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宝心
- 作品数:41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宋金季末诗的时代心理比观与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04年
- 面临同样的亡国命运,宋金季末诗的时代心理与文化取向截然不同:对蒙古政权,宋人持敌对态度,严守了夷夏大防传统;金人持亲和态度,发扬了以夏变夷思想。对故国故君,宋人表现为效忠眷恋,接受的是汉宋纲常义理观念;金人表现为疏离消解,继承的是孟子民贵君轻理念。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宋人倾向于尚节,内向于理学重修身;金人倾向于尚志,外向于孔子重事功。
- 狄宝心
- 关键词:宋朝金代人生价值观诗歌
- 元好问的成就与地位
- 2013年
-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的文坛领袖,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就文学而言,元好问不仅是有金一代的杰出代表,也是他那一时代南北中国的巨擘,在诗、词、散文、散曲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就;在诗论与史学上,元好问是金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许多文学批评史把他列入中国古代杰出批评家的行列,他的后半生又以史名显于世,凭其对《金史》的贡献也足以奠定他为金代最杰出的史学家的地位;元好问作为文坛领袖与卓越的文化活动家,在维护延续中原传统文化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 狄宝心
- 关键词:元好问
- 元好问诗获少陵嫡派之主因被引量:1
- 2021年
- 杜甫是唐宋以来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诗人,圣泽广及,大家辈出,但唯元好问被誉为少陵嫡派,其成因甚值根究。梳理前人有关评论,结合元氏的诗论诗作,将其成功之主因归纳为三:一、在炼字炼句谋篇立意诸层次全面学杜,重点突出处是感伤丧乱之诗史,沉郁顿挫风格、爱国爱民情怀皆最近杜诗;二、追踪成就杜诗之集成理念,力主熔铸古今,出神入化,伤乱诗主承学杜大家,兼采李白等以超常手法写实的艺术思维及雄放激越之抒情模式,既神似杜诗又自成一体;三、在北南诗坛由宋转唐之潮中不随波逐流,深刻把握唐诗重情性之精髓,合理运用宋人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手段,使情韵气骨兼备。其与杜相近的雄刚气质与乱世悲慨、善于集成别为一家及合理继承唐宋诗优秀遗产的理念实践,正是后世一味宗唐模仿和分唐界宋者难以企及之处。
- 狄宝心
- 关键词:元好问诗史集大成
- 元好问的生平思想与诗词创作被引量:5
- 2005年
- 元好问是北魏鲜卑族后裔,生活在女真、蒙古政权下,在民族、君国等观念方面与传统儒学有异。其诗就题材言成就最高的是纪乱诗,其次是山水诗、题画诗。就体裁言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七古、七绝。其成因除地域、时代外,还与其崇尚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性格及兼蓄唐宋诗的文学观念有关。其词虽也主写人生感慨,但与诗相比,侧重于个人际遇。其爱情词、山水词的成就也很突出。其词不仅兼蓄豪放、婉约,而且能熔为一炉,是苏、辛之后的又一大家。
- 狄宝心
- 关键词:元好问
- 仕金辽士诗之夏夷君国理念及人生志趣
- 2019年
