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昭宏 作品数:20 被引量:117 H指数:7 供职机构: 潮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潮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的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纳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悲者在2017年9月1日-2020年8月30日入院,采用数字法将患者分成2组,以不同方案治疗,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矫正效果和脊髓损伤情况,,统计并发症和满意度,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是(69.32±26.38)分钟,术后引流量是(142.42±32.87)ml,低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出血量是(180.21±47.29)ml,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丟失率是6.65%±3.28%,Cobb角矫正率是4.43%±2.11%,数据较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脊髓损伤分级较之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事件远比对照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对手术各维度的满意度远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关于生活质量的评估,在观察组远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椎弓根置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患者损伤较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矫正率较小,脊髓损伤恢复较好,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郑楚伟 廖向荣 石昭宏关键词:椎弓根置钉 胸腰椎爆裂骨折 脊髓损伤 肘部T/Y型骨折术后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肘部T/Y型骨折外科治疗及其骨折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36例142处肘部骨折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使骨折复位,有效内固定,术后进行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来促进康复。结果按照肘关节活动度、肌力、工作能力、灵活性和关节疼痛与否为评价标准,随访9~12个月,优良率92%。结论肘部T/Y型骨折外科治疗后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是最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之一。 韦酋亨 蔡拉加 石昭宏 陈芒关键词:外科治疗 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与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入院准备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及腰椎骨折手术患者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中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三组(隆起型、突出型及游离型),每组20例。检测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物TNF-α、IL-1与IL-6的水平,统计分析其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并检测2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髓核组织TNF-α、IL-1与IL-6的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②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随着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即表现为游离型〉突出型〉膨出型(P〈0.05);③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之间的疼痛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物TNF-α、IL-1、IL-6的表达与疼痛VA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与正常髓核组织之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TNF-α、IL-1、IL-6的表达存在差异性;椎间盘髓核中TNF-α、IL-1、IL-6活性水平增高随着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不同突出类型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其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程度无明确关系。 刘潮坚 蔡拉加 石昭宏 林剑雄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细胞因子 神经根性疼痛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CTX-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不同严重程度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滑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含量(CTX-Ⅱ)的表达情况,探讨CTX-Ⅱ与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0例KOA患者,按Michel Lequesen膝骨性关节炎严重度分级(ISOA)分为四组(中度严重组、严重组、非常严重组、极严重),并选择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各组患者的膝关节滑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膝关节滑液中CTX-Ⅱ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四组KOA患者膝关节滑液中CTX-Ⅱ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②四组KOA患者膝关节滑液CTX-Ⅱ的表达量:中度严重组<严重组<非常严重组<极严重(p<0.05),CTX表达量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KOA患者中度严重程度以上患者膝关节滑液中CTX-Ⅱ水平随KOA严重性指数的增加而升高,可利用CTX-Ⅱ的含量变化来监测KOA的病情发展。 刘潮坚 蔡拉加 石昭宏 林剑雄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滑液 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传统伤椎不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共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患者分为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联合伤椎置钉,33例)和不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而伤椎不置钉,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临床疗效相似,但是伤椎置钉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宜选择。 刘潮坚 蔡拉加 石昭宏 林剑雄关键词:骨折内固定 半髋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比较半髋置换(hip arthroplasty,HA)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对121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HA组(采用半髋置换治疗,63例)和PFNA组(采用PFNA治疗,58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引流)、输血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5、3、6、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结果 PFNA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HA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组术后1.5、3、6个月时HHS评分较高(P<0.05),但在以后随访中两组HHS评分相似(P>0.05)。结论半髋置换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早期疗效优于PFNA,但后期(12个月以后)两者临床疗效相似,而相比半髋置换,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及输血量少等优点。 刘潮坚 蔡拉加 石昭宏 林剑雄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疗效 广东潮州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的检测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HLA.B27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150例AS患者,按HLA.B27抗原表达分为两组:HLA—B27阳性组(n=108)及HLA—B27阴性组(n=42)。分别检测两组血标本血沉、C反应蛋白、Ot1一酸性糖蛋白水平,并检查心电图、骨盆正位片和腰椎正侧位,比较两组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临床症状。结果①HLA—B27阴性组以31~45岁年龄段为主(占阴性组52.4%),阳性组以16~30岁年龄段为主(占阳性组57.4%);②HLA—B27阳性组较阴性组全身症状更为严重(P〈0.05);而两组在下腰痛、髋部疼痛、中轴关节炎、外周关节炎、眼炎方面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HLA.B27阴性组较多表现为在窦缓和/或传导阻滞,而HLA.B27阳性组则较多表现为左室高电压(P〈0.05);④HLA.B27阳性组ESR、CRP均较阴性组明显增高(P〈0.05);两组仅1一酸性糖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患者临床症状与HLA—B27抗原有很高的相关性,HLA.B27抗原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相比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刘潮坚 蔡拉加 石昭宏 林剑雄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内固定器AF后路复位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采用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不稳定及畸形较重而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后路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15d佩带胸腰支具下床行走。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内固定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0个月。手术7d后均逐渐恢复穿衣、起卧床、步行、大小便及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非弯腰的轻体力工作。所有病例骨折复位良好,后凸及侧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缩小的椎管管径完全得到恢复。随访均无畸形矫正丢失和伤椎及椎间高度下降,且未出现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胸腰椎骨折的性能良好,并具有牢稳的固定强度,对无神经功能障碍舶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融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林秋喜 蔡拉加 石昭宏 刘晓初 莫成敏关键词:骨折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caling drainage,VSD)联合应用于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应用的近中期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7月—2022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开放性骨折且合并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0)以及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指标、治疗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消失时间、下肢麻木消退、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实验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的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减少术后疼痛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性。 郑楚伟 刘潮坚 石昭宏关键词:外固定支架 VSD技术 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在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加钢丝环扎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2月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75~90岁,平均(82.2±4.8)岁。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9~12个月,平均(11.3±1.2)月。手术时间(128.4±17.4)min,手术出血量(309.3±43.2)m L,切口长度(14.2±2.4)cm,术后下地时间(13.5±2.9)d,术后引流量(296.8±98.4)m L,骨折愈合时间(4.1±0.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4.6±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4例、良1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75.00%。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加钢丝环扎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但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部分高龄患者可能不适宜采用该手术。 刘潮坚 蔡拉加 石昭宏 林剑雄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 环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