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斌

作品数:27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腰椎
  • 6篇疗效
  • 6篇节段
  • 6篇骨折
  • 5篇椎间盘
  • 4篇融合术
  • 4篇椎体
  • 4篇康复
  • 4篇脊柱
  • 3篇腰椎间盘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腰椎间盘突出...
  • 3篇术后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临床疗效
  • 2篇单节段
  • 2篇腰椎间隙
  • 2篇腰椎间隙感染
  • 2篇针灸

机构

  • 2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市骨科医...

作者

  • 22篇林斌
  • 4篇黄砖枝
  • 4篇宋超
  • 4篇郭志民
  • 4篇何永志
  • 3篇刘晖
  • 2篇郝定均
  • 2篇梅伟
  • 2篇鲁世保
  • 2篇殷国勇
  • 2篇闫亮
  • 2篇李锋
  • 2篇李利
  • 2篇李淳德
  • 2篇程黎明
  • 2篇董健
  • 2篇范顺武
  • 2篇刘勇
  • 2篇贺宝荣
  • 2篇宋跃明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骨科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比较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腰间盘突出症100例患者采用TLIF手术治疗,随机采用Wiltse手术入路和后...
黄晓川林斌刘晖
关键词:相邻节段退变腰椎间盘突出症
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58例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症取穴,每日治疗一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158例患者,治愈116例,显效32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4%.结论:平衡针灸配合疼痛仪治...
林斌
关键词:军事训练急性软组织损伤平衡针灸疗法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基于eBPF和XDP的IPv6分片绕过威胁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eBPF和XDP的IPv6分片绕过威胁检测方法及系统,在网络驱动层设置数据包观测点,所述数据包观测点用于利用快速数据路径XDP技术将扩展伯克利包过滤器eBPF程序挂载在数据包处...
张连成林斌郭毅朱浩杰王清涛王吉昌夏文豪
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3诊治的120例单节段颈椎病,6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zero-p组),60例采用颈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cage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比较2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Eck植骨融合等级。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zero-p组手术时间较cage组短,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数较cage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zero-p组C_(2~7)颈椎曲度、病椎Cobb角、邻近椎体高度较cage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Eck植骨融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cage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相当,而颈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较低,但维持椎间高度与颈椎曲度的效果较差。
罗俊普何永志林斌徐国喜孙小航刘文德王珂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科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手术治疗,按入院顺序编号利用SPSS软件随机采用Wiltse入路和后正中手术入路两种方法进行。90例获随访,其中Wiltse入路46例,后正中入路44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肌酸激酶值(creatine kinase,CK),术前、术后3个月及终末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前、终末随访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和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修正MRI指数。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5.8±3.7)个月,Wiltse入路组术前、术后1天CK分别为(83.84±24.79)U/L,(164.26±23.74)U/L;后正中手术入路组术前、术后1天CK分别为(79.93±23.50)U/L,(419.27±40.94)U/L。Wiltse入路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终末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00±1.23)分,(1.52±0.67)分,(1.48±0.51)分;后正中手术入路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终末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27±1.24)分,(2.09±0.61)分,(2.18±0.66)分。Wiltse入路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终末随访ODI评分分别为68.26±8.97,22.78±4.30,22.96±3.95;后正中手术入路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终末随访ODI评分分别为69.18±9.83,27.55±2.82,27.82±3.54。Wiltse入路组术前、终末随访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分别为(1.26±0.45)分,(1.35±0.57)分;后正中手术入路术前、终末随访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分别为(1.36±0.49)分,(2.05±0.58)分;Wiltse入路组术前、终末随访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修正MRI指数分别为69.98±16.68,68.85±12.38;后正中手术入路术前、终末随访融合节段相邻上位椎间盘修正MRI指数分别为67.98±14.84,55.19±11.99。两组术前CK、VAS、ODI、多裂肌脂肪浸润评分、融合�
黄晓川林斌刘晖周亮何永志黄砖枝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腰椎相邻节段退变
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指南(2024版)被引量:2
2024年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抗拔出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创伤、退变等疾患。但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诸多重要结构,螺钉误置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导航、机器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但辅助下颈椎椎弓根固定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辅助置钉存在一定难度,不规范操作易导致辅助手术失败。目前国内外未见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手术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为了规范该项技术的操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指南(2024版)》,就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各级医院规范地开展该手术提供参考。
都金鹏陈伯华程黎明初同伟董健段永超樊珊冯皓宇范顺武冯世庆郭华高延征官众海涌何达贺利军贺园黄云飞蒋电明姜建元林斌刘斌刘宝戈李淳德李放李锋李水霞吕国华李利廖琦李危石刘晓光刘忠军刘勇刘宏建鲁世保梅伟邱勇戎利民申勇沈慧勇舒钧宋跃明孙宏慧孙天胜苏佳灿王岩王哲王征夏虹闫景龙闫亮殷国勇袁文赵杰
关键词:颈椎脊柱骨折内固定器手术导航系统
基于服务实例名称关联的单栈主机IPv6地址快速扫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IPv6地址扫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服务实例名称关联的单栈主机IPv6地址快速扫描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IPv6目标网络本地链路活跃主机及活跃主机的开放服务类型;基于开放服务类型并使用DNS‑SD协议中服务...
张连成 方亚开郭毅张宏涛林斌 程兰馨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应用OLIF单一切口完成病灶清创、髂骨植骨、侧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2例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59.0±1.9)岁(38~78岁)。感染节段分布:L1/22例,L2/37例,L3/413例,L4/510例。术前Pola分型A.3型3例,A.4型1例,B.1型13例,B.2型7例,B.3型2例,C.1型6例。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2例,D级4例,E级26例。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原学培养结果、住院天数。收集病人术前、术后3个月及18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整体腰椎前凸角(GLL)、椎间盘高度(DSH)、局部腰椎前凸角(SLL)等影像学参数,并观察手术并发症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2.8±12.4)min,术中出血量为(108.5±32.9)m L。术前共有10例病人行CT引导下穿刺标本细菌培养,检出阳性结果6例(6/10,60.0%),术中标本送检培养出阳性病原菌25例(25/32,78.1%)。住院时间为(13.6±2.1)d,随访时间为(21.1±2.0)个月。术后3个月、18个月随访时VAS、ODI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8个月WBC、CRP、ESR、PCT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8个月GLL、DSH、SLL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ASIA分级D级病人未完全恢复,余均恢复至E级,所有病人末次随访时均达到了骨性融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非特异性腰椎间隙感染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尤其对于Pola A.3~C.1型感�
陈志达宋超林斌蔡弢艺蒋元杰涂承权黄锡明胡晓阳
关键词:单节段疗效
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胫骨多节段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交锁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6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4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8~66周。手术时间锁定钢板组短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锁定钢板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各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锁定钢板组有1例出现钢板内置物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交锁髓内钉组优良率89.1%,锁定钢板组优良率9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均能达到治愈胫骨多节段骨折的目的,交锁髓内钉固定具有中轴固定、不占据软组织容量的优点,锁定钢板固定具有操作相对简单的优点。
郭志民石伟发上官天丞张国民石玲玲陈智彪林斌
关键词:锁定钢板交锁髓内钉
PVP与PKP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诊治的27例Kümmell病,15例采用PVP治疗(PVP组),12例采用PKP治疗(PK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数,比较2组术后1 d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Cobb角。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PV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PKP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PKP组术后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2组骨水泥渗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与末次随访时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伤椎Cobb角较PKP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和PVP治疗早期Kümmell病均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但PV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在临床推荐优先采用PVP进行治疗。
戴立林林斌郭志民陈志达何永志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