- 今存金初燕云辽士诗反映了特殊地域群体的时代心理:归顺金朝,国家认同不辨夏夷不分内外;所持中国观,不同于辽金以前的“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超越了以中原模式为衡量标准贵夏贱夷的藩篱,认可汉制、国制并行夏夷文化兼容的多族一体。这种互补性强的同华不同汉,是中华民族这一实体从先秦之自在到清末民初之自觉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故国故君感情淡漠,精神家园向乡土层面倾斜,与入金宋人之乡国浑然一体的思乡诗不同。人生取向亦与入金宋人多持尽忠守节理念迥异,或为志出仕,或归乡隐逸,或神往山寺,表现出重视个体人生的多向选择。
- 狄宝心
-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及成因被引量:7
- 2004年
- 诗学批评上 ,南宋扬唐抑宋 ,多着眼于艺术风格 ,门户之见甚严 ,弃宋宗唐 ,取向明确 ;金人扬唐抑宋 ,多着眼于作家情性 ,在分唐界宋上未形成门户之见 ,具有宗唐而不弃宋的倾向。诗歌创作上 ,南宋的弃宋宗唐表现为渐与晚唐体合 ,非此即彼 ,势如水火 ;金人则宗唐取径较宽 ,且呈现出唐宋兼融的态势。南北弃宋宗唐的同中之异 ,是文化背景、自身素质、时势国情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金人在继承唐宋文学遗产时表现出一种选择 ,接受者在双向交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 狄宝心
- 关键词:金代南宋时期诗学理论
- 元好问词作年考辨五则
- 2022年
- 文章明确了元好问五首词的作时,其中有拙《谱》未及者,亦有订正其失误者,还有学界对拙《谱》之词作系年持异议者,兼及对词意的新解和词人与交游的行迹。一、《江梅引》(红杏墙头粉光匀),"杨白花"暗指白华;二、《鹧鸪天》(临锦堂前春水波),此"临锦堂"在宋徽宗即位前之潜邸隆德宫;三、《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蒙泉"指定襄县南丛蒙山之三泉,词人与刘济川、周献臣曾约定共隐于此;四、《定风波》(离合悲欢酒一壶),甲辰秋词人至河南迁母葬路经永宁时作;五、《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外家"指嗣母张氏之娘家,在阳曲县北。
- 狄宝心赵兴华
- 关键词:元好问行迹交游
- 金初辽宋诗人易代心理之异及对金末诗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金初辽宋文化圈诗人的易代心理不同:宋人视金为异族,或严守夷夏之防,或用夏变夷;辽人则视金为汉,态度亲近。宋人热爱故国,眷恋故君;辽人则对故国故君毫不牵挂,冷漠无情。宋人多看重个人气节,或与金人断绝往来,或在坚守不仕新朝的前提下交结新贵,有用夏变夷、偃甲息兵、有利故国之志;或超越故国利益,为天下人民的安宁而仕;辽人则重在求志,注重个人抱负的实现。金末诗人的易代心理受金初诸人影响,有继承,有超越:在夷夏方面,其能用儒士施行汉法即为中国之主的理路,更务实、具体;在君国方面,更多关注民命种族的生存;在人生价值取向方面,以"适用堪事"为"真儒",重求志而轻守节。
- 狄宝心
- 元好问题画诗中的画论观初探被引量:3
- 2010年
- 元好问的画论观继承了古代特别是苏轼等人的论画精华,站在文人画派的角度立说,在创作论方面主张师法造化,不尚临帖摹写;重视迁想妙得,惨淡经营;主张解衣盘礴,反对束缚天真;提倡表现作者性情的游戏说;在鉴赏论方面重神似,轻形似,推崇写心以传神,重视画中的天机与作家的天机及二者的融合。这些观点与其诗论的重教化相较,更重视作家个人兴趣的表现,淡化功利而倾向审美。它对全面理解把握元氏的文艺观很有价值。
- 狄宝心
- 关键词:元好问题画诗画论
- 金末诗人刘从益生卒年新证
- 2008年
- 刘从益字云卿,浑源人。精于经学,工诗,有《蓬门集》,人《金史·文艺传》。
关于刘从益的卒年,其子刘祁《归潜志》卷九云:“正大初,先君由叶令召人翰林。诸公皆集于余家,畴春旱有雨,诸公喜而共赋诗……后月馀,先君以疾不起,赵(秉文)以‘天悭’为诗谶云。”元好问《中州集·刘从益传》亦言其由叶令“人授应奉翰林文字。逾月,以疾卒”。
- 狄宝心
- 关键词:生卒年诗人《归潜志》元好问翰林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