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昭宏

作品数:20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潮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潮州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折
  • 6篇腰椎
  • 6篇股骨
  • 5篇内固定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突出症
  • 4篇椎间盘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疗效
  • 3篇髋置换
  • 3篇关节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爆裂
  • 2篇胸腰椎爆裂骨...
  • 2篇腰椎爆裂骨折
  • 2篇远端
  • 2篇置钉

机构

  • 15篇潮州市中心医...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石昭宏
  • 17篇蔡拉加
  • 12篇刘潮坚
  • 10篇林剑雄
  • 3篇刘晓初
  • 2篇韦酋亨
  • 2篇林秋喜
  • 2篇莫成敏
  • 2篇廖向荣
  • 1篇文锡荣
  • 1篇许玩兰
  • 1篇黄凤
  • 1篇李奕标
  • 1篇姚先华
  • 1篇张时明
  • 1篇陈盛亮
  • 1篇谢志伟

传媒

  • 3篇现代医院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置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的4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纳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悲者在2017年9月1日-2020年8月30日入院,采用数字法将患者分成2组,以不同方案治疗,对比2组的手术指标、矫正效果和脊髓损伤情况,,统计并发症和满意度,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是(69.32±26.38)分钟,术后引流量是(142.42±32.87)ml,低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出血量是(180.21±47.29)ml,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丟失率是6.65%±3.28%,Cobb角矫正率是4.43%±2.11%,数据较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脊髓损伤分级较之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在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事件远比对照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对手术各维度的满意度远比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关于生活质量的评估,在观察组远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选择性损伤节段植骨融合+椎弓根置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患者损伤较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Cobb角矫正率较小,脊髓损伤恢复较好,建议在临床中推广。
郑楚伟廖向荣石昭宏
关键词:椎弓根置钉胸腰椎爆裂骨折脊髓损伤
肘部T/Y型骨折术后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肘部T/Y型骨折外科治疗及其骨折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36例142处肘部骨折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使骨折复位,有效内固定,术后进行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来促进康复。结果按照肘关节活动度、肌力、工作能力、灵活性和关节疼痛与否为评价标准,随访9~12个月,优良率92%。结论肘部T/Y型骨折外科治疗后早期主动控制性运动是最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之一。
韦酋亨蔡拉加石昭宏陈芒
关键词:外科治疗康复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与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入院准备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及腰椎骨折手术患者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中髓核突出的程度分为三组(隆起型、突出型及游离型),每组20例。检测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物TNF-α、IL-1与IL-6的水平,统计分析其与患者神经根性疼痛的关系。并检测20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髓核组织TNF-α、IL-1与IL-6的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三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②腰椎间盘突出物中TNF-α、IL-1、IL-6的表达随着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即表现为游离型〉突出型〉膨出型(P〈0.05);③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之间的疼痛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三种不同髓核突出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物TNF-α、IL-1、IL-6的表达与疼痛VAS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与正常髓核组织之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TNF-α、IL-1、IL-6的表达存在差异性;椎间盘髓核中TNF-α、IL-1、IL-6活性水平增高随着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不同突出类型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其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程度无明确关系。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细胞因子神经根性疼痛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CTX-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不同严重程度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滑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含量(CTX-Ⅱ)的表达情况,探讨CTX-Ⅱ与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0例KOA患者,按Michel Lequesen膝骨性关节炎严重度分级(ISOA)分为四组(中度严重组、严重组、非常严重组、极严重),并选择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各组患者的膝关节滑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膝关节滑液中CTX-Ⅱ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四组KOA患者膝关节滑液中CTX-Ⅱ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②四组KOA患者膝关节滑液CTX-Ⅱ的表达量:中度严重组<严重组<非常严重组<极严重(p<0.05),CTX表达量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KOA患者中度严重程度以上患者膝关节滑液中CTX-Ⅱ水平随KOA严重性指数的增加而升高,可利用CTX-Ⅱ的含量变化来监测KOA的病情发展。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滑液
胸椎管内肿瘤4例诊治体会
2002年
刘晓初石昭宏蔡拉加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手术治疗胸椎管内肿瘤
脊柱内固定器AF后路复位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采用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不稳定及畸形较重而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后路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15d佩带胸腰支具下床行走。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内固定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0个月。手术7d后均逐渐恢复穿衣、起卧床、步行、大小便及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非弯腰的轻体力工作。所有病例骨折复位良好,后凸及侧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缩小的椎管管径完全得到恢复。随访均无畸形矫正丢失和伤椎及椎间高度下降,且未出现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胸腰椎骨折的性能良好,并具有牢稳的固定强度,对无神经功能障碍舶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融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林秋喜蔡拉加石昭宏刘晓初莫成敏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的近中期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caling drainage,VSD)联合应用于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应用的近中期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7月—2022年6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开放性骨折且合并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随机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0)以及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指标、治疗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消失时间、下肢麻木消退、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VAS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实验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及VSD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的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减少术后疼痛与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性。
郑楚伟刘潮坚石昭宏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VSD技术
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在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加钢丝环扎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2月4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骨水泥半髋置换加钢丝环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75~90岁,平均(82.2±4.8)岁。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9~12个月,平均(11.3±1.2)月。手术时间(128.4±17.4)min,手术出血量(309.3±43.2)m L,切口长度(14.2±2.4)cm,术后下地时间(13.5±2.9)d,术后引流量(296.8±98.4)m L,骨折愈合时间(4.1±0.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4.6±0.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4例、良16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75.00%。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加钢丝环扎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可靠、并发症少,但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部分高龄患者可能不适宜采用该手术。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环扎术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者42例(治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者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Nakai分级标准评定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6,P=0.486)。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出血少的优势。
刘潮坚蔡拉加石昭宏林剑雄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椎板开窗
老年患者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谵妄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术前认知功能状态、骨折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入院至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术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8.15%。单因素分析显示,谵妄的发生与患者术前认知功能损伤、术前准备时间、血钠、芬太尼、房颤、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失血量等具有相关性(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术前认知功能缺陷、手术时间大于2 h、术前准备时间大于4 d。结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麻醉方式、认知功能缺陷、术前准备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具有相关性,选用对机体全身状态影响比较小的麻醉方式,缩短手术准备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预后。
廖向荣林剑雄蔡拉加刘潮坚石昭宏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谵妄内固定术老年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