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煜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2篇血性
  • 2篇肾损
  • 2篇肾损伤
  • 2篇肾脏
  • 2篇缺血性肾损伤
  • 2篇缺血预处理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预适应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肾缺血
  • 1篇缺血预适应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明...
  • 1篇细胞凋亡

机构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尹忠诚
  • 3篇陈宇
  • 3篇武煜
  • 3篇曹长春
  • 2篇张立元
  • 1篇缪嘉燕
  • 1篇刘晓东
  • 1篇刘晓东
  • 1篇杨晶
  • 1篇范丽
  • 1篇吴文芳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肾损伤中IκB激酶β(IKKβ)的变化及其意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I/R)及缺血预适应/再灌注(I/P+I/R)模型,初步研究不同的缺血方式后肾脏IκB激酶β(IKKβ)的变化及其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摘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组(I/P+I/R组)。分别用生化学检测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组织病理学评价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IKKβ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脏组织中NGAL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肾脏组织中IKKβ、NGAL的表达。结果:Scr水平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提示,I/R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与sham组比较损伤程度重(P<0.01);与I/R组比较,I/P+I/R组损伤程度则明显减轻(P<0.05)。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与免疫印迹检测IKKβ的表达提示,I/P+I/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1,P<0.05);I/R+I/P组较I/R组则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与免疫印迹检测NGAL的表达提示,I/P+I/R组的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1,P<0.05);I/R+I/P组较I/R组则明显减少(P<0.05)。且IKKβ与NGAL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IKKβ参与了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了肾损伤标志物NGAL的产生,肾脏缺血预适应抑制IKKβ的激活,减少NGAL的产生,与肾脏保护作用有关。
武煜尹忠诚曹长春陈宇张立元刘晓东缪嘉燕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单、多循环缺血预处理对缺血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单、多循环两种缺血预处理方案对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经切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4组:①缺血再灌注(I/R)组:直接夹闭左肾动脉45min恢复血供24 h;②单循环缺血预处理(SCP)组:夹闭左肾动脉10 min,开放血流10 min,仅一个循环,余同I/R组;③多循环缺血预处理(MCP)组:夹闭左肾动脉2 min,开放血流5min,反复三个循环,余同I/R组;④假手术(Sham)组:暴露术野60 min后,直接缝合。24h后取材行生化、病理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sham组未见明显改变;I/R、SCP、MCP组血肌酐(Scr)水平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高于sham组(P<0.01),MCP组低于I/R组,差异显著(P<0.01);SCP组低于I/R组,差异显著(P<0.05);MCP组低于SCP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从功能和组织学上减轻肾脏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循环预处理方案的保护作用在24h内强于单循环的方案。
张立元尹忠诚吴文芳武煜曹长春陈宇
关键词:肾脏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缺血预适应对核因子-κB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0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I/R)及缺血预适应(I/P+I/R)模型,初步研究不同的缺血方式后肾脏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二聚体亚单位的构成,探讨其减轻肾脏肾小管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摘除右肾、分离出左肾动脉后随机均分为3组(n=10):A组为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左肾动脉,暴露术野60 m in后直接缝合,24 h后取肾;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持续夹闭左肾动脉45m in,恢复血供24 h后取肾;C组为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组(I/P+I/R组),左肾动脉夹闭2 m in,松开5 m in,重复3个循环,余同I/R组。分别用生化学方法检测血肌酐值的变化,组织病理学评价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凝胶电泳迟滞分析检测肾组织NF-κB/DNA结合活性,超迟滞分析检测NF-κB亚单位的构成,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结果血清学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提示,I/R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损伤程度重,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I/P+I/R组损伤程度则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胶电泳迟滞分析检测肾组织NF-κB/DNA结合活性I/P+I/R组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迟滞分析检测NF-κB亚单位含有p65、p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缺血预适应可通过抑制NF-κB转录活性,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损伤保护效应。
刘晓东曹长春武煜陈宇杨晶范丽尹忠诚
关键词:肾脏缺血预适应核因子-ΚB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