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雄
- 作品数:25 被引量:132H指数:8
-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潮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8例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8例重度肩锁关节脱位采用交叉克氏针加喙锁关节的肌腱线固定术。结果按照Karlsson的术后疗效评价标准,优(A级)35例,良(B级)3例。结论交叉克氏针加喙锁关节的肌腱线固定术,使肩锁关节获得牢固的固定,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手术方法。
- 林剑雄蔡拉加刘潮坚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 整形手术修复创伤创面的应用
- 2001年
- 目的:研究应用整形手术方法,自体皮肤移植行创面修复,使全身各部位难治性创面能有比较简单、安全、效果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整形手术方法,全厚皮片移植和筋膜皮瓣移植修复全身各部位难治性创面.结果:应用全厚皮片或筋膜皮瓣修复创面,以及全厚片与筋膜皮瓣联合修复创面完成手术264例.皮片和皮瓣的成活率都能达到近100%,创面得到完全修复,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利用全厚皮片修复肉芽创面;筋膜皮瓣修复有深部组织裸露创面;全厚皮片与筋膜皮瓣联合修复不能单独利用皮片或皮瓣修复的创面.该研究系列的整形手术方法比较简单安全,能有效解决全身各处用一般方法难修复的创面得于修复,并使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
- 陈运祥李进波林剑雄
- 关键词:整形手术创伤创面
- 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与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入院准备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及腰椎骨折手术患者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中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三组(隆起型、突出型及游离型),每组20例。检测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物TNF-α、IL-1与IL-6的水平,统计分析其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并检测2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髓核组织TNF-α、IL-1与IL-6的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②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随着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即表现为游离型〉突出型〉膨出型(P〈0.05);③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之间的疼痛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物TNF-α、IL-1、IL-6的表达与疼痛VA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与正常髓核组织之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TNF-α、IL-1、IL-6的表达存在差异性;椎间盘髓核中TNF-α、IL-1、IL-6活性水平增高随着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不同突出类型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其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程度无明确关系。
-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细胞因子神经根性疼痛
- 四肢严重创伤急诊修复33例
- 2001年
- 目的总结四肢严重创伤急诊修复33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现代清创术,结合整形技术对四肢严重创伤行急诊修复.结果本组33例,创面一期愈合23例,急诊截肢2例,二期修复后创面愈合8例,经半年至1年随访,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现代清创术,结合整形技术为四肢严重创伤提供了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急诊修复方法.
- 林锡汉李进波林剑雄陈运祥
- 关键词:四肢创伤急诊修复严重创伤
- 电烧伤创面处理体会(附16例报告)
- 2006年
- 目的总结电烧伤创面的修复特点。方法分析近年收治的16例电烧伤,对创面修复方法进行探讨。结果3例经短期治疗后出院,余13例治愈出院,其中手术治疗8例,早期手术修复创面及筋膜皮瓣应用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手术时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可早期手术,某些情况下则应延期或分期手术修复创面。筋膜皮瓣在修复电烧伤创面具有安全、实用价值。
- 林剑雄刘潮坚
- 关键词:电烧伤创面
- 全厚皮片修复肉芽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陈运祥李进波林剑雄
- 关键词:肉芽创面全厚皮片创伤烧伤
- 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在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加钢丝环扎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2月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75~90岁,平均(82.2±4.8)岁。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9~12个月,平均(11.3±1.2)月。手术时间(128.4±17.4)min,手术出血量(309.3±43.2)m L,切口长度(14.2±2.4)cm,术后下地时间(13.5±2.9)d,术后引流量(296.8±98.4)m L,骨折愈合时间(4.1±0.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4.6±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4例、良1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75.00%。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加钢丝环扎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但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部分高龄患者可能不适宜采用该手术。
-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环扎术
- 前臂桡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解剖研究提供形态学的基础。依据解剖特点,设计前臂桡动脉皮支血管网逆行筋膜皮瓣解决手部大创面的修复。方法采用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桡动脉下段发出的皮动脉及皮动脉的交通与吻合。利用前臂远端桡动脉皮支血管网供血,设计前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结果解剖观测挠动脉下段桡侧发出有2~3条,尺侧发出有0~2条皮动脉。这些皮动脉与腕部动脉网的皮支间有广泛的交通与吻合。临床应用皮瓣蒂部转折点在茎突近端3~5cm处,皮瓣远端至肘横纹上方3~5cm,可修复手部巨大创面。完成手术42例,全部成功。结论桡动脉下段的皮动脉及腕部动脉网的皮支多且恒定,通过前臂逆行筋膜皮瓣蒂部提供充足血供,设计大面积前臂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部巨大创面。该皮瓣不损伤桡动脉主干,为手部皮肤缺损找到简单,安全,损伤小的修复方法。
- 陈运祥徐达传黄继锋李进波林剑雄
- 关键词:逆行筋膜皮瓣创面修复
-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者42例(治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者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Nakai分级标准评定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6,P=0.486)。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出血少的优势。
-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椎板开窗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化与效果观察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的优化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采用传统临床路径流程进行诊治和管理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优化前组,将2017年7月~2018年12月使用优化后临床路径管理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优化后组。优化后组是对常规的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流程进行优化,并将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内容纳入流程管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从急诊接诊到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主要质控指标完成情况、诊疗效果、继发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结果优化后组患者从急诊接诊到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短于优化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估、吞咽困难评价、深静脉血栓预防、血管功能评价、降脂药物使用指标完成率均高于优化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和出院后抗栓药物使用指标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组患者的继发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优化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组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优化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管理,能缩短患者从急诊接诊到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提高主要质控指标完成率和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降低患者继发并发症总发生率。优化后的临床路径管理流程更合理、诊疗更规范,能更好地提高患者救治质量和患者服务满意率。
- 郭剑虹洪建文唐小荣林剑雄蓝书祥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