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璐璐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脐血
  • 2篇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多药耐药相关...
  • 1篇多药耐药相关...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分析
  • 1篇遗传学异常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造血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4篇刘欣
  • 4篇杨璐璐
  • 3篇朱小玉
  • 2篇孙自敏
  • 2篇汪健
  • 2篇王兴兵
  • 1篇聂玉
  • 1篇蔡晓燕
  • 1篇王志华
  • 1篇郑昌成
  • 1篇朱薇波
  • 1篇王晓秋

传媒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免疫组织化学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联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常见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对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0例初诊MM患者,取骨髓组织石蜡包埋并切片,应用IHC技术对骨髓石蜡切片进行CD138单克隆抗体标记,选取CD138+细胞丰富的骨髓石蜡切片,采用1q21/RB1、D13S319/p53、IGH三组序列特异性基因探针进行FISH检测。同时以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切片为对照建立各探针FISH检测的正常阈值,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 (1)20例初诊MM患者中16例检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占80.0%),其中1q21扩增5例(占25.0%),RB1缺失6例(占30.0%),D13S319缺失9例(占45.0%),p53缺失3例(占15.0%),IGH基因重排10例(占50.0%)。检出1种异常者5例(占25.0%),同时有2种异常者6例(占30.0%),3种异常者4例(20.0%),4种异常者1例(占5.0%)。(2)IHC联合FISH技术检出率80%,而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出率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年龄<50岁、50~60岁、>60岁分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分别为5例(83.3%)、6例(100%)、5例(62.5%),经Fisher检验,年龄>60岁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M患者染色体与基因异常和其临床分型、分期之间,即p53基因与IgG型及Ⅲa期之间有关(P<0.05),染色体与基因异常以Ⅲ期和IgG型为主。结论 IHC联合FISH技术检测MM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明显优越于染色体G显带技术,同时可发现MM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改变多数为复杂核型,且多数存在数目与结构异常。MM患者染色体和基因异常与其临床分型、分期、患者年龄之间具有相关性。
杨璐璐杨璐璐刘欣聂玉王晓秋刘欣郑昌成汪健王晓秋王志华孙自敏郑昌成吴竞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分析
急性白血病的耐药机制及对策
2013年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耐药已经成为成功治疗AL的主要障碍,经常会有一系列的药物共同发生耐药,即多药耐药。
杨璐璐刘欣
关键词: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
SDF-1/CXCR-4轴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归巢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13年
造血干细胞(HSC)移植是有望治愈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方法,目前脐血因具有来源丰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成为良好的HSC来源,但脐血有限的细胞数量及植入延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及其受体轴(SDF-1/CXCR-4)在造血干/祖细胞归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SDF-1/CXCR-4轴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归巢中的作用作一介绍。
杨璐璐朱小玉刘欣
关键词:造血干祖细胞归巢
胞外HMGB1调控SDF-1/CXCR-4轴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本研究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或基质细胞衍化因子(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并进一步探讨HMGB1是否通过调控SDF-1/CXCR-4轴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分选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CD34+细胞的纯度。利用趋化迁移实验(Transwell)测定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1.0×105细胞/孔脐血CD34+细胞加入上孔中,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HMGB1和/或SDF-1(0、10、25、50、100、200 ng/ml)检测HMGB1和/或SDF-1促进脐血CD34+细胞迁移的最适作用浓度。新鲜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表达SDF-1受体CXCR-4和HMGB1受体TLR2,TLR4和RAGE。为进一步探讨何种受体在HMGB1和SDF-1介导的细胞迁移中起作用,应用抗SDF-1抗体,抗CXCR-4抗体,抗RAGE抗体,抗TLR2抗体和抗TLR4抗体阻断研究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结果表明,磁珠分选脐血CD34+细胞纯度为97.40±1.26%。25 ng/ml的SDF-1不能介导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最佳作用浓度为100 ng/ml。HMGB1的最低作用浓度为100 ng/ml。通过剂量研究实验发现,细胞迁移最佳联合作用浓度为HMGB1 100 ng/ml+SDF-1 50 ng/ml。抗体阻断实验结果表明,抗SDF-1(4μg/ml)和抗CXCR-4(5μg/ml)抗体均可以阻断HMGB1单独或联合SDF-1介导的细胞迁移运动,而抗RAGE抗体,抗TLR2抗体及抗TLR4抗体并不能阻断HMGB1和/或SDF-1对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作用。结论:HMGB1和SDF-1均可以促进脐血CD34+细胞的迁移,HMGB1可能通过CXCR-4而非RAGE和TLR受体加强SDF-1诱导的细胞迁移作用。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杨璐璐孙自敏刘欣朱小玉王兴兵汪健
关键词:HMGB1迁移脐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