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栋
- 作品数:75 被引量:1,38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被引量:57
- 1999年
- 本文通过对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研究,发现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的,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特别是在中龄杉木林根际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在细菌中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无论是在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均无明显规律,但在类群组成上,中龄林土壤中,主要类群仅有白色类群、黄色类群和灰褐类群,而幼龄林和成熟林类群较丰富;无论是在根际还是在非根际土壤中,从幼龄到中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则呈上升趋势,且在种类分布上,杉木中龄林根际土壤中青霉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幼龄林和成熟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比较研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于揭示杉木人工林生长发育和土壤性质变化的关系,防治地力衰退,提高林木产量,是颇有价值的。
- 焦如珍杨承栋
- 关键词:杉木发育阶段根际微生物土壤微生物
- 功能菌株二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菌株二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该功能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收藏保存,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3935;拉丁学名为:Pseudomonas thivervalen...
- 杨承栋焦如珍
- 文献传递
- 功能菌株六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菌株六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该功能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收藏保存,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3939;拉丁学名为:Pseudomonas jessenii。能用...
- 杨承栋焦如珍
- 文献传递
- 森林土壤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这篇文章重点论述了国内外森林土壤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森林土壤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指出依据森林土壤功能与其组成、结构、性质一致性原理,揭示并调控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功能的动态演化规律,从而为合理的利用森林土壤...
- 杨承栋焦如珍孙启武
- 关键词:森林土壤
- 文献传递
-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被引量:117
- 2003年
- 系统研究和分析了不同代、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的变化过程,揭示了杉木人工林随着栽植代数增加(2~3代),土壤物理性质变劣,pH值下降,养分含量降低,速效P和水解N的下降尤为明显,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也朝着生物活性下降的方向变化,也反映出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差别。一般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到了成熟林阶段土壤肥力稍有上升,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现行栽培制度下,杉木人工林连作能导致土壤功能衰退,这是杉木人工林不能保持长期生产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 盛炜彤杨承栋范少辉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土壤肥力
- 功能菌株三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菌株三号及其培养方法和菌剂的应用,该功能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收藏保存,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No.3936;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拉丁学名为:Bacillus su...
- 杨承栋焦如珍
- 卧龙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土壤动态的研究
- 张万儒许本彤杨承栋庞鸿宾李彬屠星南李炳伟沈仲民杨玲赵仙南张晓林陈真友祁月清肖敦俭杨
- 该成果揭示了我国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森林土壤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各垂直带土壤的基本性质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在七个垂直分布生物气候带中设置了五个土壤动态定位观测站,系统地测定了土壤有机质、水分、温度、养分、气体及土壤渗滤水中营养状况...
- 关键词: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改良
- 我国森林土壤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回顾及展望
-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森林土壤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成果;然后,从研究人工林土壤质量退化机理,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不良立地条件地区森林植被恢复提出立地类型划分、评价及适地、适树、适灌、适草技术,开展森林土壤生态定位研究...
- 杨承栋
- 关键词:森林土壤资源利用
- 文献传递
- 我国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是制约林木生长的关键因子被引量:36
- 2016年
- 【目的】揭示我国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维护、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依据笔者多年来在森林土壤有机质领域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围绕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的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进行深入论述。【结果】森林土壤有机质是森林土壤肥力的核心,不仅是有机养分库,也是无机养分库;枯落物是土壤有机养分的主要源泉,它的量和质与有机质的量和质及林木生长密切相关;针叶纯林,由于凋落物组成特殊,处于酸性分解,土壤化学性质恶化,生物学活性下降;纯林重茬经营,土壤中重要生物化学活性物质的种类减少、含量下降,土壤功能下降;重茬针叶纯林,土壤有机质组成、结构明显退化,重要功能团数量减少。【结论】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林木生长密切相关;不良的经营技术措施导致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并对林木生长产生影响;发展混交林,形成有良好群落结构的人工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是我国人工林未来发展的方向。
- 杨承栋
-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针叶林阔叶林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类群
- 森林土壤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4
- 2008年
- 重点论述森林土壤学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工作进展与未来的展望。近60年来,我国森林土壤科学工作者调查、研究了我国森林土壤资源的分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土壤资源的综合技术途径与经营措施。在认识森林土壤分布规律的同时,不断地揭示不同立地条件下森林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依据森林土壤功能与其组成、结构、性质一致性原理,阐明人工林土壤质量演化过程与作用机理,调控森林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改良土壤性质,维护和恢复森林土壤功能,提高森林土壤生产力,不断地为林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有价值的经营措施,实现永续经营。
- 杨承栋
- 关键词:森林土壤土壤资源微生物肥料土壤质量