多为新月形、半弧形甚至游离小气泡,位置以镰状韧带周边、肝门周围、圆韧带周围以及膈下为主,1例初始表现为腹腔积液,呈带状分布于胃穿孔部位,经治疗一周后再行MSCT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结论:MSCT在在急腹症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中起到定性诊断的作用。
何俊陈宜春陈宜春
关键词:急腹症上消化道穿孔多层螺旋CT腹腔积液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结肠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结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进展期结肠癌病例,均作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对其影像学表现及影像学分期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0例病人CT分期与病理分期对照,T1期1例(100%),T2期4例(67%),T3期14例(82%),T4期6例(100%),与病理符合25例(83%),漏误诊5例(占17%),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均能多角度地显示病变及其并发症,并能很好地对肿瘤进行分期。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进展期结肠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能很好地指导外科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
陈宜春高山
关键词: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