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美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的保护作用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择期首次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乌司他丁保护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乌司他丁组患...
- 沈金美
- 关键词:胰蛋白酶抑制剂心肺转流术红细胞脂质过氧化ATP酶
- 文献传递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H_2O_2诱导的库普弗细胞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α_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否抑制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方法:分离和培养KCs,分别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或育亨宾处理24 h后,以H_2O_2作用30 min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应用MTF比色法检测H_2O_2诱导的损伤细胞的存活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量。结果:盐酸右美托咪定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KCs的损伤,提高细胞的存活率,抑制上清液中LDH,MDA,TNF-α释放,这种作用可以被α_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完全拮抗,而育亨宾本身对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没有影响。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H_2O_2诱导的KCs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其可能是通过α_2肾上腺能受体发挥作用。
- 沈金美李李蒋丽丽傅敢
-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库普弗细胞
- 七氟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和27表达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七氟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和27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组(S组),每组10只。大鼠脑缺血60min,然后进行再灌注。S组在脑缺血前30min吸入氧气+2.4%七氟烷60rain。Sham组和I-R组吸入氧气。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取缺血侧顶叶皮层脑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SP_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增加(P〈o.01),应用七氟烷预处理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HSP-70和HSP-27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七氟炕能上调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和HsPL27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 屈双权沈金美张溪英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芬太尼对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丙二醛的影响。方法:择期 行首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芬太尼总量30μg/kg),B组(芬太尼总量60μg/kg),C 组(芬太尼总量100μg/kg),分别于术前(T1)、CPB转流前(T2)、开主动脉后30min(T3)、开主动脉后2h(T4)及术 后24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10(IL 10),血浆 丙二醛(MDA)浓度,并记录3组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术前(T1)比较,3组TNF α,IL 6,IL 10,MDA在体外循环后明显升高(P<0.01),B,C组TNF α,IL 6,MDA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IL 10 在T4,T5时明显高于A组(P<0.05),但B,C组比较无显著差别,C组患者ICU滞留和术后拔管时间明显比A组 和B组延长(P<0.05)。结论:CPB可促发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的释放,较大剂量芬太尼可抑制心脏 手术所致的全身性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达一定剂量后这种效应并不存在剂量 依赖性,且延长患者在ICU的滞留时间。
- 刘建华沈金美李李常业恬
-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炎症介质丙二醛芬太尼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U组2万U/kg乌司他丁于切皮后锯胸骨前经颈内静脉缓慢给予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经转机进入体内。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用法同U组。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15min(T2)、主动脉开放后15min(T3)、主动脉开放后30min(T4)、术毕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P-MDA)、红细胞丙二醛(E-MDA)水平、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Na+-K+-A1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与T1比较,C组T2-5时P-MDA、E-MDA水平升高,T2时E-SOD活性升高,T3-5时E-SOD浓度降低(P<0.01),U组T3,4时P-MDA、E-MDA水平升高(P<0.01);与C组比较,U组T2-5时P-MDA、E-MDA水平升高,T3-5时E-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T1比较,两组T2时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升高,C组T3-5时这两种酶活性降低(P<0.01);U组T2-5时这两种酶活性高于C组(P<0.05或0.01)。结论CPB期间,乌司他丁通过减轻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对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李李沈金美林慧何小京常业恬
- 关键词:乌司他丁心内直视体外循环NA^+-K^+-ATP酶主动脉开放经颈内静脉血浆丙二醛
-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探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择期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术后应用PCIA治疗术后疼痛;对照组(B组):肌注哌替啶治疗术后疼痛,每组105例.A组以首次量+持续给药+自控给药行PCIA 48 h.B组采用哌替啶50 mg肌注,间隔时间须>6h.术后4、8、12、24、48 h采用VAS评分评估安静状态疼痛程度,监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有无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1)VAS评分: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A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02±1.47)分、(1.73±1.38)分、(1.68±0.91)分、(1.44±0.65)分、(1.21±0.61)分,相应时点B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6.95±1.96)分、(6.42±1.57)分、(5.63±1.66)分、(4.99±1.62)分、(3.72±1.46)分,各时间A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5).(2)不良反应:A组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均明显低于B组(P<0.05).(3)镇痛满意度:术后48 h患者镇痛A组总体满意度(96.18%)显著高于B组(67.61%,P<0.01).结论 PCIA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疼痛临床效果优良,降低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镇痛满意度.
- 肖扬帆陈梦越刘雁沈金美刘建华徐军美李乐之
-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镇痛的剂量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进行胸腹大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瑞芬太尼麻醉之后达到适宜镇痛效果的最佳剂量.[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胸腹大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各15例,分别于停用瑞芬太尼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25 μg/kg(A组)、0.035 μg/kg(B组)、0.045 μg/kg (C组)和0.065 μg/kg(D组).评估4组患者在静脉镇痛后20 min(T1)、40 min(T2)、80 min(T3)、120 min(T4)4个时间点的镇痛及镇静效果,需要加注镇痛药物的例数及各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等.[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患者在40 min和80 min时镇痛效果明显增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并且要求加注镇痛药物的例数也少于A组(P〈0.05).A组患者在T1时镇静效果较B、C组差,Ramsay评分显著降低(P〈0.01),D组患者在T1时镇静效果较B、C好,Ramsay评分显著增加(P〈0.01).与A,B,C组相比,D组患者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延迟拔管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B组及C均能取到极为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而B组浓度较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更少.[结论]舒芬太尼可作为经受胸腹大手术的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镇痛的理想静脉用药,推荐最佳剂量为0.035μg/kg.
- 付学敏沈金美
- 关键词:镇痛
- 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研究目的: 1.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作用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2.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是否通过α2受体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中发挥作用,为盐酸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在临床中的使用提供...
- 沈金美
- 关键词:盐酸右美托咪定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动物模型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呼吸指数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呼吸指数(RI)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替换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30 min(T2)、停CPB 1 h(T3)、4 h(T4)、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6)、IL-10浓度。于T1、T3、T4、T5各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RI。结果 C组T2-5各时点TNF-α、IL-6、IL-10均高于T1(P<0.01),与W组同时点比较亦显著性增高(P<0.01);C组TNF-α/IL-10及IL-6/IL-10的比值在T3-5各时点明显高于W组(P<0.01);T3-5各时点C组的RI较T1及W组同时点显著性增高(P<0.01)。RI与TNF-αIL-6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和0.78;RI与IL-10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75。结论乌司他丁能调整机体促炎系统及抗炎系统动态平衡,从而改善肺功能。
- 李李沈金美何小京常业恬
- 关键词:乌司他丁IL-10体外循环RI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期间胃肠循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胃肠循环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风心病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术病人,麻醉诱导后插入胃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给予乌司他丁1.2万u·kg-1,于麻醉诱导后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予CPB前(T0),主动脉阻断30min(T1),停机60min(T2),术后6h(T3)测定PaCO2和胃粘膜PCO2(PiCO2)、计算PiCO2与PaCO2之差P(i-a)CO2和胃粘膜pH(pHi),同时取颈内静脉血测,TNF-α和IL-6浓度。结果 pHi:C、U两组T1、T2显著降低(P<0.01),T3基本恢复至T0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U组T1、T2、T3显著升高(P<0.05)。P(i-a)CO2、TNF-α和LI-6:U、C两组与T0比较T1、T2、T3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U组T1、T2、T3显著下降(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改善CPB期间胃肠微循环,保护胃粘膜,还可减轻CPB期间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CPB病人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
- 何小京王亚平常业恬沈金美林梁
- 关键词:乌司他丁体外循环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